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一口气,《易经》中的「氤氲」就是指的这一口「气」,这个「气」产生于宇宙运动,和人的生命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个「氤氲之气」奠定了生命的物质基础,也为东方养生打开了智慧之门…… 氤氲观揭示了生命起源的秘密 三千年前,当西方还在崇信上帝创造了人时,在东方同时代的《易经》却说:「不」,《易经》提出了一个伟大的命题,让我们来看看这个「世界第一生化方程式」: 「天地氤氲,万物化醇。」 她宣告,人诞生于宇宙的运动。 氤氲,即氤氲之气,被认为是宇宙最原始的物质。这个气叫气,宇宙运动产生气化,气就是气化的物质。 既然气产生于天地宇宙运动,气再化生万物,故《易经》说:「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 这个气,经宇宙运动变成阴阳二气,阴阳气化(相互作用)产生万物。这就叫「天地氤氲,万物化醇」。 人是怎样产生的?是这个气经过男女媾精、阴气与阳气相合而成的。正如《易经》所说:「男女媾精,万物化生,阴阳合德,刚柔有体。」这是涉及生命起源的光辉命题。《易经》明确提出,生命属于气,这个气是宇宙天地运动的产物,这是何等超前的智慧啊! 《易经》的这种气本体观点,奠定了生命的物质基础,也奠定了中华养生学的理论基础。后来的《黄帝内经》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又说:「天地合气,命之曰人」,就是进一步强调气是人之根本。 氤氲观中的整体养生智慧 这里,我想起了一个著名的命题: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易经》指出,太虚氤氲之气,就是最原始的「蛋」,这个蛋的阴阳之气相互作用产生了生物,包括人,也包括鸡、羊、狗…. 所以,《易经》认为宇宙万事万物都是由阴阳相互作用产生的,这就叫阴阳气化,《易经》用太极图高度浓缩了这一规律。也就是说,宇宙万物的运动都是阴阳相互作用的运动。对此《易经》有一句千古名言:「一阴一阳之谓道。」就是说万事万物相互影响、化生,这是《易经》杰出的整体养生观。 一天,我和来自西方国家的一位留学生一起吃饭,他问我:「杨教授,体虚吃什么最补?」我说:「用整只鸡,去除肠子,存留五脏,炖两个小时后吃,这样就可以补气。」他说:「在我们西方国家,吃一只鸡腿就行,主要是补蛋白质。」我说:「你们补蛋白质的效果不如我们补气的效果好。」「老师,您有科学根据吗?显微镜下只看得见蛋白质而看不见气。」 问题提到这儿,似乎是个「科学」解释不了的事。我是这么说的:「不错,显微镜下是看不见气,但是我们可以用客观指标来判断,是你们西方局部补的效果好,还是东方整体补的效果好。」「怎么看呢?」我说:「可以用几只鸡腿的浓缩汁和整只鸡的浓缩汁分别去喂小白鼠,经过一段时间,然后检测它们的血象、骨髓等,就可以看出是东方的方法效果好,还是西方的方法效果好。」 结果证实了我的观点,这就是整体观。整体养生观是《易经》的宝贵理念。 氤氲观中的气养生智慧 《山海经》中记载了一种叫做烛龙的动物,《大荒北经》云;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烛龙。这是一种不吃东西,只食气,却能长寿的神仙之物。 这个气是什么?它为什么能让生物长寿呢? 从中医理论看,气至少包括以下三种内涵:一是空气(也叫清气),《山海经》中烛龙食的就是这种气;一是水谷之气(所以繁体字的「气」,气字头下有个米),这两种气为后天所得;还有一种气,叫元气,是先天而来,藏之于肾,又叫肾气,是生命活动的动力,具有温煦作用,这个气也叫「气」。 「人活一口气」,靠的主要是阳气 俗话说:人活一口气。《易经》也揭示了生命的奥秘在于气,所以我们养生的关键就在于养这口气,这口气主要就是阳气。 《黄帝内经》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就是说,阳气像天上的太阳一样宝贵,是人之大宝,要保养而不能损伤。 《易经》极为重视阳气,指出了要善于潜阳,其潜、在、跃、飞、亢、悔,就反映了阳气从潜藏到跃飞,然后又潜藏的规律,这对于我们养生也很有启示,即要重视阳气的保养,该大用时大用,不该用时就要学会潜藏,否则会导致春天人体的抵抗力(卫气)了降,就易患感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