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

 南京阿健 2019-06-17

在职场上,我们一句不经意的话,却让领导和同事很不高兴;在生活中,我们与朋友的聊天,有时也会话不投机,三言两语就不欢而散;在家庭中,我们与父母、爱人和孩子的交流,最后总是以争吵画上句号。

我们常常觉得自己说出的话不会伤害别人,但事实却总是事与愿违。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将会帮我们识别出沟通中的错误方式,为我们找到正确的交流方法,从而让我们与别人的交流更加和谐、更加顺畅。

《非暴力沟通》的作者,是美国著名临床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在长达30年的研究和心理咨询过程中,马歇尔博士发现,我们在与别人交流的过程中,常常会在不经意间伤害别人,这种沟通方式被称为暴力沟通。而暴力沟通的存在,会让我们与周围的人产生误会、矛盾,甚至反目成仇。

全书重点分成四个部分:

第一:我们在生活中与人沟通时,有哪些方式是不恰当的。

第二:怎样用观察和感受来实现非暴力沟通。

第三:怎样用需要和请求来实现非暴力沟通。

第四:在生活中,如何运用非暴力沟通来倾听他人、关爱自己。

 

第一:在生活中,哪些沟通方式是不恰当的?

一个真实的案例:在2000年,浙江省金华市爆发了一起骇人听闻的杀母案”——一位高二的学生在夜里对自己的母亲下了毒手。震惊之余,很多人在思考一个问题,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学习成绩不错的孩子举起了屠刀。在调查报道后,人们发现,这位母亲要求孩子在每次考试,都要排到全校前十名。在这种重压下,儿子开始怨恨母亲,最终酿成了这起人伦惨案。母亲对孩子的爱无可置疑,但是这种爱以错误的方式表达出来,最终造成了这一场悲剧。

在我们生活中,不恰当的沟通方式,不仅不能向别人表达出我们内心的善意,反而会让别人对我们产生误解,甚至造成矛盾。

那么,我们都存在着哪些不恰当的沟通方式,又应该如何避免呢?

归纳了四种不恰当的沟通方式:道德评判、进行比较、强人所难和回避责任。

一、道德评判。

道德评判,就是用自己的道德标准去评判他人,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就认为对方是不对的、不道德的。比如你这个人太自私了”“这个人太狡诈了”“他经常人前一套,人后一套

马歇尔博士认为,人们从小就会学着用貌似客观的语言表达自己,让自己看起来是对的。一旦遇到不喜欢的人或不理解的事,就会去想别人有什么不对。比如;有人开车冲到我的前面,那他就是个不会开车的混蛋

以上这些对他人进行道德批判的人,往往觉得自己像一个正义使者,是公平客观的。其实,他们说出口的话语,反映的是他们自己的价值观和需要。当他们用道德评判的方式,提出自己的主张的时候,反而会激起别人的敌意,造成人际冲突。

对方面对这种评判,无论哪种情况,都会让双方的沟通越来越困难,关系越来越紧张。

道德评判的危害,不仅仅在于会影响到我们与别人的交流沟通,更严重的是,当我们习惯了这种沟通方式时,在内心中,我们就会将自己的喜好和价值观,作为评价其他人行为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一旦有人违背我们的标准,那在无意识中,我们就会把这个人当作坏人,希望他受到惩罚,我们将会变得越来越以自己为中心,忽视别人的感受。而这些,最后都会导致沟通问题。

二、进行比较。

从小到大,我们都会有一个比较对象,那就是别人家的孩子。无论是上学时候比成绩,还是工作之后比收入,父母总是会拿我们与其他人进行比较。但是我们感到的,不是动力和激励,而是巨大的压力、自卑和反感。心理学家用诙谐的语言说道:如果想要过上悲惨的生活,那就去与别人进行比较吧。

在我们与别人沟通的时候,也会不自觉地将对方与别人进行比较,比如你看看小芳的男朋友都买车了!我们呢?!或者小王的老婆天天给他做晚饭,再看看我们?!这种比较,一方面会让他人感到自卑,让他不知道该怎么回应;另一方面也会激起别人的反感,让他不想再和我们交谈下去。

比较也是评判的一种方式,进行比较这种沟通方式的不恰当之处就在于,这样会让对方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进而产生自卑心理,同时,对他们自信心的打击和感情上的伤害,会让对方下意识地产生防备和反击心理,他会拒绝我们的请求,甚至会发生争吵,让整个沟通不欢而散。

三、强人所难。

在向对方说出自己请求的时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有些人能够用语言委婉地表达意愿,但有些人却很少顾及别人的感受,他们用批评、指责和命令的方式,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对方,甚至用惩罚相威胁。比如,有些父母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常常说:我们下次英语必须给我考到90分,不然我就扣我们的零花钱!有些人在与伴侣交流的时候,会说:我也是担心你啊,你必须时刻和我汇报你的动态,不然咱们就分手吧!

强人所难,是当今社会中一种很常见的沟通方式,而且是强者常用的手段。

这里的强者可以是父母、师长或者领导,他们认为自己比他人更强、懂的更多,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要改变他人,让他人的行为符合自己的要求,于是,他们会盛气凌人地命令和指责他人,全然不顾对方的感受。

强人所难这种沟通方式,一方面会让对方感到自己受到威胁,进而选择防御和逃避,这样我们的请求必然会落空;另一方面,长期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别人,会让别人对我们十分不满,彼此之间出现隔阂,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次数增加,隔阂会越来越严重。

我们之前谈到的杀母案,爆发根源就是母亲一次次地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孩子身上。

四、回避责任

回避责任,除了会影响沟通外,还会让别人对我们产生不信任感,给以后的沟通和人际交往埋下失败的伏笔。

我们每个人作为独立的个体,都应该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动负责。但是,当需要负责的情况真正出现的时候,有些人却选择了回避,试图用言语来淡化个人责任,或者将责任推到其他人或事上,这种不恰当的沟通方式,就是回避责任

在生活中,我们就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人,他们一遇到不好的事,或者事情与自己的设想有一定差别的时候,就会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来为自己开脱。我也不想”“我不得不”“是别人让我做的就是他们的口头禅。比如,我也不想这么做,是老板要求的。”“不是我想抽烟,是我的朋友都在抽而已。”“我也不想这么发脾气,是你让我伤透了心!

这对人际关系影响有三点:首先,别人会对我们总为自己找借口感到厌烦;其次,如果我们总把责任推给对方,这会让他们感到压力,想要逃离这段关系;最后,更重要的是,一旦别人发现我们总回避责任时,就会逐渐丧失对我们的信任。

比如,老板会觉得我们难当大任,朋友会觉得我们无法托付,家人和爱人会觉得我们难以依靠。这种不信任感,会让我们与别人的交流成效也就会越来越低。

此外,回避责任还会让我们的需求逐渐模糊,只是一味地推卸责任。

长此以往,很可能说话人自己都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更不用说准确、合理地说出自己的需求了。

第二部分:什么是非暴力沟通,以及实现非暴力沟通的两个因素:观察和感受。

非暴力沟通其实是一种持续不断的提醒,提醒我们在沟通过程中,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而这四点也是构成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

道德评判、进行比较、强人所难、回避责任这四种暴力沟通的方式,虽然表现各异,但实质是一样的——都是在沟通中,没有考虑对方的感受,用评判、批评、命令的方式与别人进行交流。

而非暴力沟通则需要人们用心观察和倾听,专注于彼此的感受和需要。这样做,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语言暴力,培育彼此的尊重、关注和爱。因此,非暴力沟通,又被人们称为爱的语言

通过非暴力沟通,有的人理解了自己的需要,有的人用它改善了人际关系,还有的人借助它改进工作。

构成非暴力沟通的前两个要素,观察和感受,它们是非暴力沟通的前提。

首先,我们来看看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观察。

学会观察就是我们要完成的第一个任务。

社会心理学专家认为,我们获取信息、认识自我和他人的过程中,总是会以自我感觉为核心,从自己的角度去观察事情的发展状态,和别人的言行举止。但这种以自我为核心的观察,不仅不能让我们了解事情的真实情况,和他人真实的感受,还有可能会导致我们错误地夸大、扭曲事情的发展,和对方的言行,进而影响沟通,产生误会。

举例:一位母亲好不容易将屋子整理干净,儿子却从外面噔噔噔跑进家,在地板上留下一串鞋印。这位妈妈觉得非常生气,大声吼了孩子几句:为什么穿着鞋就跑进来?!没看到我刚擦干净地板吗?!因为从她的角度来看,儿子没有尊重她的劳动成果,让她好几个小时的辛苦白费了。虽然儿子的本意可能并非如此,但当人们从自己的角度去观察一件事的时候,就很有可能曲解或者夸大真相。

应该如何做到观察呢?

首先,与我们平常的观察相比,非暴力沟通中的观察,要求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一件事,也就是说,不仅要考虑自己立场,也要考虑对方的想法,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够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通过比较两个结论,就能以一个相对客观的态度,来看待事情的发展和别人的言行。

要做到非暴力沟通中的观察,除了要从不同角度看待一件事或一个人,还要求人们能够用客观的语言,来描述观察的结果。我们在描述一件事的时候,总是会不由自主地加入自己的感情,将描述变成了评论。就像一位印度哲学家所说的那样: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慧的最高形式

观察和评论,这二者有什么区别呢?

观察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环境中,清楚地描述某件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将自己的感情加入其中。

如,针对一个足球运动员在赛场上的表现,评论者的表述则是:这个球员太差劲了!,而观察者的表述这个球员在过去的五场球赛中,没有进一个球

区分观察和评论,是实现非暴力沟通的重要前提。

一方面,观察能够让我们客观地看待他人的言行,但评论则会让我们主观地给他人打上标签,妨碍我们全面、客观地了解一个人。

另一方面,观察是有事实依据的,对方在听到以后不会、也无法否认;但是评论是具有主观感情色彩的,对方在听到评论以后,会将注意力放在批评和指责的部分,然后反驳我们的评论,生活和工作中的很多冲突,就源于此。

可见,客观地观察,而不是主观地评论,是多么的重要。

多角度的观察和客观的描述,是进行非暴力沟通的第一步。在了解了事情的真实情况后,我们就需要将自己内心的感觉,用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非暴力沟通的第二个要素:感受

说起感受来,每个人都不会陌生。在沟通过程中,很多人羞于表达自己的感受。除了羞于表达感受,还有一部分人,他们试图表达自己的感受,但很多时候说出来的,其实是自己对于某件事的想法。

比如,恋人吵架的时候,经常会说这句话:我觉得你不爱我了。在这句话中,你不爱我了不是感受,而是人们心中的想法。

在沟通中一味强调自己的想法,会让对方觉得我们是在将自己的观点强加到他身上,这就成了暴力沟通方式中的强人所难结果就是,人们都试图沟通,效果却差强人意。

感受是我们对某一件事的直接感觉,而想法则是在我们感受的基础上,进行的批评、判定和指责

就拿上面恋人吵架的例子来说,我觉得我们不爱我了其实是说话人的主观想法,是对他人的一种猜测或者判断。而感受,则要有事实依据。运用非暴力沟通的原则,这句话可以这样说:你刚才的行为,让我很伤心。在这句话中,我们刚才的行为是描述事实,也就是我们上一步说的观察,而我很伤心是说话人的真实感受。

其次,想要清晰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还要建立感受的词汇库。很多人在尝试表达自己感受的时候,会用还行”“很好”“很差等词来表述。但是这类词汇比较模糊,既不能清晰地表达出我们的感受。

可以将表达感受的词分为两种:一种是表达需要得到满足时的感受,比如兴奋”“喜悦”“高兴等词语;另一种是表达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的感受,比如害怕”“忧伤”“恼怒”“尴尬等词语。这样可以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那正视自己的感受,并将它表达出来,对于沟通的过程来说,有什么好处呢?这能够促进沟通双方感情的交流。个人风格稍微做出一些改变,更加关注他人和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能让他们与别人的关系更融洽。

另外两个要素:需要请求

这两个要素是非暴力沟通的关键,能够让沟通的双方明白彼此的需求,和谐沟通。

非暴力沟通的第三个要素,需要。

回避责任这种方式会让你和他人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但有些人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在说话的时候,并没有把责任推到对方身上,对方却也不信任自己,不愿意满足自己的需求。其实,这是因为你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需要,反而在无意中将责任推给了对方。

人们之所以会推卸责任,认为自己的感受是由他人的行为引起的,是因为忽略了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是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这就要求你在沟通中,找出自己的哪些需要和期待没有得到满足,并将它们清晰地说出来。同时,你也应该用心体会对方的哪些需求没有被满足。

在一个成功的非暴力沟通中,说出自己的需要是很重要的一步。因为,只有正视自己的需要,才能冷静地观察周围的人和事,才能明白自己内心的感受,才能提出具体的请求,才能让沟通更顺畅。

我们该怎样识别自己的需要呢?

马斯洛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他认为,人的需要可以由低到高分为五个等级,人们在满足了某一层次的需要以后,就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在与人沟通的过程中。

我们可以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考量自己和对方的需求:

第一层次是生理上的需求,比如你的衣食住行要得到保障;

第二层次是安全上的需要,比如你需要一个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

第三层次是情感和归属上的需要,比如你需要获得对方的关心和感情;第四层次是尊重的需要,比如你需要对方承认你的能力,需要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

第五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要,比如你需要对方尊重你的梦想和目标,需要在别人的帮助下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其次,你要学会在表达感受后,说出自己的需要。

举例:当你与一位朋友约好晚上见面,但是他却没有来,你可能会对朋友说:你昨晚没来让我很失望。这句话听上去没什么问题,但事实上,你将朋友没来见面当作自己失望的原因,希望让朋友感到愧疚,然后主动来补偿你。这种方法偶尔使用还可以,如果你一次又一次地这样说,朋友会因为愧疚而疏远你,甚至会否认、反驳你的指责。无论哪种情况,都会伤害你们的关系。

但是按照非暴力沟通先说出感受,再说出需要的原则,在朋友爽约的例子中,你就可以这么说:你昨晚没来,我很失望,因为我想对你说一些烦心事。在这段对话里,你昨晚没来是观察到的实际情况,我很失望是描述了自己的真实感受,我想对你说一些烦心事则是将自己的需要直接告诉朋友,这样的非暴力沟通,不仅能让对方感觉到自己是被需要的,同时还能让对方明白你到底需要什么,进而准确地回应你。

需要作为非暴力沟通中最重要的因素,不仅仅是指要明白自己的需要,而且还要求你能够理解对方的感受、体察对方的需要。

当别人批评或者责怪你的时候,你会本能地反驳对方。但如果你能冷静下来,去想想对方的需要是什么,也许就能更好地理解对方说的话。即使是面对一些无理取闹的人,在明白了他的需要以后,你也能从容应对,让自己免受暴力沟通的影响。

非暴力沟通的最后一个要素——请求。

人与人的沟通,其实就是一个请求和回应请求的过程,我们请求对方给予我们物质的帮助、精神的安慰、情感的回应。对方在回应我们请求的过程中,也向我们提出他们的请求。但是,有些人的请求会得到别人的欣然应允;有些人的请求却会被对方拒绝;甚至还有人的请求,会让人十分讨厌!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如何表达自己的请求呢?四条建议:明确谈话的目的、提出具体的请求、寻求反馈和区分请求与命令。

第一步就是要明确谈话的目的,也就是要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有些人可能会说:我没什么目的,我就是随便聊聊。但其实啊,我们每个人在和另一个人说话的时候,总是希望对方有所回应,不然就成了一个人自言自语的独角戏了。对自己的认识越深刻,表达越清楚,我们就越可能得到称心的回应。

其次,你要做的是提出具体的请求。马歇尔博士就曾经遇到过这么一个案例。在一次培训课上,有一对夫妇发生了争吵,妻子对丈夫说:你应该让我做我自己。丈夫听了,感觉很委屈,他觉得自己并没有让妻子做出什么改变,不懂妻子为什么会这么说。在马歇尔博士的帮助下,妻子重新想了想,然后对丈夫说:我只是希望无论我做什么,你都能支持我。就这样,这对夫妻停止了争吵,开始了真正的沟通。在这个案例中,妻子第一次提出的请求,用了你应该这个说法,暗含着指责,做自己这个要求又过于模糊,不能让丈夫明白她到底想要什么。妻子在第二次时,说的请求就非常具体,丈夫就明白了妻子需要的是自己无条件的支持。

第三步是寻求对方的反馈

人们很容易误解别人的请求,会导致你以为已经说清楚了,但对方的理解却与你所想的一点儿也不一样。如何做到相互理解呢?

两个解决办法:

第一个办法:向对方解释。大多数时候,你简单地问一句我的意思说清楚了吗?然后对方表个态就足够了。也有些时候,你希望更保险一点,那么你就可以委婉地让对方复述一遍你的请求。比如,我担心我没有把话说清楚,能麻烦你复述一下我刚才的安排吗?这样就能消除可能发生的不愉快,顺利得到反馈了。

如不需要再重复的时候,我们可以运用第二个办法,也就是通过体会他的感受和需要,来获得反馈。

举例:当你在告诉下属要加班的时候,你可以随口问问:你觉得怎么样?或者你有什么建议吗?,如接受、理解并付诸行动,那就很好;但如果他表现出不高兴,或者有其他不同意见,我们可以通过沟通,更好地解决问题。

我们要多加注意,因为很有可能一不小心,你的请求就变成了命令。

当请求变成了命令,对方就会觉得自己受到了威胁,即便对方最终满足了你的需求,也是迫于压力不得不做,这正是我们在第一部分提到的,暴力沟通方式中的强人所难。

那怎么样区分请求和命令呢?

当你用批评、指责、威胁或者引起别人内疚的方式,来提出自己的需要时,你的请求就变成了命令。

因此,满足需求是相互的,你在提出自己的需求时,也要考虑对方的需求,这样才是真正的非暴力沟通。

如何运用非暴力沟通,来倾听他人?

人与人的沟通不仅仅要靠说,还要靠听。

学会倾听别人内心的声音,明白别人内心的感受和需求,也是沟通的重要部分。

但是,当我们环顾周围,却会发现有很多人不懂得如何去倾听。我们总是习惯滔滔不绝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就算是在听别人说话,也常常想着要怎么反驳,等着一会儿轮到自己说话的时候,再用自己的观点说服别人。

不难想象,如果沟通双方都沉迷于说出自己的观点,但这样的对话和自说自话也没什么区别了。

还有些人,以为安慰对方、给对方提建议,是最好的办法,但其实,很多时候,对方只是想要有一个人静静地听他倾诉。这时,其实你什么都不做,只是倾听,对对方来说就是非常大的支持了。

那么如何学会倾听呢?非暴力沟通的技巧同样能用在倾听上面

首先,你需要做到客观,要专注于对方的感受,放弃自己主观的想法和判断;

其次,你还要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看看他到底需要什么,这样你在听别人说话的时候,才能听出他的言外之意,明白他的请求是什么。

最后,在给予对方反馈的时候,你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确认对方的感受和请求。

这个时候,你不要简单地问你现在心情怎么样?这样直接的问题,会让人产生距离感。你应该在提问中体现出你有认真听对方讲话,比如,你可以这样问:你很灰心?你希望得到肯定,是吗?在这里,你很灰心?这个问句是在确认对方的感受,你希望得到肯定,是吗?则是在确认对方需要什么。这样明确的问题,才能得到对方明确的回答,你也才能更清楚应该为对方做些什么。

总之,通过将非暴力沟通的原则和方法运用到倾听上,我们就能更了解彼此,避免因为不能有效倾听,给生活带来的问题和矛盾。

倾听他人能让我们更了解彼此,而赞扬和感谢他人,能让你和他人的关系更加和谐。

如何运用非暴力沟通的原则来感谢他人。

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绝大多数的人都很渴望获得他人的赞扬和感激

向别人表示感激,不仅能拉近你们之间的距离,减少人与人之间的误会和隔阂,还能让别人愿意倾听你的请求,对你施加援手。

不过,感谢别人也是一件有难度的事。

比如,领导想要夸奖自己的下属小王,工作业绩很不错,想感谢他为整个部门做的贡献,领导可能会说:小王的工作业绩挺突出的。但是这样的话可能会让小王觉得:领导是想我接着为他卖命,我只是他提高业绩的工具而已。

那么,怎么样才能正确表达自己对别人的感激呢?三个步骤:

第一步,要说明对方做了什么事,使我们的生活、工作得到了改善。夸人、感谢人也要有事实依据;

第二步,要说明对方满足了我们什么样的需要。这样会让对方觉得自己被需要,自己很有价值;

第三步,要在表达感激的过程中,说明自己的心情和感受,这样才能让对方真正感受到我们的感激之情,简单地说,就是要走心

刚才例子,运用表达赞扬和感激的三个步骤,情况就会大不相同:

领导:小王上个月超额完成了任务,让咱们业务部的业绩领先于其他部门,咱们部也因此被总经理表扬,我为拥有他这样的团队成员,而感到高兴和自豪!

在这句话中超额完成任务是员工做的具体事情,业绩领先其他部门总经理表扬是领导想要团队领先、被认可的需求得到了满足,感到高兴和自豪则表明了领导的心情和感受。

这样明确又走心的赞扬和感激,相信小王听了之后,会感觉到自己的能力被认可,自己被部门需要,自然会将领导的话铭记在心,今后更加努力工作,也会对领导产生发自内心的尊敬和好感。

此外,和倾听一样,感激也是双向的。

如果有人对你表示了感激,你既不要自我膨胀,也不要假谦虚,急着否定别人的欣赏。而是应该学着接受,并从中发现自己的哪些做法满足了对方的需要,然后继续保持下去,让这样的互动成为良性的循环。

自我的沟通

自责,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我们对完美的追求;但是如果过分自责,或有强迫症,或者自暴自弃。

自我沟通是了解自我、提升自我的过程。但如果在自我沟通中,存在暴力沟通的方式,不仅会影响我们正确看待自我,还会产生自卑、内疚等负面情绪,甚至会让人丧失对生活的希望,变得抑郁。

将非暴力沟通的技巧用在自我沟通之中,能帮助人们正确看待自己,重燃对生活的热情,拥抱美好生活。

要做好自我沟通,你可以这么做:

当遇到一些让自己后悔的事情时,先不要急着自责,来一次和自己的非暴力沟通:

首先,客观地观察、描述事情,看看情况是不是真的像我们想的那么糟;

然后,问问自己,真正需要的到底是什么,有哪些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接着,在这个基础上,再来看看自己对于这件事的感受,并通过感受,来对自己提出新的请求。

而在提请求的时候,要注意尽量不用你应该”“你必须这样的词语来强迫自己,因为这样很容易让人产生抵触心理,也不要用不得不来推卸责任。你可以用选择做来代替不得不,主动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和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