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栀子剂的运用 作者:大琢敬节 2016.04.03 18:55阅读62 伤寒论之栀子豉汤条:“烦热、胸中窒者”,'心中结痛者”之章,栀子豉汤、以香豉为主,对急迫之疼痛栀子加甘草煎服,具有显著效果。 一九三三年春阳堂刊行“汉方临床提要”,称食道炎服栀子豉汤有效,此后三四年福冈之标本药剂师,经诊断为食道肿物,在九洲大学施行手术无效,我师以煎山桅子实服之而愈,后在医学杂志上发表,此即“胸中窒者”之例。 栀子剂对食道癌亦有一时之效果,有命危旦夕,而一剂轻快者,在用本剂后患者可喀出多量之粘痰,从此咽下障碍得以减轻,然亦有经一、二月或数月后,咽下困难再发者,名古屋草医用利膈汤治食道癌。利膈汤者,栀子半夏附子三味之药方也,草医称膈食(今之食道癌)为七情之气与邪气相结噎于咽喉之间,饮食不下,结于胸膈,半夏下气,附子散邪,栀子开郁,此百发百中之妙方也,宜于早期治疗有效,惟翻胃津液枯竭而渴者,扁鹊无以为力矣,浅田习用此方加甘草与生姜。 十五六年前有一妇人于二三日前舌下发炎,小舌痛,此为食道肿物之例,投以栀子甘草豉汤去香豉,服药二日,患者持豆状淡褐色之石来,翌日照镜见小舌之先端已破,硬石由此而出,盖舌下腺之唾石(栀子剂可治)。又如去年一妇人舌下有小块,数日间增大且掣痛甚剧,口不能张。经外科医师施行手术不愈,来诊,其症状同前,患者为舌下腺之唾石,投与栀子汤加枳实与芍药,(即排脓散以栀子代桔梗)前患者断为唾石,用甘草于栀子汤以消炎,今加枳实与芍药,患者服后翌日即有豆大之唾石自然排出而愈。 一年青妇人,数年来每年于晚春之际,颜面两颊间发作带赤黑色,灼热感,少痒,投与栀子柏皮汤,经一月后皮肤现正常,(自翌年之同时期起后不再来院) 痔核治疗时,肛门灼热感与瘙痒感,不得安眠者,与栀子柏皮汤有显著功效。 去年三月上旬出席会议,深夜归来,疲惫已极,入床就寝,至晓觉眼喉口干燥有灼热感,晨起不思茶饭,午后体温三十八度以上,咽下痛如急性扁桃腺状态,唾液流注,试以桔梗汤与半夏散以缓解咽痛,无效,翌日咽喉之苦痛更甚,在扁桃腺之周圃,流黏稠之分泌物。咳嗽,全身出汗,用驱风解毒汤,亦无效,忆及食道癌之患者用利膈汤,可使扁桃腺之粘稠液消失,因此易栀子剂以解心烦。栀子豉汤者“心中结痛”“胸中窒”咽痛感唾石则用栀子剂,有奇效,乃即用桅子三、O半夏三、O甘草二、O共煎服,立去咽喉部之烦热,咽下通顺,翌日殆全治矣。 栀子与茵陈蒿汤用于黄疸,古人云瘀热于里而起黄疽。东洞之药征“栀子主治心烦,旁治黄疸”前年一青年,自称黄疸来院诊治。发黄后经十日黄疸未去,今茵陈蒿汤多为茵陈五苓散之证,患者口渴,大小便不利,心下满等症状,除黄疸外尚有恶心,用栀子生姜豉汤,数日后黄疸消失。 不眠症之患者,用栀子剂可解不眠心烦。黄连解毒汤配栀子,对镇静具有显著之效。高血压伴不眠症多为栀子剂之适应症。 此外栀子剂亦可作为外用,桅子柏皮汤以去结膜之充血为目的者,可将其粉末和卵黄小麦粉调和用湿布贴于肿处。 栀子剂为二三味药物所构成之方剂,后世方中五苓散,清热解毒汤,加味逍遥散,防风通圣散,龙胆泻肝汤等,均为栀子之配剂,其药方颇多。 古方对栀子剂之构成 栀子之配剂药方,伤寒论有八方,金匮要略有四方,其中二方为共同所有,故共为十方。 其药方之构成颇简单,多二三味。大黄消石汤与栀子大黄汤之二方有四味,栀子剂之构成简单,而栀子之药效的考证较便。 其次关于此十方之栀子剂,其所构成之药物除栀子外有香豉、积实、大黄、黄柏、甘草、生姜、干姜、厚朴、茵陈,消石等十种,其中香豉之为栀子剂以外之药方一切不入。又黄柏在四方之药方中,二方为栀子剂。 桅子之药效: 吉益东洞之药征二与七次完成之改稿此药征之异本有数种。 吉益南涯者为东洞氏之真本,其他有村井琴山之校定,尾台裕堂重校等之药征。此重校之药征又为东洞之门人,田中中村加藤三人之校订者刊行于世。 以四种药征之异本互相对照,即以现行之通行本与尾台裕堂氏校定者,在其药征之考征部分比较,在症候上有出人的。即通行本称“栀子主治心烦,旁治发黄。而重校本则称“栀子主治心烦兼治身热发黄”其中栀子主治心烦均一致,而此心烦究指何意。 引用别表栀子剂之症候为心中懊恼胸中窒,心中结痛,心烦,心胸不安等之征候。此心中而非今日所指心脉之中,意即指胸中也。古人称心不仅指胸之部位,抑且有心脉之意。但今之心脉与近代医学之脉器不同,古人所谓心脉,系心脉之表现也,此为汉方的概念。心意味着精神作用时,有火的意义。经络指心经也,故其内容不同,又指胸部,心脉部包括精神作用。伤寒论指心为胸部或心脉部,烦者胸部之热。心中懊恼,胸中窒,心中结痛,心中不安。皆心胸部瘀热,黄疸亦瘀热,瘀热而不黄疸者用栀子无效。 桅子之药效: 伤寒论归纳金匮要略之药方,栀子之药效,已记如上,翻阅神农本草经称“栀子味苦寒,主治五内之邪气,胃中之热气,面赤、酒胞酿鼻、白癞、赤癞、疮疡等症”,此外栀子之药效传说纷纭如下: 栀子形肺色火赤,入肺去热。. 去心胸中之火热用仁,去体表之热用皮。治上焦中焦则连壳炒用。 治血病炒黑用,治五种之黄病,并利五淋、通小便、消渴、明目、热厥、心痛、解郁热等。 汤本求真先生总结历来诸说归纳如下: 栀子主治充血或咽炎性机转而发生之剧性心烦,井治发黄出血等症,订正为加用黄连,则除可治上述病症外,尚有利尿之特效。 浅田宗伯之勿误方函口决之柴胡疏肝汤条下“医通”之方,桅子用治瘀血肺癌,用医通柴胡疏肝汤,胸痛呼吸促迫等症状可顿见消失有奇效,栀子用于瘀血之说值得注意,因瘀血与肝脉机能相关联,而瘀血用桅子者为宗伯之先见之明也。栀子为何对以上病状有效,其药理如何尚难充分明了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