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血管疾病合理用药指南宣贯项目暨北京培训会”上,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傅向华教授结合当前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现状,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指南》的进行了详尽报告。
他介绍说,当前China PEACE研究、国内最大规模的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研究CAMI研究等研究结果,均暴露出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再灌注比例低、效果差,基础治疗不规范等不理想现状,而这一指南的推出就是旨在结合国情针对性推动和改善当前现状。
1. 胸痛诊治“三步走”
临床医生除了要了解患者胸痛症状时间以及病史外,还要进行:① 首份18导心电图(首次医疗接触开始10分钟内),有无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可疑表现;② 急诊血液检查(第一管血)一步到位,包括凝血参数基础对照、血常规、血钾/血气分析、心肌酶、肾功能、血糖、BNP、D-二聚体;③ 要注意胸痛的主要鉴别诊断,警惕晕厥、心衰、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2、STEMI早期诊治“三不等”
指南指出,要尽早明确STEMI的诊断,并尽快采取溶栓治疗,①不应等到心电图出现典型ST段抬高,②不应等到心电图出现Q波形成;③更不能等心肌坏死标记物升高后再行溶栓治疗。
3. STEMI处理“三环节”
STEMI处理包括三个关键环节,包括基础治疗、主体治疗和关键再通治疗: ①基础治疗包括镇静、止痛、防猝死(室速/室颤—β受体阻滞剂+补钾);
②主体治疗即即刻肝素化抗凝治疗,即刻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氯吡格雷、必要时替罗非班)。
③再通治疗即再灌注治疗。
关键再通治疗包括溶栓治疗和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治疗,这里注意的是,如果不能在首次医疗接触120分钟内完成PCI治疗,因先溶栓再转运造影或PCI。
在急性心肌梗死救治过程中,任何一种治疗缺憾都可能成为整体治疗中的短板
再灌注治疗前、中、后要注意冠脉微循环保护,防治并发症、减少早期心原性猝死。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
|
来自: 昵称29769824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