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妙果老师讲解《道德经》第十六章:虚静归根

 道德经学用 2016-04-03

赵妙果老师讲解《道德经》第十六章 虚静归根

——20120801日——

 

亲爱的家人:

您好!8月是开放月,在烈日炎炎中开放,在阴雨绵绵中开放。开放,从欣赏自己开始;开放,从接纳自己开始;开放,从追求生命的卓越开始。开放,就是应该用自己眼睛来看自己,带着愉悦的心情来欣赏自己,回应着自己,回应着我们周围的世界。

 

开放的特征是:柔软。

让我们身体柔软,让我们的心柔软,让心的柔软运用到我们生活、工作层面。虽然生活中的人与事有正也会有反,但是我们懂得柔软,就是不断地在强化自己正面的力量。即使生活中也会有不舒服的眼光、不舒服的语言、不舒服的冲击,但是我们可以让自己用一颗柔软之心去平静地接受,弱化不舒服的事情,而不是强化不愉快的事情。最后的结果就是让自己通达,让自己获得平衡。

 

开放的特征是:爱。

爱在我们心里,爱从来没有离开人一步。爱自己、爱别人、爱一切,每一个人都有爱的能力,而不是只等着被爱!开放就是从内而外的爱护别人,爱最终还是回到自己身上;生活也会像圆圆的运动,是起点也是终点。在开放的人生中,爱就在我们的心里面,也在我们的心外面,爱无处不在——爱是一种生活,爱是一种状态,爱是一种力量;唯有爱让我们歌,让我们舞,让我们在一呼一吸中发现爱在心中流出流进。让我们在爱中,舞出自己美丽的人生!

 

开放的特征是:不断清除心中的杂草的过程。

我们的心就像一朵花,花成长的好,需要不断地清除周围的杂草,不断地给予养分。这个“杂草”就是我们常说的的“杂念”,清除杂念犹如打扫卫生——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这个“杂念”就是我们生活中恐惧、忧愁、冷漠、埋怨、争斗、悲伤、欲望、愤怒、骄傲、是非、争斗等等,如果我们看到自己心中杂草,马上把之除掉,就不要再继续为自己制造其他的烦恼与苦厄。如果我们每天不清扫这种心中杂草,久而久之,到了不得不打扫的时候,我们就会感觉到不但费时费力,更甚至于有的脏东西渗透在里面,已经成了永久的印迹、成为生命中永久的遗憾……清除杂草的过程,是让我们眼光慢慢地学会向内收的过程——只有内观自己,才能够创造自己,成就自己。

 

8月是开放月,开放自己一颗封闭的心,让我们自己与自己对话。

开放自己一颗和谐之心,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会把和谐带到哪里。开放自己一颗觉察之心,每天都会从对方身上发现优点,吸纳别人的长处,每天进步卓越一点点,就是对生命的一种嘉赏,就是奉献给自己最好的礼物。

练习开放,就是不断地发现生命本源的美丽,发现自己之美丽。

 

 

现在让我们共同走进《道德经》第十六章《虚静归根》,打开自己玄之又玄、一层又一层的天,这个天就是“众妙之门”。

【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dǔ)。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译文】

达到极度虚无,守住极度清静。万物都在生长,我以此观察它们的循环往复。万物纷纷纭纭,都要复归到它们的根源。回归根源叫做“静”,这就叫作回复本来状态。回复本来状态就叫做常道,知道常道叫做“明”。不认识常道,妄加作为就要遭来凶祸。知道这个常道才会包容,包容才会公正,公正才会周全,周全才会符合自然,符合自然才会符合大道,符合大道才会长久,才会终身没有危险。

 

 

本章共六十八个字,共分三段来阐述。

第一段共二十四个字,即:“致虚极,守静笃(dǔ)。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致虚极”

“致虚极”就是告诉我们,人类受这个熙熙攘攘的人世间太多物质化的诱惑,有太多的不知所措、不知所选、不知所终——我们内心世界往往被五色世界所迷所惑、所堵塞了,而“致虚极”就是让我们去掉被缤纷世界的五色、五音、五味等所迷、所惑、所堵,让我们的内心得到一次新的洗涤、新的开始、新的绽放!有的时候,我们需要把我们欲望不安的内心重新格式化了,然后再去安装我们喜欢的操作系统!

“致虚极”的虚极虚空,为万物芸芸众生提供了一个大舞台。“芸芸”是一种普通的草,是死了一批又生一批,越生越多,生生不息的宇宙万物,叫做“芸芸”。佛家把“芸芸”称之谓“众生”,所以中国文学上创造了一个美丽的名词,即“芸芸众生”。在这个大舞台上,万物纷扰,生死枯荣,悲欢离合,演绎了一出变化无穷的精彩大戏——您方唱罢我登台,看人间多少桑田变沧海!“致虚极”中的“致”,就是达到、进入,就是一步步、一层层地求证和把握终极人生的目标。

 

“守静笃”

“守静笃”也是一切政治家、军事家、观察家们研究、判断、分析、洞察事物发展形式、变化规律所要恪守的准则。有经验的运动员在赛前都要保持安静;伟大人物“每临大事有静心”;两军相遇勇者胜,而两帅相逢却是静者胜。

“守静笃”告诉我们二点:

第一守住静。这个静,是一种安安静静的状态,像颗顶于天地的青松,任尔南北东西风也不为所动!这个静,是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状态!是一种“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豪迈!

第二守住笃,这个笃,就是描述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我是谁?我的使命是什么?我坚持什么?我确信无疑的是什么?当一个人内心中一旦有所相信、有所秉持,那么他就肯定能:致虚极了!

 

“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告诉我们:我在这里,观察万物,花是花,草是草,水是水,月是月,人是人……天下万物都是来自道的造化,也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生命路线图,按照自己生命形态去生长、去成长,去经历、去穿越!特别是“并作”这二字,简直就是一部部生物学、生命学和运动学等等,高度概括了事物生化的复杂表象。生命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一轮轮花开花落,都是那样的神奇!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告诉我们:大自然不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芸芸众生,不以自己是非好坏去衡量对方、指责对方,而是相信对方一定能够做好自己,寻找到属于自己的自己,归属于自己的根,这才叫自然之道!

草木之根在泥土之中,人的根在哪里?在头顶上,虚空就是我们的泥土。如何“归根”?就是求静,静到极点,才能找到生命的本源,回归生命的根本。其实我们每个人一生下来,都是有灵性的,都有一颗灵慧的心。但我们所生长的复杂外部环境,让我们受到许多干扰!有时我们抵挡不了诱惑,就会陷入欲望的旋涡而不能自拔,从而使我们聪慧的心灵蒙垢受污。“致虚极”,就是老子希望我们能够排除物欲的诱惑。释伽牟尼之所以能在菩提树下证得无上智慧之果,应该说也是在“致虚极”的状态下而实现顿悟的。同样那些出家的和尚们之所以要念经,其实也就是要通过念经的形式,让自己的心境逐步排除物欲的干扰,达到“致虚极”的状态。

 

 

第二段共二十二个字,即:“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本章用了四个“曰”。

第一个“曰”就是万事万物总要回到属于它生命的本源,这个本源就是“静”。

第二个“曰”就是能够静了,不再那么折腾、喧扰、奔波、忙碌了,那就自然而然回到生命的本来!

第三个“曰”就是生命本源就是永恒不变的,也是天长地久的,它就是我们常说的“常道”。

第四个“曰”就是明白并了然了这个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常道,就会对世间规则有所明了与洞察!就会对这个主宰世间命运的道有所了悟、有所敬畏、有所遵守,一切的灾难才会转化成一种财富,陪自己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第三段共二十二个字,即:“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本章为了知道规律,用一个“容”字,来知道并遵守这个“常道”;来对世间的一切,包括自己,有所包容、有所接纳。有所包容才会像天地一样那么公平公正,不因亲而近,远而疏;不因得而喜,失而忧。有了这个公平与公正,才会有王者之风,而这时与天地而混然了,没有高低卑贱、没有是非美丑,每一粒沙子、每一片树叶,都是世界的王者!有了王者之势,就会与天地同存了!与天地同存就会自然而然达到天长地久的地步!到了天长地久的地步,就会对花开时候虽然花会落,但那花开的一刹那却留给了世界一种永远灿烂的东西有了感悟、有了微笑——每天、每时、每刻,自然之手都在无时无刻向我们展示着那朵对我们来说生命中最重要的花朵。缘来缘去,而那朵花一直长在,不在过去,不在未来,而在当下。

 

“知常容,容乃公”定律,是老子用浓墨重彩写下了知常归真的极其重要的方法论。

这一段高度概括了修心历程和归真的技术要领,仿佛是天地的手牵着我们的手去天游;又仿佛站在巨大的臂膀上去揽风云、看云雾、体造化、验不虚、臻化境、了生死!这中间的五个“乃”,前后的起首与归结,其实就是一部我们进入状态的至高完善的无上秘诀!

 

 

纵观本章,从“致虚极”到“各复归其根”,是阐述“观复”和“归根”的方法论和必然性。

从四个“曰”,是阐述获得“明”的层次性和递进性。从“不知常”到“没身不殆”,是阐述避害趋利,实践和实现“不殆”的高级境界的系统论和方法论。整篇句句是妙法,字字是真诀。

本章幸福人生密码有三:

第一,“致虚极,守静笃”定律。

这是一种虚无如山谷一样的境界,这是一种壮阔如大海般的形象。我们的心境达到这样一种宽广无边、单纯宁静的心态,我们的人生就回归生命的本原。反过来说,如果我们想到达生命的本源去悟道,这个前提必须是“致虚极,守静笃”——这六个字是古今中外所有探索生命的悟道者唯一的一把总钥匙!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其实就是体验生命形态往复循环的神奇真谛。

 

第二,“归根复命知常”定律。

就是您观的目的是什么?察的目的是什么?我们仰观俯察之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生命不要白白来到这个地球,不要白白虚度光阴,不要白白错过此生!人生之目的就是来践行生命的伟大,来体会复归于生命之本源的道。若没有体会我是谁?我的使命是什么?便只能等下一个轮回。下一个轮回会转换成什么物质?还会不会像这个空间、这个时间一样感悟这生命的常理?若人类不断地追求自由,却不知道追求心灵的自由,这就是一种舍本求末的人生——那不是自由,那只不过是跳出这个笼子进入那个笼子罢了。

 

第三,“知常容,容乃公”定律。

就是把这一原则应用到生活、工作各方面的心法;就是让我们通过对宇宙始点运行到每一个现实的我整体的逻辑轨迹的一种复命过程。这个过程可以用“道”一个字来统称;这个“道”字也可以用其它字来作等量代换,即有:常﹦容﹦公﹦王﹦天﹦道﹦久。人类心中只有包容利他,才不会有得失和灭身之祸。

 

老子《道德经》是指导我们今天工作、学习、修炼的的大系统论和方法论,他不是急功近利的、心胸狭窄的、自私自利的、是是非非的、求全责备的、埋怨争斗的;他是开放的、柔软的、和谐的、喜悦的、自律的、平衡的、顺其自然的。

顺其自然,是中华民族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体系!顺其自然,包含着要尊重自然平衡法则,不尊重自然最终会受到严厉的惩罚!世界上不少曾经辉煌的古代文明已经黯淡,而中华民族的悠久文明至今薪火相传、熠熠生辉,繁衍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伟大民族,这都与我们的祖先格外敬畏自然力、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密切相关。

 

 

现奉上《道德经》第十六章的【悟道心得】,希望大家笑纳:

一、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独特回归和生长的命运图,我们只要关心他,不要控制他,这就叫自然大道。

二、《道德经》是修炼成功人生一面镜子,镜子的功能是照亮自己,完善自己。

三、我们的眼睛,看外界别人太多,看自己心灵太少。思维是因,行为是果,要想改变外在结果,就要从根源做起。

四、人是天地化身,当一个人思考的时候,他的想法与他的源头相呼应之时,天地属性与力量就如影随形伴随着他。

五、真正的包容是不必忍受、不必包容,让他来去自如,如如生长。人生路上总会有许多事情发生,有人战胜了,有人克服了,有人挣扎了,有人放弃了,有人永不言败还在努力着,相信您就那个不断向前走的人。

六、一切活生生的力量皆源于人类内在的心灵世界,可是很多人还在寻找外在世界的大师和能量。

七、我们怎样把自己的灵魂发掘出来?两个字,就是“修炼”。我们一生只做一件事,就是“修正自己”,不断地接近自己。

八、命运就是选择,可以走定数,也可以走变数去创造。但是,是您自己改,别人拿您没有办法。

九、生命的和谐比竞争更重要,内在的乐观与满足,也将带来外在的富足。

十、 没有人可以回到过去从头再来,但是每个人都可以从今天开始让自己有所不同,创造一个全新的结局。

 

 

八月是开放月,在动荡不安中开放,在黑暗的环境中开放。开放出黎明之花,开放出信任之花,开放出博爱之花,开放出精进之花,开放出健康之花,开放出快乐之花,开放出幸福之花,开放出永恒之花。通过我们的歌,我们的舞,开放出通达之花,开放出感恩之花,开放出我们的单纯之花。单纯,是人生最高的到达!

亲爱的家人,《道德经》走的是一条学用的路,更是一条修炼的路。

修,就是在日常言行中修正自己不符合规律的言行;炼,就是我们在红尘中练自己定力、承受力、判断力,特别是练好德。

修炼,就是要修自己能够适应不同环境条件下去工作、生活。

修炼,就是要修自己在任何优劣环境和状态下,都能够坦然面对,不会因为环境与状态的改变,而影响了自己的情绪和自己应该要做的事情。

修炼,就是要修自己一呼一吸、进进出出的管理。

修炼,就是要修能够震动自己、震动十方世界的一思一念——这一思一念最珍贵,就像金子那样,照亮自己,也照亮世界,老天的手会牵着您的手!修炼要往内找,往内修,没有往外找的!往外找别人的不是、别人的不对,那是修魔道。

修炼,就是要修掉自己的傲慢、偏激、苛刻、目中无人、惟我独尊、忘恩负义、麻木不仁、无所事事、毫无作为和争斗性、妒嫉心、张扬心等等……

修炼,就是要修智者济世,善心爱人,助人为乐的境界。

修炼,就是修大觉者的本性,修大慈悲心。

修炼,就是要修顺其自然,顺天应人,顺势而为,顺理成章,宠辱不惊,随遇而安,知足常乐……

 

亲爱的家人,感谢您给了我《道德经学用每月一信》与大家分享的平台,也谢谢您的分享!愿开放月的柔软、欣赏、接纳,愉悦,能够创造您幸福的一切。愿“致虚极守静笃”的观复、归根、知常修持,能够成为您生命中的柱子,成为好人一生平安的柱子!

谢谢您,我爱您!

 

 

赵妙果

2012070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