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样的赞美会让人产生隔阂

 汉青的马甲 2016-03-28



有些人明明是在赞美别人,但被赞美者却坐立不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或许是和说者用评判式的语气赞美他人有关,被赞美者无法与其产生共鸣,感觉如坐针毡,浑身不自在。

非暴力沟通大师马歇尔指出,那些不中听的赞美很少揭示自己的内心活动,而把自己放在一个裁判的位置。像一个裁判那样去赞扬他人,反而可能造成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你真是个诗人!”

“你的手真巧!”这样的夸奖听上去乏味,甚至客套虚假。我们有时候也感觉自己不会夸人,却不明白问题出在哪里。

我们在表达感激,赞美时,需要想清楚以下3个问题:

(1)对我们有益的行为

(2)我们的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

(3)我们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我们是什么样的心情。当别人以这样的方式对我们表达感激时,我们可以与对方一起庆祝生命的美——既不自大,也不假谦虚。

试着改变一下语气,用赞赏的口吻,而不是评价的语言来重新赞美一下别人: 

“你描写鹰的这首诗让我很感动。我最喜欢这句——扇动着巨大的翅膀。”

“谢谢你送我的围巾。你看这鲜艳的红色,还有厚实的滚边,围巾又大又厚实,围上它一定很温暖。”

感觉是不是好多了?

这种赞美别人的沟通方式,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来学习和运用。这是一种训练。刚开始的时候,我们甚至可能要像小宝宝一样需要一个学步车。

马歇尔的非暴力沟通模式就是这样的学步车,看一下它的经典句式:

“当我看到……(观察);

我感到……(感受);

因为我看重……(需要);

你是否愿意……(请求)。”

我们可以像马歇尔的一位朋友一样,把它们写在卡片上,当沟通出现障碍的时候,学着用这4个词来造句。更重要的是,由头转向心,当评判的念头又蹦出来的时候,抓住它们,让它们带你去寻找内心的声音。

学会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去赞美别人,才不会让人心生隔阂,这种方式提醒我们人性是相通的——虽然每个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或许不同,但作为人却有着共同的感受和需要。在发生矛盾和冲突的时候,运用非暴力沟通,我们将能专注于彼此的感受和需要,从而促进倾听、理解以及由衷的赞美。                                            

插画 | Moon Jong Hyeok

本文参考海西、胥晓莺《当评判停止,倾听开始》一文编辑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