分享

九种让大理人看了就掉口水的特色小吃

 七秒的鱼 2016-03-24
九种让大理人看了就掉口水的特色小吃
2015-03-09 彩云楼 彩云楼


饵块

清早走在街上,你随时可以看到一个个小摊,一个火盆上放置着张铁丝网,下面是红红的栗炭火。摊主正在翻烤着一块块白色的圆饼,饼比较薄,一会儿就烤熟了,闻起来有点香,这就是饵块饼。饵块饼烤好后,由食客随需放上佐料。有的喜欢在饵块中裹上一根油条,有的则喜欢将烧饵块掰成小片后放到热豆粉汤里吃,这就是大理街头常见的烧饵块。


乳扇


乳扇是一种呈扇形的乳制品,具有营养价值高、醇香可口等特点,是洱源白族人民待客的一道上等菜。云南十八怪之“牛奶做成扇子卖”,指的就是“乳扇”。白族 群众请客送礼,探亲访友,都少不了它。乳扇的食法很多,可生吃可熟吃,也可烧、炸、煎、煮等。用乳扇、烤茶、核桃面等泡制的白族三道茶,令人回味无穷。


扒肉饵丝


在大理古城,众多的风味小吃中最具魅力的当属饵丝。清晨,典雅古朴的古城街道上,飘满扒肉饵丝的清香,那清香沁人心脾,让人忍不住就要上一碗。吃在嘴里的感觉,一个字———爽!

独产于大理的扒肉饵丝,一眼望去黄白分明、红黄相映,汤白而稠,肉肥而不腻,瘦肉细嫩回甜,饵丝又白又细腻,端到桌上,热气腾腾,满座清香袭鼻,吃到嘴里润滋滋,香喷喷,回味无穷。


卷粉

卷粉的最大特点,还在佐料配制上,除酱油、蒜泥、芫荽等调料外,另有三样佐料缺一不可。一是熟油辣子,二是腊腌菜,三是桃醋。这三味调料看似普通,但具体操作起来却很有讲究。其做法是:取上等干红辣椒,用手工或机器将其打成粉末,放入小瓷碗中,将菜油烧滚至 熟,浇淋到辣椒粉末上,和匀即成香辣红亮的熟油辣子,不过熟油辣子讲究现做现吃,陈了则香味大减。腊腌菜以杉阳出产的为佳,把腊腌菜切碎,盛入碗里备用。

佐料齐备后,把卷粉切成细条,用浅底碗盛装(浅底碗便于和匀佐料),依次淋上酱油、桃醋、熟油辣子、蒜泥、花椒油,抓上一小撮腊腌菜,再撒上芝麻粉或花生仁、少许白糖和芫荽,最后抖上点味精。这样和匀拌成的卷粉,看起来白绿带红,香味窜鼻,清香素净,五味俱全,吃起来沁人肺腑,透身舒爽。


油粉


大理人通常把豆粉叫做油粉。豆粉做好之时尚未切碎,一大块饼状,或切成条,油亮油亮的,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故称之为油粉。

在大理,大部分地区都种有大米、蚕豆和豌豆。闲时,人们将优质水稻、蚕豆或豌豆磨成粉,掉浆后,做成油粉来吃,别有一番风味。

油粉,其独特之处是:香、酸、辣、麻、滑、脆、软、爽。喜欢吃油粉的大理人可多了,卖油粉便成为本地人的一种产业,街头巷尾,一年四季随处可见,三元钱一大碗,价廉物美,是大众文化饮食。特别是农忙季节,田间地头的村民们常常以油粉作晌午,好吃又方便。


凉鸡米线

在云南,米线有很多种做法,而大理的凉鸡米线,应该是各种做法里比较受欢迎的。既便宜又有特色,也是大理街头随处可见的小吃。

  凉鸡米线制作简单,米线用汤一煮,加上酱油、醋、调料一拌就是简单的凉米线,再在凉拌米线的基础上,用煮熟的凉鸡肉丝“盖帽”而成,外加核桃酱和小粉做成的卤汁,吃起来清凉爽口,独具风味。


喜洲粑粑

喜洲粑粑因源于大理喜洲镇而得名。属烤饼类食品,是最受欢迎的喜洲白族特色小吃之一分甜、咸两类。常用上下底火烤制。外酥里嫩,价格实惠,一直作为日常生活中的方便食品,倍受欢迎。同时,也是外出劳动或旅游的绝好便携食品。


冰粉凉虾

  米凉虾是用米做的。把米磨成面,熬成米浆,然后用筛子筛进凉水里。热米浆通过筛子后就成了小段小段的,进入凉水后立即凝固,很像一只一只的小虾在游动。

  冰粉其实是一种最古老的果冻:把木瓜籽包在纱布里,然后放进水里揉。揉着揉着,水就变稠了。再过了十分钟,水就变成了一个晶莹剔透的,会晃动而不散掉的水晶体。

取其二者适量配入玫瑰糖,是大理人民夏季解渴佳品,香甜软嫩,入口冰凉。


生皮

火烧猪肉(多用臀部和后腿皮肉)和猪肝切成细丝,以葱、蒜、芫荽、炖梅、辣子面、酱油等为佐料,调蘸而食。此吃法民间称之为“吃生皮”。吃生皮的习俗,相 传始于南诏时期,历史悠久。蘸过汁水的生肉丝吃到嘴里,绝对感觉不出平时生猪肉具有的腥味,感到的只是从未感受过的鲜嫩可口和满口溢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