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着不晕,站起来眼发黑而晕,用苓桂术甘汤: 苓桂术甘汤证,消化道有痰湿,阻塞中焦,血液到达不了头部。要把痰湿抽掉,中焦的湿痰要慢慢去,需要喝一周左右。 茯苓、桂枝是帮助中焦水代谢,白术能够提高消化轴抽水的能力。 处方:茯苓1.5两,桂枝1两,白术1两,炙甘草6钱,用6碗水煮成三碗水,一天三次喝。 坐、站、躺着都天旋地转,用泽泻汤: 西医认为这种情况是脑血管中氧气供应不足。中医认为是血中有痰,即失去了生命能的死水。用泽泻汤抽掉痰。 泽泻1.5两,用于拔掉血管中的死水。白术6钱。两碗水煮成一碗水。还可以加海盐一小撮,喝七天。 通常经方见效极快,但调体质的药需要的时间要长一些。 什么是结胸呢? 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肺气肿,心包积液,胸膜发炎了,这时会胸满的,会呼吸困难。另一种情况是腹满,肝脾肿大了,胃肠发炎了,腹膜炎了,肚子会很胀的。小腹满,病人胸也不满,腹也不胀满,只是小腹有点胀满,医生用腹诊的方法按了一下病人的小腹,病人说痛。张仲景说,现在这个小腹痛,是膀胱太寒了,有冷气结在膀胱关元穴这个地方了。 小腹痛,手脚冰冷,小便色白,此为寒结膀胱,用真武汤来解决。 小腹痛的治疗总结: 小腹痛,如果病人小便很少,这是水结膀胱,用五苓散来解决。 小腹痛,对于发热的病人,又没有小便了,这个是血结膀胱,用桃核承气汤来解决。 小腹痛,小便有血,小便刺痛,这个是热结膀胱,用猪苓汤来解决。 小腹痛,手脚冰冷,小便色白,此为寒结膀胱,用真武汤来解决。 孙曼之老师说阳陷于阴,惊吓紧张是因,受风是果: 阳陷于阴是怎么产生的?就像人从前进中的车上掉下来。本身剧烈的运动,在车子上,就是风,然后一掉下来你心里一紧张,一缩,一害怕,然后外面的风就马上就进来,里面空虚了,它乘虚内陷。 风为阳邪陷于阴,表现就是身倦欲寐。这就叶天士说的,阳陷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再有就是发烧。 如果惊吓紧张,“啪”一下那风就陷进去了,就像一个容器掉下去了,对吧?然后陷到阴,阴把它包围着,它那个阳就出不来,上不去,然后他就发烧。像这种情况呢,只要把它升上来,用风药升上来马上就好了。 孙曼之老师说鼻炎,是肺热: 因为病人肺热,人体有这么一种能力,别穿太厚,接触一点凉气,它就打一个喷嚏,然后就流清鼻。这种清鼻流可以说是一种排病反应,虽然名词不太好,但是就把里面的热排出来了,排出来以后就好了。 如果吃水果,就拉肚子,那就不能用石膏了。就用黄芩代替石膏,叫“麻杏芩甘汤”,很常用的。我这几年就经常给小孩子准备好茶袋,一袋封6g,麻杏芩甘和麻杏石甘。不容易拉肚子,就给他麻杏石甘。 孙曼之老师说全身的肌肉有一种发紧的感觉,有肌肉紧张,甚至心情都紧张的;喜欢咬牙,咬住就觉得舒服,其实都是血虚。 孙曼之老师说杏仁治疗胸痛和胃痛: 杏仁芳香止疼。在陕西有一个民间单方,它就是七粒杏仁止疼,止胃痛。原因就是杏仁的苦可以入络,它的芳香可以止疼,很宣通。所以杏仁对于胸痹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药。有的人胸痹发作不停,买一点杏仁露,他一吃就好了,他跟我说他那个经验。 眉棱骨痛,一外感,二胃热: 足太阳膀胱经行于眉头,足阳明胃经行于前额,所以眉棱骨痛有外感和内伤之分。李东垣有专治眉棱骨痛之奇方为:防风、羌活、甘草各9克,酒黄芩3克,也是取祛风清热降浊之意。 贫血者易失眠: 为什么会想睡又睡不着呢?因为身体里面贫血太严重了,血不养心了,会烦,会睡不下,躺都不想躺。由缺血引起的严重失眠,用黄连阿胶汤来解决。这个方子,是一个补血安神治疗顽固失眠的方子。 黄连阿胶汤方,黄连15克,黄芩6克,芍药6克,鸡子黄2个,阿胶10克。 背很凉是胃寒: 这是为什么呢?男人的背,为阳。女人的背,为阴。男人的背发凉,说明胃中有寒,阳气不足了,这个是虚证,可以用艾条灸。这个背寒,是因为胃寒,也可以用附子汤来解决。 阳陷于阴,才是真正的身倦: 气升不上来,是身倦。如果气不光升不上来,而且还给拽下去,气还不上来,连本位都不守了,还要往下拽,这就是叫阳陷于阴。就是叶氏说的“身倦欲寐”,这时的感觉才是真正的身倦。 午后身倦,是气虚挟湿: 这个气虚应该是湿性黏滞,气该升的,都升不起来了。午后是湿重的时候,也是湿邪猖獗的时候,如果午后病人就特别的身倦,是气就升不上来。有气儿没上去,是因有湿,是气虚挟湿。 在治疗湿热的时候,尽量地避免用风药,万一要用风药,湿热分家,湿下注,热上行,建议把木通和山栀加上,可以减少“上火”。 身上严重缺血时怕冷,身体卷缩,腹泻: 病人怕冷,身子总足蜷到一块,说明身上严重缺血了,又在拉稀,胃肠里太寒了,手脚又是冰冷的,这时,不好治的。 遇到这种情况,可以用四逆汤回阳,再用炙甘草汤来复津血,用小建中汤理中焦。 脸胀,眼泡胀,手胀,为肺热: 为什么?因为“越婢汤”就是针对肺热,肺热一受风,它那水气就上去了,出现脸胀,眼泡胀,手胀。所以“越婢汤”辨证得很简单,“目胞如卧蚕状”就直接就用石膏了。石膏、麻黄是它的关键。 后半夜醒来,不再眠,都是心火过旺: 到后半夜,阳气一动,“子时一阳升”,心火就慢慢升,一升就涵不住了,早早就醒了;这都属于风,属于那个心火,病人阴虚火旺,体质偏热更易如此。 白花商陆,别名「见水消」,专治腹水肿满或尿潴留。外敷方:白花商陆150克,鲜葱50克。共捣烂如泥,炒热敷脐或小腹,冷则再炒又帖,如此反复多次,一般4一6小时见效! 肾精亏虚,潮热和形瘦劳倦: 肾精亏虚,一个症状是潮热,病人会潮热;另外一个表现是形瘦劳损,很明显的消瘦,加上劳倦。可用河车大造丸治疗。 胃寒与头痛: 胃冷了,四肢手脚也会冰凉的。为什么会头痛?人吃饭时,首先会头上冒汗,说明人体的胃气是上行的,首先往头顶走。现在胃中冷了,这个冷气首先会往头上去,导致血管受寒,不通。不通,则痛。 蔡老师说表里同治是治疗杂病的根本出路: 百病起于伤寒,伤寒引起百病。长期携带表证不解除,损害人体阳气,再次受寒会引起直中少阴。老师说:医生往往不能理解到“伤寒”就在一行一动中,就在行住坐卧中,就在衣食保暖细节中。今日生活条件好,寒邪伤人反而更严重,蒙蔽性更强,冷饮啤酒,穿衣不注意,夏季空调广泛使用,大大增加寒邪伤人机会。蔡老师说道:“少阴阳虚久不解,直中伤寒找太阳,脾阳久虚不运化,表里双解壮阳光”。 临床上六病表证并不一定有典型表现,医生便不知用解表治疗。其实现实中典型中风伤寒少之又少,表证 长期携带却是隐藏的事实。年轻时候热量足够,有点受寒一到中午就可以貌似自动解除,但是却长期隐藏体内,不为人知。内因外因不内外因加于人身体,时刻不停息。种种杂病自然形成势力,盘踞不解。治疗杂病不可忘记很多疾病皆是伤寒引起,内外同治是治疗疑难杂病的重要大法。滋阴、温阳、补虚、通下、调和等诸法都要表证解除之后才显威力。 酸枣仁,专治子时病: 酸枣仁的药性,在许许多多的中药里面,是很特别的一味:专治子时病。如果到了半夜十一点到一点之间,突然会胃痛、抽筋、盗汗、或神经病发作或失眠等,就你只病这个时辰,酸枣仁一两加生甘草三钱,就是特效药。 一月来两次月经,无大寒者用土瓜根散来治疗: 如果妇女一月来两次月经。是月经下不来的原因,小肚子会又胀又痛的。通利月经,身体大寒的可以用温经汤,所以叫温经汤,重点在一个温字,一定是寒证病人才用的。没有大寒证者,要用土瓜根散来治疗。 土瓜根散方:土瓜根,芍药,桂枝,土元各三两。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六经辩证和经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