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讨喜”的萨金特

 风影墨客 2016-03-28

 




萨金特是谁?


萨金特(John Singer Sargent,1856-1925),美国肖像画家。生于佛罗伦萨,生平多在意、德、英、法等国度过。作品多为国际大资产阶级及其家属画的肖像画,技法纯熟;除油画肖像及水彩画外,也为美国波士顿图书馆做装饰画。作品有《列布尔斯台尔爵士像》、《温汉姐妹图》等。







约翰·辛格·萨金特(1856-1925)是很走运的,美国人说他是美国画家,英国人说他是英国的,名气够大的。他也确实画得好,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刚改革开放不久,在北京中国美术馆我第一次看到他的一幅《红衣男子像》原作,那潇洒流畅的用笔,温文尔雅的色彩,让我留连忘返,看了很久也不想离去。后来和美国一位艺术收藏家,明德学院的John Berninghausen教授谈起美国画家时,他也对萨金特大加赞扬,称其为美国艺术媒体评出的近代美国十大画家之一(年龄最小的是安德鲁·怀斯,连惠斯勒、卡萨特都不能排入),要我到美国多看他的原作,可见其在美国画坛的位置。




有一种说法,说他画得太“讨喜”、讨喜有暗含浅薄的意思。“浅薄”,其实是美国那个时代的艺术特征,萨金特抓住了它。不瞒各位,我还真喜欢这份“浅薄”。萨金特的画,是商业性和艺术性结合得最好的。据说,中国成功的旅美画家陈逸飞就受到萨金特作品很大的启发。




我到了芝加哥,每次去芝加哥艺术博物馆,都要找萨金特的作品。其中一幅《妇人写生》我是最喜欢的,他的画有“写”的味道。画家画画时激动的情绪,都能感受得到。我和朋友开玩笑,看这张画像吃红烧肉,味道好极了。



妇人写生


萨金特一生热衷于绘画艺术事业,终生未娶 ,无视世俗的浮荣,一心一意沿着自己的艺术道路前进。萨金特很荣幸,在其艺术生涯中,受到惠斯勒的指导,也听过博纳尔的教诲。《X夫人》又名《高特鲁夫人》,是26岁的萨金特在巴黎的作品。画家本以为这幅画的展出会引起巴黎的轰动,可悲的是除极少数观众在画前停留发出微弱的赞叹外, 更多的是愤怒,展厅内外散发出各种流言蜚语,萨金特的愿望落空,一怒之下移居英国。


X夫人


萨金特的画色调明亮,用笔高度洗练,技巧吸收了当时印象派的“印象化”,但他的笔触“放松”多了,这种放松的笔触给人非常活泼灵动的感觉。但他和印象派有区别。中国有本研究美国艺术的书把他列入美国印象派画家类,我不太赞同。作为肖像画家,他对“形”比较在意,对外光色彩的解析没有到慢待“形”的地步。这是他有别于印象派的地方。那个时期,和他类同的画家还有西班牙的索罗亚和瑞典的佐恩。比起来,萨金特好像更精到一些,商业化更强一些。



the  wyndham  sisters 1899


作为优秀的肖像画家,萨金特画了很多欧美上层社会人物和家庭的肖像。大多画得很洒脱、优雅。但这种以商业订单作为基础的作品,不免要受到客户眼光、胃口的制约。中国有句老话,说“出钱的就是大爷”,哪里的市场都一样。如需要考虑几个人物位置、轻重、大小的平衡,需要考虑人物关系的平衡。画家是很痛苦很为难的。这就是艺术和市场的较量啊!




萨金特的部分肖像画里(特别是部分群像、两个以上人物的全家福),在处理人物关系上,我觉得就有些缺憾。有的主次不明,视点不集中,甚至人物结构也有不熨帖的地方。到底是画家的能力所限,还是画家在市场中的无奈,我不能判断准确。但凭他的聪明才智,凭他调度画面的能力,应该不会不注意到这个问题。但他妥协了。



- 作品欣赏 -








文/



 

文章来源:美术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