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其昌“自我书写模式”

 圆角望 2016-03-30

郁俊(上海)

董家老爷倦读诗

抢罢民女画大痴

三万蚁众齐呐喊

蚱蜢舟轻载病躯

当年我在朱新建家的时候,发现到了他这个等级的画家,钱什么的,无所谓,只关心一件事情:怎么进入美术史。我就说这个毋庸置疑。后来发现,不是我一个,别人也这么对他说,老朱一听,高兴了,因为他是个人来疯啊,越画越来劲。今天老朱应该算是得偿所愿,进入美术史了,彻底进入,插得很深。人家说那是因为他画得好啊,美术史认,嘿嘿,不是的,不是的。他当然画得好,简直有点金术,但是你我都有功劳,军功章大家都有一半,是我们集体对朱新建的诠释,造就了他的地位,对所有画家都是一样的,叙述,造就事实,听起来是不是有那么一点点维特根斯坦。进入美术史最方便的途径,不是画得好,而是书写它。

好了我们回到正题上来,董其昌,这个家伙,就是个书写美术史的真正行家。我就不献丑装理论家了,只说一点常识。大家记得王季迁家里,那张赫赫有名的《溪岸图》,现在普遍的观点是,哎,这个才是董源的原貌,陈健碧女士有专文,恕不详细引出。那么我们再仔细看看董其昌和他的小团伙审定的潇湘、夏山和待渡三张手卷, 那和溪岸在格调、功力、气息上,简直这么说吧,就好比王宝强和梁朝伟那么隔膜,离得就那么远。但是六百来年,大家都是认认真真地按照这董其昌给规定的路线来审美,平淡天真云云,记得我当年看到那几个卷子,也激动得不得了。

董其昌的所有大画和小品,完全判若两人。那根本就不是一个人画的。 后来石涛也有这个毛病,不过石涛是一个人画,只是味道,肯定是小的好。董其昌有一个团伙,有人帮他炒作、推销。

我经常给朋友解释,董的技术特点的两点特别之处。一是,董之前,哪怕吴门,所有画画的,发力都是一种办法,叫助跑跳远,南宋和明初那个简直就是三级跳远,力量很大,董其昌呢,他是立定跳远。站哪儿,pia,一蹦,好了。人家说你这也叫跳远,太近了,太弱了。他就跟你说我这个是南宗的跳法,你们北宗的不行,不是顿悟。所以历史上有一群人管他叫地主恶霸,不是一点道理也没有的。

第二点呢,这个是技术上的要点,就是董其昌对画的边边角角,特别敏感。他有时候画的中腹,不怎么经营,但是边角上,挤进去很多树,这个精彩,四王,前三个都是木头,没有一个明白这么简单的道理。但是这个精彩,就是小幅绘画才需要的心机,大画不用这一套。所谓南宗的大画,有了董的理论以后,基本都不能看。

董之前,沈石田的庐山高,得黄鹤山樵正脉,后来南北宗一分,完了,大家都不会画画了。那天老费和我电话,我们主要是谈论了一些国际的国内的大事情,后来说到画画上,老费说,朱新建啊,其实他也是有自己一套美术史理论的,所以他能够自圆其说。我恍然大悟,这个不二法门啊,肯定是自董其昌开启的。董其昌的艺术,其实有非常诱人的那一面,上海博物馆的《秋兴八景》,镇馆之宝。他非常敏感,他肯定是做这么大的官里面,对色彩墨色和线条节奏最敏感的一个,直奔着最高端去的,一个赵松雪,一个倪云林。画禅室随笔里面,心心念念的就是赵怎么样,倪怎么样,意思我该怎么样。我大学里一个弄油画的老先生说过,大师,就是一开始,就站在美术史的角度考虑问题。

归纳一下,董其昌一辈子,除了一次民变,一次降职,基本风平浪静,崇祯末年,大明快不行了,他高寿而终,这一辈子太幸运了。但是他最厉害的,就是开启了美术史的“自我书写模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