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引导孩子有效学习(一)——注意力是基础

 卟嗯提咯 2016-04-04

高云峰

先说一个统计数字,初一学生平均每节课注意力集中在授课内容上的时间是25分钟,利用率55.56%。前十名优秀学生平均每堂课注意力集中在授课内容上是36分钟,利用率80%;后十名学生是20分钟,利用率44%。这是我做校长时连续三年对初一年级进行的课堂注意力专项调查统计。以后又向低年级高年级延伸,统计数字有微小变化,但学习成绩好坏与注意力指向授课内容的利用率呈正相关。可以说,注意力是学习成绩高低的决定因素。

你一定有这样的经验,特别帅的人你见一次就记住了,特别喜欢做的事一学就会,特别美丽的景色长存脑海,特别好的老师终生难忘,特别喜欢的课一听就懂,特别感兴趣的事做起来会痴迷到忘掉自己,等等,这一切都与注意力有关。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把注意分为三种状态: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无意后注意。无意注意是无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是指以意志作保证,有目的的注意。专心听课写作业看书都是有意注意。有意注意升华到“痴迷”忘我的程度,就是有意后注意。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注意力是人的财富”。这是因为注意力是人的一切智力活动的保证,良好的注意力可以最大限度发挥人的潜能,使学习工作效率最大化。

注意力集中是有意注意的关键。注意力集中就好像照相的聚焦,聚焦如果不实,影像一定模糊。注意力不集中的人,周围一有风吹草动他就东张西望,像到处乱晃的照相机找不准焦点,照的相都是模模糊糊,是是而非。所以,培养集中注意力非常重要。一是要有明确的目的,明确的学习目的使人产生责任感,责任感能促使人采取积极的行动,积极的行动必然依靠有意注意。二是要有清晰的意义,对学习行为能够预见结果并深刻理解其意义,就能够集中注意力投入。三是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力量的源泉。四是坚强的意志,懂得注意力的重要性,经常反躬自问:“我是否注意力集中?”一旦发现注意力分散,及时调整。五是正确的方法,不断变换学习方式内容,手脑并用,劳逸结合,动静搭配,使兴奋与抑制合理交替,保持注意力的最佳状态。儿童游戏最能体现上述五点,可以说幼儿的注意力培养始于游戏,人类发明游戏也许就是为了培养注意力。游戏状态也是注意力最集中的状态。体育始于游戏,所以从进入学校开始,我主张每一个孩子都要学习一项他自己感兴趣的体育运动,这项运动孩子生活的环境便于学习,能够有众多同龄小伙伴参与并能够自发组织比赛。体育比赛既能健体强身又能培养注意力,还能激发人的上进心,也是检验注意力是否集中最好的方式,输掉比赛的原因除了实力就是注意力,凡是某项比赛的高手也一定是这项运动最投入、注意力最集中的人。就单纯培养注意力而言,学习棋类是最好的方法,围棋、象棋是思维体操,棋类比赛是人的智慧与注意力的较量。我曾建议许多父母让孩子学习围棋解决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改善效果十分明显。练习书法也是训练注意力集中的好方法。

学会及时转移注意力。注意力的转移就是根据情况变化任务改变,及时把注意力转向新的目标。课间十分钟再回到教室上课,有的孩子很快进入听讲状态,有的孩子还沉浸在课间游戏的状态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讲,前者转移注意力好,很快进入新的角色,后者差,注意力还在前一项活动上。而每一个人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会不断变换任务,不断变换角色,不能把注意力投射到新的任务上,必然不能进入新的角色,仿佛没有聚焦的照相机。及时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是:首先暗示自己注意力要集中到目前要做的事情上;其次,深呼吸气沉丹田缓缓吐出,心里反复默念要开始的任务,比如“我要开始做作业,我要开始做作业……”

禅定冥想是训练注意力的好方法。两腿盘坐,双手合十,微闭双目,內视鼻尖,以鼻对口,以口问心,气沉丹田,全身放松。冥想自己心灵深处有一汪湖泊,平静清澈,湖边长满花草树木,倒影水中。一朵大大的莲花在心灵湖泊中央缓缓的一圈一圈的开放,仿佛电影慢镜头。你的注意力完全凝聚在莲花的中心,意念中你能看清每一片花瓣上的经络。如果是在教室,上述动作是:身体坐直,两腿叉开,脚面平行,双手自然放在腿上,微闭双目。以下相同。入静2—3分钟,开始新的学习任务。禅定是佛教修行的功课,目的就是去除杂念,清心净目。

古人读书有净目之说,所谓净目就是不看不该看的东西,非礼勿视,既为修身也为注意力集中。所以,拒绝黄色读物,拒绝网络游戏,也是今人教育孩子必须注意的问题。玩游戏,看不健康的书籍包括早恋是分散学习注意力的主要原因。尤其是迷恋上网络游戏,就进入有意后注意状态,我上面讲的这些集中注意力的方法没有如何意义。

作者 内蒙古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 纪委书记 硕导 研究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