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CIT 2016|ABSORB荟萃分析:生物可吸收支架的时代已到来?

 曹娥江 2016-03-29
在第十四届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 2016)上,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Gregg Stone教授为我们讲解了ABSORB荟萃分析的详细结果。




讲座开始,Gregg Stone教授首先指出,我们已经到了由药物洗脱金属支架向生物可吸收支架转变的新时代。


永久性药物洗脱金属支架的局限主要包括:永久性覆盖血管侧支,减少了血管通路;植入支架后不能再进行冠脉旁路移植术;治疗支架内再狭窄可导致多层支架重叠、血管直径减小;植入支架的患者,由于CT伪影的影响,不能再接受无创性影像学检查。而生物可吸收支架的出现,或将解决以上所有问题。


ABSROB荟萃分析纳入全球4项针对生物可吸收支架Absorb的随机临床试验,包括来自欧洲的ABSORB Ⅱ、ABSORB日本、ABSORB中国以及来自美国的ABSORB Ⅲ,共纳入患者3389例,以分析支架植入后1年的随访结果。


上述4项研究的具体信息如下:


点击查看原图


研究中,所有患者均为稳定性冠心病或稳定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患者被随机分入依维莫司洗脱生物可吸收支架(BVS)组(2164例),或钴铬合金依维莫司洗脱支架(CoCr-EES)组(1225例)。


研究的主要终点包括1年时针对患者的复合终点(全因死亡、心梗或血运重建),以及针对装置的复合终点,即靶病变失败(心源性死亡、心梗或缺血驱使的靶病变血运重建)。


点击查看原图


结果发现,1年时,BVS组和CoCr-EES组针对患者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RR:1.09,95%CI:0.89-1.34,P=0.38)。同样,针对装置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也无差异(RR:1.22,95%CI:0.91-1.64,P=0.17)。


点击查看原图


BVS组、CoCr-EES组针对患者的终点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0.3%、9.3%(P=0.34),针对装置的终点事件发生率为6.0%、4.9%(P=0.16)。这一结果也表明,1年时,BVS组中近95%的患者未出现支架相关的不良事件,这是非常好的结果。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在复合终点的各单项事件方面,BVS组、CoCr-EES组均无显著差异。两组的全因死亡率分别为0.8%、0.7%(P=0.90),心梗发生率为5.5%、4.1%(P=0.07),缺血驱使的靶病变血运重建率为2.4%、1.9%(P=0.39)。此外。两组的支架内血栓形成率也无显著差异,分别为1.3%、0.6%(P=0.08)。


此外,研究还发现,BVS组较CoCr-EES组的靶病变相关心梗有所增加(RR:1.45,95%CI:1·02-2·07,P=0.04),这可能部分源于BVS组围术期心梗和支架内血栓的增加(RR:2.09,95%CI:0·92-4·75,P=0.08)。


对于研究结果,Gregg Stone教授总结到,在稳定性冠心病和稳定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针对简单至中等复杂程度的病变治疗,1年时,应用BVS或CoCr-EES,针对患者和针对装置的复合终点事件并无显著差异。在主要安全性终点(死亡、心梗及支架内血栓形成)方面,虽有差异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围术期心梗无显著差异,但是BVS组的靶血管心梗有小幅增加。两组的有效性类似,包括缺血驱使的靶病变血运重建,缺血驱使的靶血管血运重建及所有血运重建。


未来,可通过以下方法,进一步改善随访1年时的结果:适当选择患者及病变,特别是避免在极小血管中应用生物可吸收支架;最佳的操作技巧包括:积极的病变准备、适当的支架尺寸、常规高压后扩张、应用血管内影像检查,以确保支架的完全膨胀、位置良好及病变覆盖。



心在线 专业平台专家打造
编辑 徐巍巍 ┆美编 柴明霞┆制版 郭文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