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妙艳文谭 | 坪上行

 风吟楼 2019-03-04

坪上行

作者 | 彭妙艳

《说文》云:“坪,地平也。”在潮汕方言里,当其读为“柄”音的时候,则似乎表示的是河谷之意。最起码,对于玉湖坪上村的村名,应该这样理解。

这是揭东货真价实的山村之一。村子周围,除了山,还是山,向无边扩展。有一道山溪,从村前绕过,然后匆匆汇成新西河水库。这溪不是很大,但其本质,已是揭阳市区民众的母亲河。

一个山村,而有七八千人之众,几万亩的山地,不可谓小了。相传创村于明朝后期,至今已有400余年,也不可谓不悠久了。而有几样物件非但拿得出手,甚至于还达致“有名”,这更是难得。

显然,这“有名”之一,是所产的“坪上炒茶”。据说现在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年产1000多吨,有2亿元的收入,摊到每个村民名份上,也是个可观的数字。在偏僻的大山之中,而能因地制宜营造这个业态,而且通过不断的传承与提高,而保持活力,保持知名度,这很不容易。坪上真是“地平”但事迹不平凡。

“坪上炒茶仔”自清末民国就已漂洋过海卖到东南亚去,在本地更是为人熟知与喜爱。这种坚持以荔枝柴为主要燃料,以纯手工制作的细粒型茶米,它的制作技艺,已经进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行列。这为坪上炒茶的继续行情看涨,提供了声誉支撑,可持续发展动力。

而当年发现那株“鸟啄绿”而促使坪上成为中国炒茶之乡,而拥有炒茶技艺这一非遗的林想,如果能够在山头上为其立一石像,使垂之不朽,也许不是余事。虽然坪上的茶种已有十几种,当年的“鸟啄绿”已被改造得面目全非,但以一定方式纪念他,表示坪上人的感恩,表示喜饮炒茶者的景仰,不会是没意义的事。

生活在山内的人,在过去,如何保护好自己,一直是个不能不考虑的社会问题。因为山高皇帝远,但贼匪为害比之平洋猖獗。既然无力建设仿若笼衣的围屋为安居乐业保驾护航,提高村人防护能力就显得异常必要。以“硬码硬势”为特征的朱家教拳,一度是这村子的保护神符。拳师林三家研发传承的“猛虎跪墙”等套路招式,仿如铜墙铁壁,使坪上村在兵荒马乱、萑苻四起的年代,得以安之若素,一路走来。埕头是否也可为他立像,让人看见而记住过去400年并不平坦的发展道路,作为村子文化的一面发扬下去?

作为革命老区,坪上也有许多曲折动人、可歌可泣的故事。那些为了人民解放事业的先烈,在这个村子中留下了一系列的事迹、行迹。使种绿茶的村庄,有了红色的印记。这些不但应该成为村子的集体记忆,还应成为村子继往开来,不断前进的力量。既然这样,在先烈活动的地方,做些纪念、教育性质的打造,如开辟些纪念馆、陈列馆,或者广场、公园之类,未尝不是坪上文化继承、弘扬的有意义的时代运作。

坪上的自然资源,可与它的人文资源媲美。绿树夹岸的坪上河,清彻的河水底下,铺陈着五彩的卵石,密密麻麻的“冰臼”。在村子西头,又有一坑带着乱石,蜿蜒西行,泉水奔流不舍昼夜。倘在河岸多种些桃树、李树,当春来花发,姹紫嫣红,落英缤纷,逗弄着当地擅养的狮头鹅群追波逐浪,嘶叫向天,会有无限的田园野趣,招引着山外的红男绿女,鱼贯而来。

至于坪上水库旁边那个可以远眺群山的花,坪上深处那道白水飞溅的清泉,也都是春游夏玩有待开垦的处女地。

绿色的坪上宛如一颗未曾粗雕细琢的璞玉,假以时日,当会兑变为大北山中一颗闪光的明珠。

于是,坪上行,感慨系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