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坪上十大古迹名胜

 没羽箭张清清 2016-03-26
1、梅寨遗址,位于洪溪梅寨村,明季遗址。清咸丰九年(1859)新化县派兵守梅寨卡防太平军。今宁邵公路从遗址下经过。
2、颜潜公墓,在岱水桥筱溪村。颜潜系筱溪颜氏先祖,元代至顺元年(1330)葬,单室青砖石灰墓保存完好。
3、芦山塔,在洪溪芦山村。六方形,青砖建筑,高20米,底径5米,建于清代。
4、时荣桥,位于坪上时荣桥村。明嘉靖三年(1524)建木板桥,嘉靖四十二年(1563)建石拱屋桥,清乾隆十五年(1750)复修。桥长104米、宽4.6米、高4.8米,三拱两墩,青石桥面,青瓦木柱凉亭。桥两端立石碑,亭内设神像。1967年佛像被毁弃,桥、亭尚完整。
5、岣嵝门,亦名茱萸门,在小南林场村。资水由石门山进峡谷,奔腾穿行30余里,岣嵝门是其出口。两岸石壁峻峭,中有滩如石坝横江,江边有一堆乱石群,状如一母猪带群猪仔,俗名“猪婆带”。江西岸一悬崖宽伸百步,崖下“百步不见天”,一径穿过,高不及人,行人须佝偻而行。清代,乡民在此崖上建庙祀大禹,殿前建一沿江过路茶亭。茶亭题书“岣嵝门”三字,故称岣嵝门亭。至今仍有人供茶,方便行人。
6、九老亭,在洪溪三长村。清乾隆年间建,面积约80平方米,砖木结构,据传是九位老婆婆筹措资金构建,故名九老亭。
7、一字山,在坪上长塘村,清末新化洪门会(哥老会支派)首领周叔川、谭石屏(人风)、谭二式等人为推翻帝制,多次聚集各地会党人众在长塘一字山中密谋反清大计。今存遗址。
8、大同学校,位于坪上三溪桥村。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周叔川等为启迪民智、推行新学,创办大同高等小学堂。民国16年(1927),该校是共产党员陈历坤、周维渥、罗崇灏、李日章等秘密活动的据点之一。现为新邵县第二中学。
9、小河古道,该路途径美丽的小河山村,始建于清朝早期,因历史悠久,故得名。是古时连接湘中两大商业名镇:蓝田镇(今涟源市区)和宝庆府(今邵阳市区)必经之路。沿途有老亭子(供过往客商或行人休憩院落,始建于清朝,毁于2000年左右,今仅存遗迹), 新亭子、东风水库、拦河坝水库等,一路风景优美,鸟鸣山静。
10、筱溪古街,始建于清朝早期,沿街有百余家商店,分布在上街、中街、下街,布匹、百货、日杂、中西药房、屠宰、豆腐作坊、饮食,一应俱全。每年有成万担的生姜、蘑芋、土靛和其它土特产品从此外运,数以千立方米的木材、捕竹也在此下河扎成排筏,远销益阳、汉口等地,经济十分繁荣,是清朝时资水中游的一个繁华口岸。1945年4月13 日,盘踞在邵阳严塘、陈家村的日军所属一部向筱溪进犯,是日晚冲进筱溪,首先至上街点火焚烧警察所住房,火光冲天,至天亮时,大火渐熄,全镇仅剩下一条街。时逢另一路日军进入,见下街尚在,重新放火,大火再蔓延一天一夜,全镇被烧一光,筏溪古街自此不复往日繁荣,现仅存遗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