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外历史】威廉三世的传奇人生

 红豆居士 2016-03-25

 

▲威廉三世像

 

  一个曾无人问津的破落贵族,却先后登上了海上强国荷兰以及英国的国王宝座,他究竟有着怎样的法力呢?


破落贵族


  荷兰联省共和国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经过了尼德兰革命的洗礼,早在1521年就在奥兰治家族的带领下摆脱了西班牙的统治,获得了独立。同时,为了纪念奥兰治家族作出的巨大贡献,人们同意荷兰执政一职专由奥兰治家族的后裔继承。然而,独立后的荷兰内部却出现了分裂。一派以支持奥兰治家族的中央集权派为主,他们主张中央保留执政一职,并建立统一的军队;另一派以维特家族为首的地方自治派,主张各省由大商人寡头自治。
  信奉新教的荷兰联省共和国成立后,被以法国为首的天主教国家视若芒刺,多次联合瑞典等国向荷兰发起攻击,导致荷兰外患不断;另一面,以维特家族为首的地方自治派也虎视眈眈地想要夺取执政大权。内忧外患之下,奥兰治家族的统治本身就已经岌岌可危了,更为糟糕的是当时的荷兰执政威廉二世却不幸年纪轻轻(年仅24岁)就因病撒手人寰。他去世后,以维特家族为首的造反派宣布取消荷兰执政一职,立即解散了军队,规定各省的防务由自己负责,还煽动议会颁布了《排除法令》,法令规定“凡是奥兰治家族成员不能出任政府、军队高官的法令”。这就剥夺了奥兰治家族担任执政的特权。
  威廉二世与英国的玛丽公主(英王查理二世的妹妹玛丽公主)的儿子威廉三世在其父亲去世8天后才来到这个世界。出身于奥兰治家族,又有着英国王室的高贵血统,原本风光无限,可惜父亲的去世湮没了他出生的荣光。小威廉自小体弱多病,而母亲与其祖母因不和经常吵闹,他在这种环境下逐渐变得沉默寡言、性格孤僻起来。威廉二世死后,奥兰治家族就失去了昔日的雄风,况且,《排除法令》颁布几乎剥夺了他成为荷兰执政的继承权,所以威廉的青少年时期都是在默默无闻中度过的,如同破落贵族。


机遇永远是给准备的人


  然而,看似沉静的威廉三世却并不沉静。他自小刻苦研读兵书,博闻强识,在宗教上奉行宗教宽容的信念,着意培养作为一个领袖应该具备的素质。
  俗话说,机遇永远是给准备的人。威廉的这一切努力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1672年6月,荷兰共和国陷入了被全面吞灭的危险,7个省中有5个已基本沦陷,只有荷兰省与西兰省还在抵抗(不过这两个省的经济分量占到了整个共和国的7成,是国家的核心)。尽管海军统帅“海神”鲁伊特率领的荷兰海军屡屡击败英、法海军,却仍然不能突破敌人的封锁。不论是陆地上还是海洋,荷兰人都被逼到了绝境。
  国难当头,当时执掌政权的维特家族出于商人利益的考虑,企图以向法国委曲求全的方式免于交战。然而,已经拥有强烈爱国意识的荷兰人竭力反对维特家族的求和政策,数次发动暴乱。
  历史不会重演,但荷兰人民依然记得奥兰治家族在百年前争取荷兰独立的丰功伟绩。于是,荷兰的部分有识之士向议长举荐奥兰治亲王威廉为陆军统领,因为奥兰治家族与英格兰王室是亲家,在欧洲各国都广有门路,在荷兰军中也享有崇高威望。于是,狂热的荷兰人一面推翻维特的统治,一面推举年轻的奥兰治亲王威廉为陆海军统帅,全权负责所有军事行动,这一年他才22岁。
  但是,威廉三世面对的是一个不能再烂的烂摊子,他既没有军队也没有金钱,拿什么去拯救国家?更可怕的是,国家已经陷入了全面混乱与恐慌,许多人都在想尽办法逃离荷兰,成千上万的人堵在阿姆斯特丹荷属东印度公司门口兑换手中股票,多数人都认为自己手中的票据十有八九早化为了废纸。
  威廉深知,打仗是需要金钱的,想要金融体系恢复正常,首先就要稳住人心。于是,威廉三世命令守卫当着群众的面打开金库,让惊慌失措的人们亲眼目睹数十年前投资的白银、黄金还原封不动地放在地窖里。他呼吁人们保持镇静,亲口保证所有的票据全都依然有效,人们心中的恐慌总算得以缓解,阿姆斯特丹的金融体系又恢复运转。
  然而,天不遂人愿,虽然威廉稳住了金融体系,但在一次战争中却痛失了得力的海军将领鲁伊特,直接导致荷兰在战争中的劣势愈加明显。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认为这场战争的胜负已定,他觉得荷兰人投降只是时间问题,于是他回到了刚刚兴建的凡尔赛宫庆祝自己的辉煌功绩。同时,他下令停止进攻,将兵力分散在各处修建工事,坐等敌人投降。
  前面提到过,威廉是当时英王查理二世的外甥,所以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怕继续攻打荷兰会引起英王查理二世的不快。经过英法国王的协商,决定派查理二世的宠臣白金汉公爵去充当说客。白金汉劝说略显瘦弱的亲王早早投降,并保证英国将会尽力斡旋,给予荷兰一个体面的条约。然而,奥兰治亲王威廉坚定地答道,“我的国家是很危险,但我绝不会眼睁睁地看着她失败,因为我会战死在联合省的最后一条壕沟里!”
  威廉用政治家的魄力和风范领导国民抗战到底的决心,使得荷兰全国上下士气振奋,同仇敌忾。
  白金汉公爵只好悻悻地回去复命,听说荷兰人拒绝投降之后,路易十四觉得必须让这个奥兰治家的毛头小子吃吃苦头,法国国王再次命令军队前进,法国人准备发动最后的总进攻。法国著名的将领孔代亲王与蒂雷纳元帅一致决定直接攻打阿姆斯特丹,攻陷荷兰首都。
  兵家有云,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荷兰人在最后生死关头,竟狠狠地将了法国一军。为了阻止敌军,奥兰治亲王竟命人凿穿了保护荷兰的拦海大堤,汹涌的海水瞬间淹没了大片土地,阿姆斯特丹与海牙等主要城市成了孤悬海中的岛屿。法国人始料未及,对此也完全没有对应之策,只能望洋兴叹。
  1673年底,法国军队全部被赶出国土,年轻的威廉三世威信达到极点,获得了“护国英雄”的称号,用自己的能力获得了各省公认,在欢呼声中就任荷兰执政。


英国国王


  古今中外,凡是出身皇家贵族之列的男女,他们的婚姻几乎都与政治息息相关。威廉也概莫能外。
  为了缓解外部的严峻形势,荷兰议会决定让威廉与英国公主联姻,由此荷兰与英国便结成了较为稳固的同盟。于是,1677年11月,威廉三世与其表妹、英国公主玛丽(约克公爵之女)结婚,尽管他一直不太喜欢这位公主。
  “祸兮福之所倚”,威廉三世确实没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爱人,但这场政治婚姻却给予了他进驻英国的机会。
  1685年,查理二世去世,由于他死后没有后代,所以王位由信奉天主教的查理二世的弟弟约克公爵继承,即詹姆斯二世。但因新国王强调王权,多次忽视议会,打击新教人士等一系列行为引起英国民众的不满。伦敦人民发生起义,将詹姆斯二世赶下了台。
  因詹姆斯二世没有男性继承人,故其长女玛丽公主成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在1688年,詹姆斯二世的女儿玛丽公主、女婿威廉三世受到英国议会的邀请,由托贝港登陆英国。他们接受议会的《权利法案》,确定了议会的权力高于国王的原则。同时,在英国议会的支持下,夫妇两人共同加冕成为英国的国王和女王。詹姆斯二世在逃往意大利的途中被擒获,后来在威廉三世准予其逃至法国。法国国王将詹姆斯二世收留,将其安置在圣日耳曼宫。所以,这场政变虽然令英国统治阶级内部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然而却是一场不流血的革命,故被历史学家称为“光荣革命”。
  威廉成为了荷兰执政,同时也是英国国王。想要做好英国国王并不容易。没有金刚钻,也不敢揽这瓷器活。威廉在担任英国国王期间,体现了他的大智慧。
  内政外交上,都出色地发挥了他的政治家的才能。在国内废除了新闻审查制度,自觉履行《权利法案》的条文,与议会关系融洽,使得英国的国家机器正常运转。对外,体现在与法国的战争上,尤其是著名的那慕尔之围,威廉从头至尾指挥战斗,赢得了英国民众的尊敬。
  由于威廉性格冷峻,不善表达,加上他的荷兰人身份,起初并不为英国大臣以及民众所喜爱。然而,人们都喜欢英雄。英法战争提供给了威廉一个做英雄的机会。
  威廉入主英国后,信仰新教的荷兰与英国便结成了牢固的同盟,这引起了以法国为首的旧天主教国家的不满。于是,法国纠集萨伏伊等国发起了对英国为首的新教的战争。于是,英国、荷兰、神圣罗马帝国等结成同盟,共同对抗法国。
  在这场保家卫国的战争中,威廉将自己打造成忠贞勇敢的骑兵,彰显了运筹帷幄的才能。
 


▲威廉三世及其妻子玛丽二世
 

  1695年初,法国在弗兰德斯(荷兰边境城市)纠集了一大批军队。从利斯河到斯盖尔德形成一条防护带。同时,法国将领维勒华把指挥部驻扎在图尔奈附近。法国元帅博福勒斯带着大约12000人,驻扎在桑布尔河河岸的那慕尔城。
  另一边,英国和荷兰的军队在威廉的直接指挥下聚集在根特市附近。巴伐利亚选侯带领一支劲旅驻扎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主要由布莱梅堡人组成的一小支军队驻扎在离亨伯赛德郡不远的地方。六月初,双方发起军事行动。那慕尔城战略位置非常重要,是英法双方的必争之地。威廉先佯攻弗兰德斯,实际上却暗地里向那慕尔城逼近。
  威廉的这项计划获得下属以及盟军们的热情支持。瓦德蒙特将军(威廉的表兄)率领大量兵力留在弗兰德斯,以便监视法军将领维勒华。威廉率领剩余的约80000名士兵径直向那慕尔城进发。与此同时,巴伐利亚选侯和布莱梅的两支军队作为先锋部队。英国盟军们的军事行动协调又敏捷。
  一方面威廉坐镇总指挥部,负责下达攻城命令;另一方面,他亲临战场,指挥作战,毫不畏惧枪林弹雨。据说,迈克尔·戈弗雷是当时的英格兰银行总裁,他负责提供军费,这时奉公来至国王军营。在没有威廉国王的命令下偷偷跑到前线观战。威廉对此非常恼火,责令他迅速撤离,但他却认为国王都在前线,自己没有理由退缩。威廉说,“这是我的职责所在,我可以将生命交由上帝保管,但你——”,当他们正在交谈时,法国堡垒袭来一发加农炮,戈弗雷立即惊骇地匍匐到国王脚下,而威廉却面不改色。这则笑话传回英国,英国民众深深地为他们国王的勇敢、坚毅所折服。
  英方盟军的精锐步兵在经过了一场血腥战斗之后,对布鲁塞尔的外围工事展开猛烈进攻。国王亲自指挥进攻,据说在战争最为激烈之时,他一边把手搭在巴伐利亚选侯的肩上,一边喊道:“看看我勇敢的英国士兵吧!”在国王的鼓励下,盟军士气大振,赶在法国维勒华救援那慕尔之前攻下了这座城池,使法军遭受重创。盟军俘获了博福勒斯元帅,并通过这位元帅与法国达成停战协议,于1697年9月20日在荷兰的里斯维克签订《里斯维克条约》。合约使法国的地位遭受重创,使英国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大大增强。
  威廉回归国内后,英国民众协同官方举办了盛大的欢迎仪式,他们用行动来表示对国王的爱戴和尊敬。
  从一个破落贵族的后代到举世瞩目的国王,威廉三世的一生可谓充满了传奇色彩。

 

来源:《文史天地》杂志总第218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