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性到底是善还是恶

 诗外桃袁 2016-03-30


如果人性是善的,你就无法理解人类历史上那些不分青红皂白的战争;如果人性是恶的,你又无法解释那些高风亮节的公益人士和慈善家。孔子说,性本善,习相远。意为,人性是善的,可受后天的生存环境影响,人就有了善恶之分。

孔子的话值得商榷,后天生存环境并非是自然环境,而是社会环境。人进入社会后,受社会习气影响,有的人就会变恶。

众所周知,社会是由人构成的,但人有个发展过程。最初时,世界上可能只有一个人,如果他的本性是善的,由于没有社会环境的影响,他将永远善下去;突然有一天,他遇到另外一个人,这个人也是孤零零,也没有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她也会永远善下去。两个人组成家庭,生儿育女,既然两人都是善的,他们的儿女只能受二人影响,所以不可能是恶的。

如此推演下去,人性是善的,那就注定永远是善的,不可能有恶。因为组成社会的人,都是一生皆善,那么,社会不良习气从哪里来的?

这问题不好回答,原因是,自有社会以来,不良习气就存在,而且深深地影响着每个人。那么,到底是谁第一个把不良习气扔到社会上的呢?他作为人,人性为何是恶的呢?

儒家的人一直在追寻这个问题,最后终于找到答案。答案来自两人,一是朱熹,另外一人就是王阳明。

朱熹认为,人心分为两部分:性和情,都与生俱来。性是善的,比如仁义礼智这种美好的正能量;而情是恶的,比如七情六欲。

所以理学家都是极端严肃之徒,不苟言笑,言谈举止全部符合僵尸风范。因为他们认为人类的感情是恶的,流露感情是错的。社会风气,就是因为人的感情过于暴露而形成。比如意气用事,口腹之欲,这些都使社会风气浮躁,恶习就此诞生。

朱熹的办法是,把恶的祛除,只留下善的。也就是把七情六欲祛除,留下仁义礼智,把情祛除,留下性。

这样一来,问题出现:心不完整了。朱熹自然有办法:去心外探求万事万物,用得到的道理来填充心。

王阳明也认为,人心分为两部分:性和情,性是善的,比如仁义礼智这种美好的正能量,而情,却非绝对恶的。

王阳明说,我们的心静止时,是善的;它一动起来,意念产生,就有善有恶。为什么会有善有恶呢?因为念头从心中出来时,会受情绪的操控。比如,有人脾气暴躁,一遇事就产生动手的念头。

而情绪操控的只是念头,我们心上还有良知,良知能分清念头的对错,所以他才让你听从良知的命令,克制恶念头,执行善念头。

情绪在朱熹那里被认为不可控,所以他才将他们克掉。的确,人类的情绪是变幻莫测的曲线,你永远不知它到底会把你带向何方。而王阳明认为,既然它是我们与生俱来的,那它就不该被祛除,天地生人,给你的东西肯定有它的道理,我们不能祛除它只能是矫正它。纵然它异常的变幻莫测,我们心上有良知,绝对可以搞定它。

所以王阳明心学的关键点就是,让你关注当下的时刻,正你的念头。比如你当下正在吃饭,情欲会左右你:吃点鱼翅吧。这是个念头,良知告诉你:不对,你的经济实力不足以支撑这个念头,于是,克掉它,来个西红柿盖饭,吃完后,你会发现,原来西红柿盖饭味道不错,也能吃饱。

正念头之后必须要行,如果你不行,那正一万次也无用。再比如你还在吃饭,情欲左右你:吃点鱼翅吧。良知告诉你,不对。你克掉它,吃鱼翅不对,但你也不吃别的,如此,在饥饿状态下,吃鱼翅的念头始终会来缠绕你。

人之所以恶,因为受七情六欲的蛊惑,而又不肯俯首良知。你对金钱有欲望,情绪就会把你向那个方向引导,若你在追逐的路上受挫,情绪会给你一条简洁的路,有可能就是抢劫。

你的良知告诉你,抢劫时不对的,但你的情绪控制着你,不让你去听,最终你就不会听。

理学家的那一套,有个好处是,把人变成无感情的机器人,机器人永不会被情绪所左右,所以它永不会犯错。但人之所以称为人,就因为他有感情,他不是僵尸。充沛而合理的表达感情,是人的专利,是荣耀。

在这点上,王阳明就充分认可人的这一荣耀。而认可这一荣耀的代价则是:必须要找出最有效的办法控制情绪,使它不要泛滥,遮蔽良知,阻碍良知。

如你所知,王阳明的办法就是知行合一。

所谓知行合一,只是按良知命令行事,当你念头产生时,良知会迫不及待地闪电般地告诉你正确选择,你依其选择,做就是了。

然而,这很有难度,因为情绪会左右良知的命令。所以,王阳明说,你必须要拥有听命于良知的勇气,这种勇气来自于平时不断的事上磨练。当你具备这种勇气后,情绪的表达会更加合理,良知的力量会更加强大。如此,即是知行合一了。

这是自我管理的精髓,可如果我们做不到自我管理该怎么办?

那就只能付诸外在法则了。可是,为什么一个拥有良知的人,非要把自己交给心外的东西,让它们来掌控自己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