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原永祚寺(双塔寺)

 老刘tdrhg 2016-04-05

     太原永祚寺,俗称双塔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位于太原城东南隅。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是万历年间缙绅学士在科举制度下为昌文风,兴文运以开太原之文明而兴建。永祚寺的双塔为世人所瞩目,被誉为晋阳奇观,是太原的标志。历代的地方志书都把凌霄双塔作为古太原城的八景之一,其影响之大甚至使的寺院的本名永祚寺也鲜为人知,直被双塔寺所取代。寺院的布局和建筑独具特色,院子坐南朝北,为南北走向,两大塔尤为突出,呈东南、西北走向,此走向是古人东南崇拜的结果。

太原永祚寺(双塔寺)

太原永祚寺(双塔寺)

太原永祚寺(双塔寺)
       永祚寺的大雄宝殿创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至四十年(公元1608—1612年)间,面阔五间,长19.35米,深11.3米。整个殿宇不用梁架,不用一木,全为砖砌,雕工精湛,造型独特,是无梁砖仿木建筑的代表作,现殿内供奉阿弥陀佛、釋迦牟尼、东方药师佛三尊铜、铁质铸像。檐下斗拱,额枋、砖饰均为仿木结构,其雕工细腻,造型精致。

太原永祚寺(双塔寺)

太原永祚寺(双塔寺)

太原永祚寺(双塔寺)

太原永祚寺(双塔寺)

太原永祚寺(双塔寺)

太原永祚寺(双塔寺)

太原永祚寺(双塔寺)

太原永祚寺(双塔寺)

太原永祚寺(双塔寺)

太原永祚寺(双塔寺)

太原永祚寺(双塔寺)

太原永祚寺(双塔寺)
太原永祚寺(双塔寺)

     凌霄双塔,是太原现存古建筑中最高的建筑,两塔犹如一双孪生姊妹,相映成趣,吸引着每一个专访和途经太原的宾客。


太原永祚寺(双塔寺)

太原永祚寺(双塔寺)

 凌霄双塔,还有一个美丽动听的别称——文笔双峰。这两座形同孪生的姊妹塔,一个是创建于先的文峰塔,一个是继建于后的舍利塔,不仅非同时所建,而且属性也根本不一样。所谓文峰塔,是起自堪与家言的风水塔,即封建社会地方仕绅为补辅该地的地形缺陷,振兴地区文化的一种带有迷信色彩的标志性、欣赏性建筑。它的造形虽然取之于佛教的浮图,但是,与佛的教义和佛门没有丝毫的关系。而舍利塔则是佛门的圣物,是奉供佛舍利子,藏佛经,受佛门弟子瞻仰、顶礼膜拜的宗教建筑。这正是永祚寺凌霄汉塔,近在咫尺,本质相去甚远的差别。

舍利塔的原名叫做宣文塔,因为它是由明代万历年间的高僧妙峰大师(即福登和尚)监造,而且塔内藏有佛舍利子,所以又叫做宣文佛塔,或舍利塔。舍利塔位于塔院的北端(西北隅),所以也有人按方位把它叫做北塔。舍利塔,平面呈八角形,共13层,最低层边长46米,全塔总高5478米,是典型的楼阁式空心砖塔。该塔的塔座为沙石条砌筑,质朴坚固。塔身为一色青砖研磨对缝砌成,塔上的斗拱、飞檐、枋、椽、柱(垂柱),均为青砖仿木结构砍磨而成,13层塔檐都用孔雀蓝色琉璃瓦砌出晶莹美丽的边沿。在塔的第一层撩檐枋下,斗拱与斗拱之间的空处,嵌刻有砖字阿弥陀佛,字体犹如一条飘带,层层叠压,美观而匀称。这几个字既表明了塔的属性为佛塔,也巧妙地添补了斗拱与斗拱间平板的空间,真可谓独具匠心。
太原永祚寺(双塔寺)

太原永祚寺(双塔寺)

太原永祚寺(双塔寺)

太原永祚寺(双塔寺)

  该塔1——7层的砖仿木斗拱,无论形制还是结构,均与大华宝殿相同,为五踩重翅,上承撩檐仿、椽、飞,组成塔檐。随着塔身的拔高,塔层的上升,每层高度逐渐减低,斗拱形制也随之变小,逮至8层以上,斗拱结构则改变一跳(即三踩),明显收分,使塔身轮廓造形呈流线形,十分美观。舍利塔每层的八个角,都镂刻有砖雕的装饰性莲花垂檐柱,垂柱与垂柱之间,有砖砌栏额相连,垂柱上方,砖镂的角替、枋头、华板等上面,刻有细腻逼真的草纹、云纹,大大地增强了塔外面的装饰性。这种建筑雕刻,不仅图案富丽,镂工精细,而且,深刻地反映了和代表了明代砖构建筑的艺术风格,可称明代砖仿木建中的优秀作品。

太原永祚寺(双塔寺)

太原永祚寺(双塔寺)
    缘东门拾阶而上,便进入塔外壁与内壁之间的阶梯;盘旋而上,则可濒临顶层。在这里可以欣赏明代空心砖塔,塔心空券 ,形成层层有塔室的建筑风格和技艺 ,饱览券进式楼阁宝塔的内部结构。

太原永祚寺(双塔寺)

太原永祚寺(双塔寺)

太原永祚寺(双塔寺)

太原永祚寺(双塔寺)

太原永祚寺(双塔寺)

太原永祚寺(双塔寺)

太原永祚寺(双塔寺)
     舍利塔塔顶的塔刹,由铜、铁两种金属铸制。刹座为覆盆仰莲式须弥座,用生铁铸成。刹顶则为铜质宝瓶式,制于覆盆仰莲座中。

太原永祚寺(双塔寺)
      与舍利塔比目并立,位于塔院东南隅的这座古老苍朴的砖塔,即是文峰塔。文峰塔也叫宣文塔,宣文宝塔。它所以叫文峰塔,是因为它创建的原因本是为补辅太原府城西北高东南低,不利于发展文化的地形不足,用以开山川之形胜,创文运之兴盛。对于这一点我国古塔研究的专家张驭寰先生和罗哲文先生曾有过明确的论断。至于当地人们或地方志乘中把文峰塔称作旧塔南塔,那是因为它问世早于舍利塔和其所处方位的缘故了。从建筑特色看,文峰塔虽然略早于舍利塔问世,但是,它们毕竟同属于明代中叶的作品,有着不少相似之处。比如:平面都是八角形状,都是十三层建筑,高低也仅有2厘米之差。据测:文峰塔略低于舍利塔,总高度为5476米。而且,斗拱的结构、造形,檐、椽、柱、枋的砍磨、砌筑,可以说大同小异。这些都反映着它们为同一时代产物的鲜明特色。

太原永祚寺(双塔寺)

太原永祚寺(双塔寺)

太原永祚寺(双塔寺)

太原永祚寺(双塔寺)

太原永祚寺(双塔寺)
    文峰塔一经问世,塔身便向西北微微侧倾。对于这点历代地方志乘都有确实的记载,并且成为福登造塔的发念和原由。多少年来,许多的传言和不少对建筑很有研究的人都说,文峰塔西北向微微倾倒,正是建塔匠师们在造塔之初,考虑到塔势高峻,又是东山的前沿,容易受西北风的影响,所以才有意将塔身向西北向微侧,以抵消西北风对塔的吹阻力。如若确实如传言所述,文峰塔从诞生即向西北向倾斜,而历经四百载一直没有倒掉,不正说明当时匠师们设计的周密和建造工艺的绝伦吗?

双塔巍峨俊秀,苍劲挺拔,非常美观,二塔总高度均在55米左右,是我国双塔之最。然而,这看似孪生的两姐妹也有不少不容忽视的差别,那就是,文峰塔没有塔基座,仅开一门,没有佛龛,没有阿弥陀佛刻字,塔檐也不用琉璃瓦剪边。这里,我们且不说两塔的塔刹造形无一相同之处,就是塔的主体塔身,也有很大的差别;文峰塔上下直径几乎相同,基本为直上直下,没有明显收分,外形呈直线形;而舍利塔却是上下直径相差很大,有明显的收分,尤其是七层以上更为突出,使整个塔的外形呈弧状流线形。这些大大小小的差别,无疑正反映着两塔的设计者和建造者在造形、技艺和风格上的不同。

太原永祚寺(双塔寺)

两塔相距约四十余米,在它们相间的通道上,一座朴质无华结构简单的砖仿木构殿堂横卧其中,它就是过殿。

太原永祚寺(双塔寺)
     在塔院的最东南角,还有一座底层为砖券洞式,上层为木构阁式的两层楼阁殿宇。它位于永祚寺的最末端,故名后殿。

太原永祚寺(双塔寺)

太原永祚寺(双塔寺)
      永祚寺中的明代牡丹紫霞仙,系明代栽种,至今已有四百余年。干径苍老、枝叶茂盛、花朵繁多,瓣大、香浓色紫,故称紫霞仙。太原的牡丹花,不见经传,无论从种植历史,还是种植的数量和品种,别说与洛阳,就是与彭县、毫县、淮阳、菏泽相比,也难以同日而语。可是,太原也有种植牡丹的历史,并且如今尚有明代中叶种植的牡丹花盛开于世,历经三百五、六十个春秋而不衰,被世人称作明代牡丹。这似乎又有别于几个牡丹花盛地,使其难以望尘,而值得提它一笔。 如今,有着百年牡丹之誉的紫霞仙已经成为太原市游览名胜中的一景,名曰明代牡丹

 

太原永祚寺(双塔寺)

太原永祚寺(双塔寺)
   双塔寺现今共收藏和保护有价值的碑碣刻石260余通。这些碑石中除一小部分是寺院原物外,绝大部分是文化大革命之后,从太原各个地方收集的散佚珍品。在这些碑石中,有明代的石刻珍品,名著三晋,海内知名的《宝贤堂集古法帖》180 余通;有清代的《古宝贤堂法帖》36通;有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醉笔石刻赤壁怀古” 3通;有清代著名书家祁隽藻的子史萃言石刻4通;还有记述内容别具一格的晋溪隐君家训碑,等等。这些古碑古碣,集清以前各代著名书法大家的墨迹宝瀚于一堂,真、草、隶、篆各种书体,无一不有。

太原永祚寺(双塔寺)

太原永祚寺(双塔寺)

太原永祚寺(双塔寺)

太原永祚寺(双塔寺)

太原永祚寺(双塔寺)

太原永祚寺(双塔寺)

太原永祚寺(双塔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