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影里没有告诉你的那些事儿 | Inside out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16-04-01

《头脑特工队》这部电影,是好多朋友推荐给我看的。我一看果然有意思,我们自己的抽象的情感在动画中变得生动形象,我们探索自己这件事情也变得有趣了一些。话说,内行看门道,我来说说,电影里没有告诉你的关于情感的那些事。

电影中5个小人代表5种不同的情绪。小女孩莱莉,她一出生就有了代表她快乐的情感的乐乐(图片中穿黄色裙子的小姑娘),乐乐出现的同时,她一回头就看到了代表忧愁的忧忧(前面蓝色戴眼镜的小姑娘)。当乐乐和忧忧在聊天的时候,怕怕(后排瘦瘦高高的小人)出现了,他什么时候都会感到害怕,他能保证莱莉的安全,比如莱莉在玩耍的时候他就会提醒莱莉注意电线啊安全啊。

绿头发的小姑娘叫厌厌,代表的是讨厌的情绪。当莱莉不喜欢吃西蓝花,她爸爸喂她的时候,她大哭着不肯吃,这个时候莱莉就是被厌厌控制着的。

这个电影的故事是从茉莉12岁,就是她刚进入青春期,这个时候莱莉和家人搬离了自己熟悉的老家,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她很不适应。电影就是从这里开始,莱莉遇到了新的困难,但是她之前的经历、经验、体验都不足以支撑她克服这些困难,她别无他法,选择了逃跑

这部电影还涉及了一些有关于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其中一个是“潜意识”。它会在晚上把一些白天记忆的东西吸进一个类似空洞的地方。这些记忆的东西不是不见了,它们还在那里,只是你想不起来了。就像忧忧和乐乐在脑海里冒险的时候,遇到了很多记忆中的场景,虽然这些场景莱莉已经不记得了,但它们还是存在的,还在影响着莱莉。

当然,像所有好莱坞的剧情一样,茉莉选择逃跑以后,剧情来了大反转,拯救莱莉的是那个不受欢迎,碰到哪里哪里就变坏的忧忧。但恰恰是她拯救了茉莉,一切重生,可以面对之前的困难了,似乎茉莉从小女孩成长成少女了。

这是好莱坞的套路了,一下翻转才有戏剧性,但其实这个过程是非常艰难的,也是痛苦的。所谓:

所有的成长都是伴随着痛苦的。

在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些情绪之前,我们先来总结一下,按出场顺序第一个是乐乐,第二个是忧忧,第三个是怕怕,第四个是怒怒,第五个是厌厌。


乐乐

乐乐很好理解,她代表你的快乐的情绪。在心理学上,弗洛伊德就曾说过,人的“本我”是以快乐为原则的,人的内心的本质都是追求快乐,为了让自己快乐些,有时人也是很拼的。比如说,你拼命挣钱。

忧忧

忧忧是代表你的抑郁的情绪。心理学上有过这样一个比喻,焦虑的情绪就像一个人掉在水里,这个人在不断的挣扎,他感到害怕、恐惧,这就是焦虑。而抑郁的情绪,也是像是你掉在水里,但不再挣扎,已经完全放弃了,你感到悲伤,无力和绝望,这就是抑郁。

怕怕

那个瘦瘦的小人叫怕怕,它代表你的恐惧,这种恐惧在电影里好像是可以提醒莱莉,让她知道害怕,能够保护自己。但在心理学里,恐惧是非常强大的让你避之不及的力量,因为人人其实都是害怕和恐惧的。这个我们会在后面详细讲。

厌厌

绿色的厌厌表面上看代表厌恶,但其实她是一种贬低的情绪。当我厌恶你的时候,我是以一种贬低的眼光在看待你,我是在一种高的姿态,而你是低的,我就可以让我自己舒服一些。

其实这种厌恶的启动点正是在最开始的时候,也许在你还没有意识到的时候,你已经感到不舒服,低人一等了,而你采取了鄙视和讨厌的防御动作。

怒怒

最后那个小人怒怒,他其实是你的一种攻击性。当一个人感觉愤怒的时候,他其实是处在一种攻击的状态中。弗洛伊德,曾经说过唯有性和攻击是原始的需要。其实也不全是了,愤怒实际有时只是让软弱无能的自己,恐惧的自己,看起来表面上比较有力量而已。

在电影里面,哪个小人站在控制台后面,莱莉就会被这种情绪控制。嗯,是的,人其实是被情绪所控制的,从某种程度上讲:

人是情绪的奴隶。你说你不是这样的?你可能只是不知道而已。

我们按照心理学上的理论,来说几件电影里没说的事


(一)

梅兰妮·克莱因(Melanie Klein 1882.3.30-1960.9.22,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儿童精神分析研究的先驱。)在她的婴儿—母亲理论中就提到过,人一出生,产生的第一个情感其实是恐惧

我们人生来是恐惧的。人一生下来就会恐惧,没有吃的怎么办,没有人照顾怎么办?是小婴儿刚出生就觉得恐惧的事情。所以婴儿通常都长得非常可爱,来吸引母亲来照顾她。所以其实人一生下来,就会活在这样的恐惧当中。

人类的情感最初的根是恐惧。恐惧分为两种。一种是生存的恐惧,我会不会死掉。第二种是有没有人爱我。没有人爱我,我就和这个世界上没有关系。所以这两样是人最最害怕的东西,一是我会死掉,二是我爱的人会死掉。这个恐惧人类是无法抵抗的。

虾米?你说你不相信,那你问问自己你怕不怕死,或者问问自己你怕不怕你最爱的人死掉。这是毫无办法的事。虽然人类一直在医学上在宗教上努力。但这个答案真的让人抑郁。

因为实在是太恐惧了,人就产生了一种防御机制,把好的、坏的情绪完全分离开。比如说,妈妈在喂我的时候就是一个好的妈妈,我是一个快乐的宝宝。她不给我东西吃的时候,她就是一个坏妈妈,我就是一个不快乐的宝宝。这样的话,我们就把一些东西固定为好的、一些东西固定是坏的。为什么要这样分开呢?人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保留住仅有的、叫做“爱”的东西。这样我们就可以尽情的爱和尽情的去恨了。这样起码就不再恐惧了。

这样,人拥有的第一个情绪是恐惧,因为恐惧,我们才把情绪分为绝对好的、绝对不好的。也就是说,我不高兴的时候,我就能用很大的力量来攻击你,我用愤怒攻击你不好的那部分,从而保护好的那部分。

这几句话看上去略微有一些复杂,大家只要理解,和电影中的情节不同,心理学认为早年人的情绪是从恐惧开始的,然后被分为极度的快乐,和极度的不快乐。

但是这样做,造成了一个后果,我们眼中的世界看起来就像一直带着墨镜观看,看到的是一个在某种程度上加了色,扭曲过的世界。然而这个世界其实并不是我们所认为的那样,非黑即白,非好即坏的。


(二)

还有关于电影里面出现的“岛”这个概念。莱莉大脑里面有淘气岛、友谊岛、家庭岛等等,这些“岛”让莱莉感到温暖、快乐。在心理学中,这些“岛”代表的是类似电脑程序一样的情感程序。也就是说,我们人类的情感是按照一定的程序、一定的模式来运行的。

比如说,如果你被爸爸批评,发生什么呢?也许会在心里有一个预想,你会很内疚,是你自己不够努力;也许你会很愤怒,认为是爸爸不公正;或者你在即便挨了爸爸一顿胖揍,都假装没事发生,来激怒你的爸爸用来来反击他。其实这些事在幼年时和照顾者之间的互动遗留下来的一种模式,其实也是一种家庭规则的表达。

电影里面,莱莉的那些岛都是很温馨、快乐、很完美的。但现实中,我们每个人都在脑海中留存下很多不那么快乐的东西。比如说人的第一次断奶,这种和妈妈的分离的情景,就会留下一些我们称之为“创伤”的东西。这是不和避免的。还有就是,家里老二出生,老大那种被抛弃的感觉。

还有我们成长过程中在各个阶段遇到的一些困难,会成为一种情绪被记住,遗留在脑海中,之后又会被内化,固定成为一种反应的模式模型,甚至波及到我们现在,再加上幻想中的东西,我们自动化做出情绪或者行为的反应。

比如你现在同样是受到老板的批评,你的反应都会很迅速自动化,甚至是理所当然,你可能依然会寒蝉若惊,或者内疚,或愤怒,或者被动攻击他,这些都是按照我们早年留下的程序在运作,只是你可能并不知道,它的这一切都在你无法察觉的潜意识里。


(三)

对了这里还想说说“给情感定义”。我们在电影里看到了我们的情感是动画的卡通,但其实生活中,我们往往根本看不到,察觉不出自己的情感。更不知道自己发生了什么,甚至动手打了人,还不知道自己是因为愤怒。

比如说,小孩小的时候,正在专心玩耍的时候被突如其来的巨大声音吓到,呆在那里,不知怎么办。这个时候如果奶奶抱起她说,“我知道,你被吓到了,你害怕了,真的很可怕,我来抱抱你”,这样其实是奶奶给小孩子这个当下体验到的情感下了一个定义,让小朋友知道这种感觉就叫“害怕”。同时,奶奶理解了小孩的害怕,安慰到了小孩。

其实,很多人,包括我们自己,都不完全清楚自己的情感,更跟别说那些我们不能承受的情感得到处理和安慰了。我们可能只是马上在做一些行为,来把我们这种“害怕”的情感掩盖掉。我们所说“害怕”其实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常常又是一件很难察觉到的事,我们用所有行为、或者防御等瞎忙活来让自己好受一点。

在心理咨询中,咨询师在做奶奶做的事,定义这些情感,然后理解它,然后帮助容纳和处理,最后返还给来访者。提出这个情绪处理理论的心理学家叫“比昂”。


(四)

之后我要说一下,这个剧情大反转的主角忧忧,也就是“抑郁”这种情绪。忧忧是剧里的大英雄,就像好莱坞电影里的超级英雄一样,一开始不受欢迎的角色到最后总会拯救全世界。现实是要比这残酷得多。

以我们以往的认识来看,乐乐代表着正能量,怕怕、厌厌、怒怒都是负能量,忧忧更是负能量中的负能量,她是抑郁,是忧愁,是无力是绝望,一直一直都是一种非常低落的状态。但是她却最后让一切重生,一切变得可以面对。我的一些来访者也和我讨论过,之前真的不能想象和相信忧伤、抑郁竟然有这么大的作用。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刚刚我们也讨论过,人出生后会为了保护自己认为好的事物,把坏的东西分裂出去,然后就可以攻击这些坏的东西了。但这不是真正的世界,真正的世界本来就有好有坏。在这种情况下,人是处在一种分裂的位置上的。而人只有进去抑郁的位置,才能反思、觉察、思考,才能将分裂的好的和坏的东西进行,成为一个完整的个体。在这种情况下,人才能够成长,面对之前所惧怕的,也就是我们说的新生。

因此忧伤、抑郁其实并不是一种坏的东西,它们而更像是在残垣断壁的废墟上,帮助人重生的一种力量。就像电影里面,莱莉之前所建立的“岛”都坍塌之后,在忧忧的掌控下,新的时尚岛、爱情岛等等重新建立起来。所以抑郁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绝望、没有意义,它是一个帮助我们成长、整合的一个位置。


(五)

最后,我想讲一下整个的“情感”这个概念。

首先,情感其实是一种推动力,我们人其实是被情感所控制、所驱动的。

而且,情感是真正的信息,它直接在人与人之间传递的。我们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在一个非常悲伤的人旁边,我们也会感到悲伤。在一个高兴的人身边我们也会感到高兴,即便我们不知道他们高兴或悲伤的原因。情感只要不是以表演的形式,它就可以直接传递到达影响其他人,而骗不了人的。

所以,我们也可以说,人和人其实是在用情感互相沟通的。这一点,在小朋友身上更加明显。比如说照顾小朋友的人非常紧张,不知道如何照顾她的孩子,她为小朋友不爱吃饭、咳嗽、大小便不正常而十分焦虑,忧心匆匆,这种焦虑孩子就会直接传递给孩子,让孩子马上也会就感到焦虑。而且这种焦虑是从小就有的,没有被命名和处理的遗留在那里。

还有就是,如果我们想和另一个人建立紧密的连接,我们就要从情感上接近这个人,这样才能和这个人真正在一起,但是同时我们也要接受这种很强的情感的张力。这在咨询里尤其感受深刻。

那到底情感是好的还是坏的?其实所有的情感本身是没有好坏之分的,或者说,我们这种希望把一件事物分裂为好或坏来看的想法本身就是一种受不了恐惧的防御。但是你现在知道了,如果当你感到悲伤,绝望,无力的时候,你只是站在一片真实的废墟之上而已,你自己以为结束了。

如果我们的情感出现了问题,我们的思维也会发生问题。没有人可以说自己的思维是完全理性的、不受情感影响的,所以应付不了时,逃走是没有用的,而是面对却又是非常艰难。但是,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不管怎么样,情感是一切的开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