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险评估(二)

 kfmawb 2016-03-26



风险评估(二)

生物材料

毫无疑问,不论在怎样的种植位点,即刻种植对医生来说都是一种挑战。需要被处理的拔牙窝可能有许多可变性,例如宽度/长度的关系、骨开窗/骨开裂的存在、颌间距离的限制、与邻牙的关系以及可用骨的质量/体积。基于这些因素,医生选择合适的生物材料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降低并发症和/或种植体失败的风险、有助于获得一个良好的治疗效果,这已经在许多实验和临床研究中得到证实。即刻种植方案常常需要应用生物材料,包括种植体、屏障膜、骨移植材料和/或骨充填材料

种植体设计

获得即刻种植成功最重要的要求之一就是获得初始稳定性。然而,在骨结合和修复过程中维持骨的高度/宽度也是同等重要的。因此,选择一个有利于达到这些目标的种植体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图2.28)。

 

图2.28 2012年市面可见的Straumann种植体(图片获Straumann,USA,LLC公司许可。Straumann,USA,LLC所有版权)

至今, 下面的一些特性仍然重要:

种植体外形

螺纹状设计

柱状或混合锥状外形

多种长度/宽度的结合

螺纹状几何外形/倾斜外形来提供初始稳定性

前牙区植入骨水平种植体平台

后牙区植入软组织水平平台

基台/种植体连接

内连接

垂直或水平向平台转移

获得稳定性的长连接

修复组件

可用的CAD/CAM组件

钛、金基底或氧化锆

种植体表面

微粗糙结构

生物活性表面

厂商提供的科学保证、产品的稳定性以及长期寿命是选择种植体和修复组件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使用一个具有杰出实验和临床研究结果、创新理念以及良好客户服务的产品是至关重要的。如今常常能碰到一些患者需要在旧种植系统上使用新基台/牙冠,却发现有些所需的组件已经被淘汰不能再用。

屏障膜

长期以来,动物实验、组织学研究以及人类临床试验文献已经报道了生物膜在骨再生中的价值。最初,引导组织再生技术(GTR)是用来再生牙周缺损处的附着丧失。在即刻种植时,屏障膜发挥了以下作用(图2.29~图2.36):

1. 阻止角化上皮向下长入到种植体周围的垂直/水平向骨缺损处

2. 保护骨移植材料

3. 在种植体植入后保护唇侧骨板免于吸收

 



图2.29 拔牙窝缺损和缺牙区牙槽嵴缺损的颊侧观

 

图2.30 拔牙窝缺损和缺牙区牙槽嵴缺损的牙合面观

 

图2.31 颊侧观可见去皮质骨的牙槽嵴和固定螺钉

 

图2.32 牙合面观可见去皮质骨的牙槽嵴和固定螺钉

 

图2.33 颊侧观应用同种异体骨移植物和可吸收膜处理的无牙牙槽嵴

 

图2.34 牙合面观应用同种异体骨移植物和可吸收膜处理的无牙牙槽嵴

 

图2.35 颊侧观显示引导骨再生术后6个月所获得的结过

 

图2.36 牙合面观显示引导骨再生术后6个月所获得的结果

 

最初,屏障膜包括非吸收的ePTFE膜,这种膜需要二期手术取出。通常,如果这些膜过早地暴露,会导致继发感染,影响骨再生的结果。目前,在即刻种植治疗中,以下的屏障膜特性是有价值的:

生物可吸收性

无异物反应

完全吸收之前有大于3个月存在时间

亲水性

坚硬

可塑性

不需要取出

不易感染

骨移植材料(充填材料)

即刻种植时,牙槽窝骨壁与种植体之间常常伴随有垂直或水平间隙的存在(图2.37,图2.38)。这时特别需要顺着唇侧骨板的方向来植入种植体,以避免对骨壁造成压迫性坏死。试验和临床研究表明,只要有血凝块的形成并且再生过程不受干扰,水平距离小于2mm的间隙可以自行获得骨再生。对于更大范围的水平和垂直向间隙,应用骨移植材料被证明是有用的,它会促进骨结合并缩短愈合时间,也会对屏障膜有支持作用以防止其向缺损处塌陷。最早,建议使用自体凝血块和骨屑来行使这种功能;然而,已经研发出了作为自体骨移植物的替代品来简化临床医生的手术过程并减少患者的发病率和风险(图2.39~图2.46)。自体骨移植仍被认为是修复种植体周围小范围骨缺损的标准,但是在应用非自体骨移植材料时,应具备以下一些特性:

最小的异物反应

骨引导性

低替代率

理想的颗粒尺寸

便于操作

成本效率考虑

按照厂商的建议,在与血液、无菌盐水或生长因子混合之前保持骨移植材料的亲水性是非常重要的,这已经在实验、组织学和/或临床研究中得以证实。

 

图2.37 即刻种植后牙槽嵴骨缺损唇侧观

 

图2.38 即刻种植后牙槽嵴骨缺损牙合面观

 

图2.39 下颌左侧侧切牙种植体植入前所见骨开窗唇侧观

 

图2.40 下颌左侧侧切牙种植体植入前所见骨开窗牙合面观

 

图2.41 下颌左侧侧切牙即刻种植后颊侧观

 

图2.42 在即刻种植位点骨预备过程中所收集的自体骨移植材料

 

图2.43 将自体骨移植材料放置在骨开窗处和牙槽嵴缺损处

 

图2.44 亲水性异种移植材料与血液混合

 

图2.45 应用异种骨移植材料覆盖于自体骨移植材料表面

 

图2.46 在骨移植材料表面放置可吸收生物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