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为话说 物语系列之 话说坐具
▲在秦汉以及之前的朝代,人们都是这样席地而坐的。那个时候,等级制度严明,可不能像我们现在一样岔开两条腿随地乱坐,得认真跪坐着,想想就觉得累。 ▲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关键人物,春秋战国时期的木匠鼻祖——鲁班。木工师傅们用的手工工具,如钻、刨子、铲子、曲尺,划线用的墨斗,据说都是鲁班发明的。而每一件工具的发明,都是鲁班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启发,经过反复研究、试验出来的。没有他,哪有之后的各种木结构。 (图为胡床,李白的“床前明月光”中的床指的其实是它哦!) ▲接着来到了中国家具史上一个重要时期——魏晋南北朝。这个朝代也是小编在历朝中最喜欢的之一,另一个当属唐朝。 在这段时期里,佛教的传入以及胡人文化的融入,在文化以及生活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且出现了高足坐具,人们终于可以解放了压迫的双腿。这个时期出现了竹林七贤、曹植、陶渊明,都是小编非常喜欢的文人。 “汉末魏晋六朝是我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然、极解放、最富有创造性、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美学家宗白华 ▲唐到元朝是高型坐具快速发展的时期。垂足而坐风气大盛,上至帝王下至百姓,都开始使用高型坐具。
▲中国家具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发展到明代开始形成独特格式,因而被后人称为明式家具。明式家具是汉族家具文化风格的代表,装饰精微,雕饰精美,散发出汉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神韵。这个时期的官帽椅、圈椅、灯挂椅、玫瑰椅等等都属椅中上上之作。其设计简洁明快,几乎接近于现代审美。
(明代椅座深多为三十几厘米,如今的椅子一般为四十几厘米,而且座面较硬,古人坐着舒服吗?吾常年惑之不解。后才得知,在以前,古人讲究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将尊严、礼仪、等级放在首位,而舒适度次之。人们注重仪表一般会端坐于椅子上,并且很多时候只坐半个屁股。) ▲到清朝,坐具雕刻繁复、用材贵重,时常镶嵌有贵重饰品。没办法,天朝有钱了,就是得炫富,坐具当然也得高大上。以小编市井小民的眼光,实在不知道如何欣赏。而这种讲排场,撑门面的“审美”依旧深深影响着中国的一代代富豪们。 榫 卯
![]() ![]() ▲U+家具 品牌创建之初,即以“中国基因”为灵感源能,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当代家具的原创设计生产。以对生活、对人的“善意”理解,包含对生命的热爱,对精致生活的不懈追求,以家具设计传递“善意之美”。 http://www./ ![]() ▲半木 借鉴中国明代圈椅的圆满形式,运用立体的网状结构力学,融入苏州园林窗棂、小桥、明月意境,造型轻盈秀气,正反不同视角转换间富于变化,仿佛听到了吴侬软语之评弹调。 http://www./ ![]() ▲璞素 摇椅通体光素无雕饰,灵感自传统圈椅经典形制,加以现代设计手法洗练重塑,不争不扬。椅圈以楔钉榫三接而成,圆中带扁,靠背板则依背部曲线,诗意简化为梳背S型,扶手不出头而与鹅脖相接,略去联帮棍,与椅盘下腿足一木连做,椅盘座面造软屉,皆为手工编藤绷棕,下施平直横枨,不安牙子,侧脚显著,翕张自如,曲木轻摇处,自有浮云深处的闲逸感受。 http://www./ ![]() ▲上面的原创作品也只是给老百姓看看,其实这才是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坐具,所有的制作商仿佛都觉得,椅子其实只要四条腿就够了。 ![]() ▲或是像这样仿制有名设计师的作品,一有展会,会涌出一批人专门负责拍照,然后带回去仿造。而中国设计师不算少,而最后大多面临转行的结局。 ![]() ![]() ▲Michael Thonet在19世纪30年代,开始实验,弯曲木。这是他闻名于世的维也纳曲木椅。 ![]() ▲日本宮崎椅子製作所成立于1969年,近半个世界以来不断在设计与工艺上突破,产生了一批优秀的作品。 |
|
来自: Ruogu_Design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