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校长空间领导力?我们需要知道这些......

 一谷子 2016-04-01


校长对学校的空间领导,是指校长通过规划和支配使用学校空间,运用空间的“点、线、面、体”,促进学生优质学习、教师有效教学、学校高效管理、教育品质提升及学校社区共融,其核心是基于教育学视角对学校空间加以规划与使用。 


那么,目前中国校长们的空间领导能力如何?如何提升校长的空间领导力?国内外学校在空间领导上有哪些别致的尝试?


为什么校长空间领导力不强



目前校长们的空间领导意识和能力双重缺失,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 参与学校规划与建设机会少

“政府主导式”的新建学校操作模式,使得校长甚至教育局长都很难有机会深度参与到学校的规划与设计之中,更不要说让教育空间承载办学思想。


2. 基本未接受过相关专业培训

校长们在其入职前的师范教育阶段,和入职后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乃至任校长之后的干部培训中,都鲜有关于学校建筑方面的专题培训。这既导致校长本身建筑专业知识匮乏,也在很大程度上使校长们未能充分意识到学校存在空间教育效能低下的重大问题。


3. 尚未形成空间领导的专业意识

校长们尚未意识到,空间建设也是教育质量建设的一部分。现在的学校建筑,早已不再是一个仅为师生“遮风挡雨”的空间,而是富有教育意蕴与文化价值的学习空间。学校建筑学的研究已经明确表明,学校空间是“第三位教师”,具有重要的“境教”功能。


空间领导有何用武之地?


1. 帮助新建校内涵发展

新学校是“一张白纸”,设计者在进行空间规划与设计时,可较少受历史包袱和现实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将学校的办学理念、课程与教学模式、学校品牌等以最为理想和适恰的形态呈现在学校建筑之中。为此,校长可考虑做两件事:


其一,改变设计程序校长要扬弃以办学规模和设计规范为指引的设计套路,重视学校空间的教育思想引领,确立“先理念、后课程、再建筑”的基本规划思路。


其二,重点进行办学定位研究校长要率先带领团队进行未来学校的办学定位、文化品牌、内涵特色、课程体系和班级规模等方面的系统研究,为随后学校空间的规划设计确定独特的“场所精神”和“建筑灵魂”,赋予建筑以个性化的教育思想和生命


2.  满足个性化教学需求

其一,基于教学需求进行空间设计。校长要组织人员研究不同教学活动对空间的功能需求,从物理设施、学习资源、技术环境、情感心理和文化营造等五大维度上,对教学空间的功能进行详尽的梳理、分析。


其二,为未来教育发展预留灵活发展空间教书育人是百年大计,教学空间规划应当为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预留出适当的发展余地。校长也应当将教学空间创新作为引领教师教学创新的重要支撑力量,即通过领导空间创新引领教师的教学创新


3. 推进学生的有品质学习

其一,推动基于“教育向度”的专业化学习空间设计。校长应当对学生学习需求的个性化和效能化进行深度分析,对学习空间的布局、类型、大小、数量和设施配置等方面开展系统谋划与顶层设计。学习空间的多元性与舒适性、学习资源的丰富性和易得性、学习方式的多变性和合宜性、学习时间的灵活性和可支配性,是校长在进行学习空间专业化设计时需要特别考量的。学校应特别考虑全学科教室、多元学习中心以及非正式学习空间的引入与创新规划。


其二,注重空间的公平性一方面,校长要将无障碍空间设计贯串整个校园空间,对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儿童提供资源教室;另一方面,要特别关注空间的两性平等,如规划女生专用运动空间,扩大女厕所面积等。此外,校长应特别认识到校园还是学生重要的休憩、娱乐、交往和运动空间,这些空间对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的作用同样不可低估。


4. 从“人本角度”优化校务管理

其一,确保功能布局的有序化学校要真正以为师生服务为中心,围绕学、教和行政三大核心工作,按照不同功能空间之间关系的紧密程度、师生使用频率交通流线,进行空间合理布局


其二,注重空间的民主化在符合国家对学校设计规范要求的基础上,学校可增设家长委员会室、教师工会室、志愿者办公室,重点加强集体商议室、团队工作室和公告空间的建设


其三,加强空间的智能化管理。学校要大力提升弱电智能专案设计,充分运用云平台、大数据和其他信息通讯技术,引领校园实现“智慧管理”。


5. “校社”协同发展建双赢共同体

学校建筑与社区共享的空间资源日益凸显整体、复合、易近、共享和互惠的特性。校长应重视学校与社区的协同发展,建设“校社双赢共同体”,引领打造学校和社区一体化协同发展的“生态链”


其一,引领确立共同筹建高品质学校的目标校长要确立双赢价值观,用先进理念规划硬件,设计软体,努力把新学校打造成为富有竞争力的优质教育资源,这有利于促进社区的凝聚和价值增值,使学校成为社区的希望与精神支持


其二,预留开放“通道”。校长要引导学校与社区在场地布局、空间功能和资源配置等方面形成一种互为开放的状态,特别是学校与社区在公共交通、建筑风格以及区域文脉等方面的相互包容协同。


怎样提升校长空间领导力


1. 充分保障校长的空间领导机会

其一,授权校长全面参与学校空间的规划与设计。政府相关部门应在新校立项伊始甚至更早,就邀请以校长为核心的学校代表深度参与学校的规划与设计。将校长身份由“局外人”转为“领导者”,倾听并呼应校方对项目空间的合理诉求和偏好,充分发挥学校建成后空间的教育效能。


其二,超越建设“标准化”学校的思维。有关部门应尊重校长建优质学校的合理诉求,在对学校空间进行领导规划时,允许校长基于“标准”并有选择性地对一些空间开展超越“标准”的规划设计。此外,还应适当提高学校建设的投入,让校长在进行空间领导时得到宽裕的财政保障。


2. 大力提升校长空间领导的专业能力

其一,提升校长对学校空间的价值认知校长应当从跨学科的视角,特别是教育学、心理学、文化学和建筑学的视角,重新“发现”学校空间的“教育秘密”。因此,校长既要加强学校建筑学理论的研修,又要加强对优质学校建筑的实践考察,为空间领导积累经验。


其二,提高校长对学校空间的规划能力首先,校长要树立优质、适宜的学校“规划观”。其次,校长应具有廓清学校长远战略的“规划力”,能够清晰定位学校的办学愿景、办学理念、内涵特色和育人目标等,并得到领导团队的积极认可。最后,校长应具有把无形教育理念变为有形建筑空间的“转化力”。


其三,建立空间的可持续发展观校长应树立“为不确定性而建”的空间领导思想,合理规划具有一定弹性的、灵活的、能适合未来发展或改进的学习空间和设施配置。此外,校长还应充分考虑学校设施的使用年限,建立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成本效益观,充分平衡短近期利益中长期利益的关系。


3. 高度重视校长空间领导的协同力

其一,校长要引导团队树立空间领导的使命感校长要引导团队成员树立使命感。校长要提前开展深入研究,通过系统阐述学校办学价值观和空间规划要求等方式,使政府、设计院、社区、家长、师生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形成共同的空间规划愿景


其二,建立空间领导的规划共同体提高团队协同力在空间的前期设计,中期实施,后期评估等重大环节上,校长应组建规划共同体,加强不同工作团队的相互协调,促进多方利益群体在规划设计工作中的协同和创新


案例:一所美国高中的空间构建



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市的“e3公民高中”是一所创立于2013年的新建校。该校位于圣地亚哥市公共图书馆的5~6层,总建筑面积7100余平方米。学校招收9~12年级的高中学生,现有在校生约500名。这所连独立校园都没有的学校,却在建成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收获了美国教育设施规划者学会杰出设计奖、美国绿色建筑标准金牌认证等建筑设计大奖


e3公民高中所在圣地亚哥公共图书馆


e3公民高中最值得我们关注的一点,就是全体利益相关者的意愿在学校前期规划和后期使用阶段展现出的高度“被重视”的状态


1. 建校前的调研:让利益相关群体说话

近年来,美国主城区基础教育质量问题日益严峻,圣地亚哥市也不例外。2011年,该地区约50%的学生选择外流到周边高中上学。e3公民高中就是在当地居民对拥有一所本区优质高中的强烈呼吁下,由圣地亚哥市政府、联合学区和市公共图书馆基金会共同筹办的。“参与、教育、赋权(engage、educate、empower)”是学校办学理念,也被用来为学校命名。


立项之初,该市创新型企业领导者、学生家长代表、社区代表、公共图书馆基金会、市政府相关部门、多元文化教育的领导者、周边学校的学生代表以及卫生保健和健身领域的专家等各方利益相关群体,就通过一对一访谈项目工作坊课程设计讨论会现场勘查视听研讨会定性研究等不同途径,积极为该项目设计出谋划策。


在大量调研工作的基础上,e3公民高中形成了基于社区共识的人才培养“五大学习素质”,即文化与社会素养、新媒体与信息技术素养、营养与健康素养、实习见习技能、公民服务和社区参与能力。设计团队与利益相关者反复研讨满足这些需求的课程项目与空间属性,并由此形成了各类空间特性的描述性文案,达成了学校整体定位为“基于项目的混合学习空间”的设计共识。


2. 建设中的专项研究:跨学科团队整体推进

教育学者、建筑设计师和学校师生共同组成的跨学科团队致力于在“教育学需求”与“空间设计”之间建构科学的桥梁。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全美学校建筑研究中心和圣地亚哥大学教育政策研究所的多位专家领衔参与方案设计,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研究小组,开展了为期一年多的专项研究。


在经过多层次的项目研讨以及对各类利益团体的需求进行深入调查之后,研究团队提出了学习空间设计的五维框架。(1)整体环境定位:它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简约的还是混乱的?(2)使用者分析:该空间仅有师生使用,还是包括社区居民等其他人员使用?有什么特殊要求?(3)环境因素分析:重点对不同空间的照明采光、噪音控制等提出深化要求。(4)家具配置:静态的还是可动的,风格一致还是多元灵活?(5)技术装备:重点关注不同学习需求的设施配置,强调无缝接入。


研究团队非常重视最新学校建筑设计研究成果的运用。有关个性化学习空间、资源丰富的学习空间、灵活可变的学习空间、学习社群、创新实验室、各类环境要素的控制、激活学习的色彩理论,特别是基于项目的学习环境构建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被充分运用到了项目设计中。除了各个年级的常规教学空间外,研究团队提出设置两个高降噪的安静教室,并创新性地引入了五个特色工作室(studio),即生物医学工程工作室、多媒体工作室、创新思维实验室、营养保健实验室和韵律工作室。这些非传统空间对于学生多元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价值。


3. 建成后:持续挖掘空间潜能

其一,充分整合学校周边的空间资源将学校对面的公园作为师生的体育场地,让楼下的公共图书馆向师生自由开放,预约使用邻近社区的礼堂等措施,有效弥补了该校建在公共图书馆之中,没有本校体育场馆和户外公共空间的“先天不足”。


公共学习区


二是进一步优化室内空间功能校方通过召开多次空间理念研讨会,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告知本校师生每个空间背后的“规划过程”和“教育秘密”,便于大家充分了解并促进空间使用的自主选择与优化。同时,学校非常强调空间的灵活性与多目的性,使用可组合的家具、可随时进行书写的白板墙、活动隔断等,使得师生完全可根据不同时间、不同学生、不同课程的需要而不断“重构”空间


共享学习区


三是积极向周边社区开放在非师生使用时间,e3公民高中的室内空间积极向社区开放使用,引领居民成为面向时代需求的终身学习者


案例共同作者:辛西娅·尤琳、凯特·玛罗、朱莉·克莱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