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典诗词中的灯烛名句精选
在中国古典诗人笔下,灯烛更是一种富于审美意蕴的艺术形象,是反映诗人独特的情感活动的经典意象之一。《全唐诗》共有1563次写到灯的意象,烛光意象也有986次之多,足以说明古代文人对灯烛的由衷喜爱。
晶莹灯火,摇曳红烛,照亮了中国诗坛,构成中国古典诗歌独特的艺术风韵。现整理部分古典诗词中的灯烛诗词句,与朋友们共赏。
“乐极伤头白,更深爱烛红” 杜甫
“九陌连灯影,千门度月华”(郭利贞《上元》)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杜甫《羌村》)
“最宜红烛下,偏称落花前”( 刘禹锡《抛球乐》)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马戴《灞上秋居》)
“终宵处幽室,华烛光灿烂”(韩愈《江汉答孟郊》)
“一船灯照浪,两岸树凝霜”(卢纶《送乐平苗明府》)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红烛照红妆”(《海棠》)
“蜡烛有泪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蜡灯红”(李商隐《无题》)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晏殊《撼庭秋》)
“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晏几道《蝶恋花》)
“十万人家火烛光,门门开处见红妆”(张萧远《观灯》)
“门外碧潭春洗马,楼前红烛夜迎人”(韩翊《赠李翼》)
“红烛影回仙态近,翠鬟光动看人多”(李郢《中元夜》)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李商隐《花下醉》)
“愁病相怜,剔尽寒灯梦不成”(朱淑真《减字木兰花·春怨》 )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风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白居易《惜牡丹花二首》)
“何时红烛下,相对一陶然”(《奉酬淮南牛相公思黯见寄二十四韵》)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年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古诗十九首》)
“惆怅阶前看牡丹,晚来惟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白居易有《惜牡丹花》)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油灯)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晏几道《鹧鸪天》)
烛红悠悠,迷离朦胧,启发我们追溯这一意象背后深刻的历史内涵,让我们的心灵沐浴在古典艺术的静照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