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曾经抬着娘的棺材找不到爹的坟

 郑公书馆298 2016-03-30

孔子《论语》传(版权所有)

第二章 草根孔小二

王封臣 著(订阅公众号:wztelling)

上文说了,孔子因为自幼家贫,生活所迫,他不得不学习一些“鄙事”,故此他是一个多才多艺、好学上进的青年,十五岁至于学。可正当少年孔子立志为学不久,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孔子的母亲颜徵在与世长辞了,当时她才三十多岁。

颜徵在十六岁进入孔家,二十岁被赶出孔门,独自带着孔子以及他的哥哥姐姐来到曲阜阙里,这么多年,一个年轻的寡妇拉扯几个孩子,我们可以想象到她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为了多少难、流了多少泪。难能可贵的是,她不仅要在物质上满足孩子们的生长需求,同时她还非常注意孩子们的教育。我们想象不出,如果颜徵在不支持,孔子是如何得到俎豆这样的礼祭器皿的。正是在颜徵在的培养下,孔子在这个单亲贫寒的家庭中人格得到健全发展。他仁慈、博爱、怜悯、宽厚、温和、儒雅、知礼、多才。或许正是看到如此的一个长大了的儿子,颜徵在终于可以欣慰了,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终于可以好好的休息一下了。

母亲走了,孔子在悲痛之余便开始料理母亲的后事。后事中最大的事就是安葬问题。葬在什么地方,应该怎么葬?按照礼仪,母亲死了,是要和父亲合葬的。这种礼仪到现在也是如此。一般老两口买墓地都是买在一起,哪一位先去了,就先把骨灰盒放里面,等到另外一位也去了,打开墓地盖,再把这位的骨灰盒放里面,这就是合葬,俗称合坟。孔子倒想给父母合坟,可问题是父亲叔梁纥埋哪儿了?孔子不知道。你说这事儿奇怪不奇怪?叔梁纥去世的时候,孔子才三岁,不知道父亲葬在何处,很正常。但问题是颜徵在就没有告诉过孔子老公的坟在哪儿么?对这一点,后世之人议论纷纷。就连司马迁都认为是“母讳之也”,就是颜徵在对儿子讳避了父墓所在,没告诉他。可说不过去啊,孩子父亲坟地在哪儿,你避讳什么?说不通。有人赞同唐朝史学家司马贞的说法,他说,颜徵在在老公死的时候才二十岁,按照当时社会习俗要避嫌,小寡妇不能送葬,所以她自己就不知道叔梁纥的坟地在哪儿,她上哪儿告诉孔子去?司马贞的说法得到了很多史学家的认可,认为符合情理。不过,我个人认为也不符合。即便颜徵在当时没有送葬,不知道丈夫埋在何处了。十三四年光景,她都不找找?不问问?不上上坟?那位同学可能说了,王老师,你前些时讲“孝道”的时候曾说过,在宗法社会,没有嫡长子领着其他儿子是不能够私自祭奠的。这个不错,但你别忘了,孔门就俩男孩,一个残障的老大孔孟皮,一个就是孔子。没有其他男丁了,自然祭祀就要落在庶长子孟皮身上,当然孟皮有残疾不适合祭祀,那这个活动的重任就要落在孔子身上,而事实证明,日后孔家的这种大事都是孔子领着做的。不管是孟皮还是孔子,这俩男孩子可都跟着颜徵在呢。这么多年了,颜徵在都不带着孩子去扫扫墓、上上坟?奇哉怪哉。当然,后世也有人给解释,说当时祭祀先祖不上坟上去,只在家祭祀。我觉得这个在没有确凿证据证实之前,不可妄断。我想只要是能够找到坟头的,没多少人不去上坟填土的。所以,我个人认为,这里面一定另有隐情。司马迁记载的“母讳之也”是准确的,只是他并不清楚颜徵在为什么要“讳”。女人心、海底针,到底为了什么,恐怕只有颜徵在才清楚,后世这些男性史学家怎么能读懂一个什么语言也没留下的女人的心思呢?总之,直到母亲死,孔子都不知道父亲埋在什么地方,那如何合葬呢?

孔子没办法,于是想出一个主意,先把母亲的灵柩停放在了“五父之衢”,就是五父这个地方有个四通八达的大路口,把母亲的灵柩放这儿了。这是个交通要道,人来人往很热闹,一看停个大棺材,好奇之心人皆有之,都来打听,这不就有了广告效应了么。结果,有个熟人就被吸引过来了。这个人是孔子老家陬邑人,是个老太太,跟孔子他们老家是邻居。老太太嘛,心慈面软,估计当年瞅着颜徵在这个小媳妇挺可怜的,没事儿俩人就搭搭话,很投缘,关系很好。一看这怎么个意思?“小孔,你这做法对么?你母亲死了,你该好好的给安葬了,给你父亲合葬啊,你怎么把棺材停这儿了,你这做法不对!”孔子当然就把自己的难题说出来了,我不知道我父亲的坟在哪儿啊。“哎呦!”老太太一听,“你问我啊,我知道!”她怎么知道的?她有个儿子叫挽夫,有的记载叫曼父,我估计是口音问题导致记载的文字有出入,大体就是这么一个音。其实也有可能这个人叫挽夫曼父。挽夫是他的职业,曼父是他的名,以职业称呼人的在当时很流行,一些地位低下的劳动人民在当时没有名,干什么职业,别人就拿这个职业称呼他。挽夫是干什么的呢?挽联知道么?是哀悼死者、治丧祭祀时专用的对联。挽夫一样,是办丧事儿的时候专用的民夫。具体来说是丧车执绋者。绋是古代出殡时拉棺材用的大绳子。棺材到达墓地时,怎么下葬啊,就得用这种大绳子扯着坠着引柩入穴。挽夫就是干这个事儿的。巧了,当年叔梁纥出殡就是这位挽夫给帮的忙、下的葬。所以,她知道。孔子大喜啊,一问才知道,父亲叔梁纥的墓在防(今曲阜东十余公里的防山),问明白了具体位置,孔子这才把父母合葬于防。到现在你去那儿旅游还有梁公林(陵)呢,相据说就是孔子父母及他大哥孟皮的地方。

孔子曾经抬着娘的棺材找不到爹的坟

父母双亡之后,孔子便成了孤儿,不再有人能去呵护他,不再有人能去督促他,从此以后,孔子必须开始独立的直面这个惨淡的世界。

而就在这时,孔子接到他人生第一份高规格的请柬,鲁国掌权大贵族季孙氏要宴请士一级贵族,特请孔子前去赴宴。

=========

孔子《论语》传

根据王封臣先生的国学课程讲座整理而成。是将《论语》各条恰当的放入孔子生活的时代中,通过《论语》展示孔子的一生,通过孔子的一生诠释《论语》的意义。

阅读之前的篇章:

前言:《论语》是一本什么书?

第一章 夫子家世

1-1 礼崩乐坏的搞“孝”(上)

1-1 礼崩乐坏的搞“孝”(下)

1-2祖先孔父嘉(上)

1-2祖先孔父嘉(下)

1-3孔子他爹是猛男!!

1-4 推理孔子的生日是何年

1-5孔子也有个“虎妈”

第二章 草根孔小二

2-1少年孔子是“贱·鄙”

2-2文言文所带来的麻烦和乐趣

2-3孔子发明的那些年龄代号

2-4 学无常师的孔子

2-5教育要培养“博士”还是“专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