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学丨连续血糖监测三个月,糖化血红蛋白从7.8到6.7%!

 柴草 2016-03-25

目前占主流的血糖管理方式有两种。

对于2型糖尿病的管理来说,传统的生活方式干预如果做到极致,能够降低7%的体重、避免高能量食物摄入、保证每周150分钟的身体锻炼。

尽管在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中这个方法非常有效,但它不适合那些并不需要降低体重或者实在完成不了减肥任务的患者。

科学丨连续血糖监测三个月,糖化血红蛋白从7.8到6.7%!

而引起糖化血红蛋白升高的主要因素就是餐后血糖,所以近来另一个防治糖尿病并发症措施的主要精力就集中在餐后血糖的管理上,这就是系统性的自我血糖监测。

比如血糖负荷、体育锻炼和血糖监测,然后选择低血糖负荷的食物防止餐后血糖飙升、饭后立即运动来降低餐后血糖。

可是这些东西对患者来说太难掌握。

比如需要充分了解各种食物的升糖指数和升糖负荷,不同食物、不同程度运动对血糖的影响,然后再采取措施,最后达到血糖管理的目标;甚至在脱离了医生和营养师的帮助之后,依然能遵循这种生活方式。

这样的管理方式对患者本身的医学、营养学和教育水平都有一定的要求。

科学丨连续血糖监测三个月,糖化血红蛋白从7.8到6.7%!

在一些科学研究中,生活方式干预确实能够降低糖化血红蛋白,而且能够促进积极的方面,但是却不能纠正副作用。抛开在教育、激励患者方面潜在的收益,系统性的自我血糖监测并不比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做得更好。

所以大家都在等待更加有效的血糖反馈方式,来替代传统的生活方式干预和餐后血糖管理。

一种反馈能力和有效性更强的血糖管理方式呼之欲出

这就是连续血糖监测

它能从质量和数量上提升整个过得管理过程的效果。仅仅是佩戴一个连续血糖监测仪,患者就能够立即感知他们当前血糖水平、变化方向和趋势。

当然,实验还是要做的。

六组被诊断为糖尿病的成年受试者经过了三个月的连续血糖监测。

结果所有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都下降了,HbAc1平均值从7.8%下降到6.7%。

传统的生活方式干预和餐后血糖管理也能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只不过效果远没有这么好,仅仅从8.4%降到了7.4%。

科学丨连续血糖监测三个月,糖化血红蛋白从7.8到6.7%!

这些参与者在实验过程中,摄入了更少的高血糖负荷食物、更少的碳水化合物和更少的卡路里,这可是很多医生千叮咛万嘱咐都做不到的事情,在直观的血糖数据面前,不需要说服,更不需要苦口婆心。

同时,实验结束之后的随访发现,这些使用连续血糖监测的实验者开始在生活中做更多的血糖检测,和更少的糖尿病并发症。

这个实验充分地证实了餐后血糖管理的有效性,更有力地证实了在连续血糖监测的辅助下餐后血糖管理能够更充分地发挥作用,糖尿病患者能够获得食物和运动对血糖连续的、立即的影响。

生活中,很多患者由于没真切感受过食物和血糖之间的关系,所以当试戴连续血糖监测的时候,都会面临一个震撼和冲击,从而更加积极地管理自己的血糖。

---参考文献---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in the Self-management of Type 2 Diabetes: A Paradigm Shift.

我们免费的连续血糖监测体验期即将结束

欲报从速

怎么报名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