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中历史必修1精讲-第16课抗日战争

 小绵羊佩蕾书社 2016-03-30

高中历史必修1精讲-第16课 抗日战争

一、教材分析 

《抗日战争》是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中的第7课。本课共三个子目: “全民族的抗战”是本课的中心问题; “日军的滔天罪行”; “抗战的胜利”。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抗日战争史内容非常丰富,初中用三课时“难忘九一八”、“宁做战死鬼,不做亡国奴”、“血肉筑长城”来讲叙,历来高中历史教科书都以不少于四课时的篇幅来讲叙,新课程标准安排只用一课时来讲叙。因此,抓住核心问题是有效处理教材的关键,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 

二、学生分析 

教学对象为高一的学生,从对历史掌握的情况看,通过初中学习,已初步掌握了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同时透过各种媒体,也接收到大量信息。但大都停留在感性认识,高中的学习应上升为理性的、更高层次的分析。 

从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看,高中生认知结构的完整体系基本形成,思维能力更加成熟,基本上完成了向理论思维的转化,抽象逻辑思维占了优势地位,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有了很大的发展;高中生情感丰富、意志力增强,兴趣更广泛和稳定,自主参与的愿望和学习动机更强烈。这一切都为课堂开展参与式、探究式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三、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四.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运用材料学习法、观察学习法、思辨学习法以及合作学习法等学习方法,根据相关情境和材料解决相关问题。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全民族抗战对于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作用; 

难点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欢迎大家关注地理学习的另外一个原创公众号我们都爱地理womendouaidili),有地理各种资料展示,一号包含全部中学地理内容,你值得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