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上最风流铁腕女太后,扶立史上最年轻太上皇,亲自改革埋葬鲜卑

 沧海998 2016-03-28

巾国不让须眉,英雄也无须问出处。在我国南北朝时期,王朝走马灯似的更换的同时,也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的乱世英雄。本文要告诉大家的,就是那个时代的领军人物,一代女英雄,杰出的女政治家,改革家,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的皇后冯氏(442一490)史上最风流铁腕女太后,扶立史上最年轻太上皇,亲自改革埋葬鲜卑

冯氏名号己无从考证,历代具以冯后,冯太后相称。

(一)悲惨的童年与封后的甜蜜爱情生活。

她有一个显赫的家世,本是十六国时期北燕君主冯弘的后代,父亲冯朗,母亲乃朝鲜人。但却有一个凄凉的童年,在她出生后不久,冯家便遭一桩大案的牵连而几乎全家被灭。由于她还年幼,又是女孩,北魏惯例,不杀而没入宫中,成了拓跋氏的婢女。好在她的姑姑是太武帝拓跋焘的左昭仪,获得姑姑的百般照顾,总算平安度过。

拓跋焘死后,十三岁的拓跋濬继承北魏大统,而聪明又秀丽的冯氏年仅十一岁便被选为文成帝拓跋濬的贵妃,陪伴丈夫在宫中生活。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和丈夫文成帝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厚,几乎是专宠。公元456年,年仅十四岁的冯氏便被封为十六岁文成帝的中宫皇后。

作为皇后,她低调,勤劳,聪明,能干,温柔,贤慧。冯后非常体贴丈夫,深为理解文成帝为国操劳的艰辛,尽力为他排忧解难。特别在生活上给他以柔情和体贴。每次丈夫出征巡幸归来,冯后都想方设法百般柔情地化解皇帝的烦恼和风尘。而在冯后身边,文成帝也仿佛忘了朝堂上大臣们的喧嚣与争吵,忘记了帝国所面临的各方威胁,享受着每一对正常普通年轻夫妻的柔情蜜意,幸福快乐的生活。史上最风流铁腕女太后,扶立史上最年轻太上皇,亲自改革埋葬鲜卑

而更值一提的是,她对文成帝乳母常氏的恪尽儿媳之礼,以及对文成帝之子拓拔弘的尽心哺养,为自己赢得了朝廷上下,宫内宫外的一片赞美之声。无形成中提高了自己的声望。由于北魏规定,凡后妃所生之子被立为储君,生母皆要赐死,以防母以子贵,专擅朝政。因而拓跋弘的生母李氏被赐死,冯后便担当起了养育太子之责。她把太子视若己出,竭尽慈母之爱,使文成帝深为感动和快慰,更加爱护冯后。

但她的温柔和贤惠留不住英年早逝的丈夫。公元465年,文成帝驾崩了,年仅26岁。这沉重打击了年方23岁的冯后。她悲痛欲绝,在丈夫文成帝死后三天,按北魏旧俗,要焚烧死者旧物。而就在焚烧之时,她突然哭叫着扑向大火,待救出之时,已人事不省,昏了过去,许久才醒过来(《魏书》“高帝崩,故事:国有大丧,三日后,御服器物一以烧焚,百官及中宫皆号泣而临之。后悲叫自投火中,左右救之,良久乃苏。”)。史上最风流铁腕女太后,扶立史上最年轻太上皇,亲自改革埋葬鲜卑

(二)造就史上最年轻的太上皇。

文成帝拓跋濬死后,十二岁的拓跋弘继位(公元465年),是为献文帝。冯后也就变成了冯太后,开始了首次垂帘听政。

其实,早在宫中陪伴丈夫之时,她便时常在文成皇帝左右关注着国事,再加上她本人聪明能干,积累了不少政治经验。这为她极为干练的处理政事打下了基础。献文帝年少,冯太后又刚为寡妇,当时手握重兵的车骑大将军乙浑阴谋篡位。冯太后定下计划,果断下令拓跋丕,陇西王源贺和牛益等率兵捕拿乙浑,并夷其三族。同时宣布临朝称制,掌控大权。由于措施得当,选贤任能,之后很快北魏政局稳定了下来,并开始推行汉化改革。史上最风流铁腕女太后,扶立史上最年轻太上皇,亲自改革埋葬鲜卑

公元467年,年仅14岁的拓跋弘便与李夫人生了一儿子拓跋宏。这使冯太后很高兴,从没生过孩子的她一见孩子便慈爱绵绵,把大权交给了献文帝,自己带孩子去了。但年轻的小皇帝急于证明自己的能耐,希望有一番作为,不愿活于冯太后的卵翼之下和阴影之中。于是便废掉了冯太后的一些重臣并打击她重用的人马。这使冯太后觉得很不自在。而更让她忍无可忍的是,拓跋弘居然找借口杀了自己最爱的情夫和重臣李弈。于是冯后便发动政变,逼迫献文帝禅位于5岁的拓跋宏,他则年仅18岁便成了太上皇,也是史上最年轻的太上皇。但实际上献文帝并未完全交出权力,他仍然带兵出征,想重新掌控大权而不知收敛。于是冯后设计软禁了他,后死于平城永安殿,据说为冯后所杀(《魏书》:“太后行不正,内宠李弈。显祖[即献文帝拓跋宏]诛之,太后不得意,显祖暴崩,时言太后为之')。

(三),大权在握,汉化改革,造就繁荣北魏,灭亡一个民族。

献文帝死后,“太后临朝专政,高祖性孝谨,不欲参决。事无巨细,禀于太后”(《魏书》,意即太后临朝听政,大权在握。而高祖(孝文帝拓跋宏)有孝心且谨慎,不愿参与朝政,大小事务,都必须禀报太后)。也因此,冯后得以推行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之一:北魏孝文帝改革(名为孝文帝,实则冯后操持)。他政治上实行班禄制,整顿吏治,打击贪腐;又在基层推行三长制,加强统治民间。重用汉官,加速改革。且创造了三省六部的基础。而经济上则创设均田制等,促进北魏经济的发展,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

在她晚年,悉心培养孝文帝,公元490年,49岁的冯后去逝。而孝文帝则继续祖母冯后的改革,为进一步学习汉文化,迁都洛阳,并下令国家政体一律用汉制,说汉话,穿汉服,姓汉姓,与汉族通婚,更进一步推动鲜卑北魏的汉化与繁荣。当时北魏成了最强大的政权。

而这场改革更深远的一个影响则是鲜卑族逐渐失去了游牧民族的特点,一步步走向农耕定居与汉化,并最终汇入了中原汉族之中,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里,从此成了史书上记载的民族。史上最风流铁腕女太后,扶立史上最年轻太上皇,亲自改革埋葬鲜卑

(四)寡妇门前是非多

北魏当初汉化未深之时,对妇女的礼仪也不多,约束就更少了。在私生活方面较为宽容和开放。再加上文成帝死时冯后才23岁,如此年龄,那受得了失去丈夫之后的那份寂寞!于是她一边处理朝政的同时,不忘给自己寻找年轻,英俊,强壮的男子作为自己的情夫(时称面首,男宠)。她重用的很多才干之事,同时也充当着他的情人。其中李弈,王睿,李冲便是众多情人中最出色的三位。李弈长得一表人才,且才华出众,在被献文帝所杀之前,是冯后最爱的。同时冯后的诸多改革措施,也多半是他参与谋划与定夺的。

“王睿出入卧内,数年便为宰辅,赏赉财帛以千万亿计,金书铁券,许以不死之诏”(《魏书》,意即王睿常出入于冯后内宫,数年便为宰相,所赏钱财以千万亿计,还获得了免死金牌金书铁券)。而“李冲虽以器能受任,个人由见宠帷幄,密加赐麥赉,不可胜数。”(意即李冲因才能而得重用。但由于个人英俊潇洒而受冯后宠爱于床第之中,并获赏财物无数)史上最风流铁腕女太后,扶立史上最年轻太上皇,亲自改革埋葬鲜卑

也因为冯后的个人私生活疯狂的缘故,后世说她是中国古代史上最好色的皇后,十大风流太后之一。

( 五)生活节俭,死后薄葬

撇开冯后的个人婚姻生活不说,单就日常生活来说,她是一个节俭的皇太后。据说她着装朴素,花样极少。饭菜也较为简单,反对浪费铺张。更难能可贵的是,贵为太后,权倾朝野一世,临死前立下遗旨并书之金册,安排好自己后事:“她死后,逾月即行安葬。山陵(即坟墓)之制务行俭约,其幽房(即坟墓墓室)设施,棺椁修造,不必劳费。陵内不设明器(即长明灯之类的东西,守陵之用),至于素帐,浸茵,瓷瓦之物(即陪葬物品),亦皆不置。”史上最风流铁腕女太后,扶立史上最年轻太上皇,亲自改革埋葬鲜卑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威老师讲历史段子/文

史上最风流铁腕女太后,扶立史上最年轻太上皇,亲自改革埋葬鲜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