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反互写  立异标新

 江山携手 2016-04-05
        以正写反或以反求正,是古典诗词写作中的一种表现技巧。这种技巧抓住正与反的辩证关系,通过正反互写来达到创新的目的。所谓“正”,指的是人们认可的事物或事理;所谓“反”,指的是人们否定的事物或事理。以正写反,就是从被否定的事物或事理中,看到其所包含的肯定的积极的因素而加以正面表现,达到创新求异的目的。以反求正,就是一反前人之见,在人们认可的事物或事理中,看出合理的成分,从而求得正面见解。
       在古典诗词写作中,如果以正写正,势必落入窠臼,而以反求正,则能出新。比如对秋景的歌咏,中国古典诗词史上曾留下无数动人的篇章。但多为悲秋、怨秋、恨秋一类。“自古逢秋悲寂寥”,作为四季更替,秋天的确给人寂寥、萧瑟之感,但千古一腔,不同诗人虽各有所发,毕竟难使人耳目一新。因此,富于创造精神的作者,往往能一反前人传统之见,运用以反求正的技法对秋景作出独特的歌咏。“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之所以能流传千古,就在于诗人以其敏锐的艺术洞察力,将霜叶与二月花作比,表现出了对生活,对人生的哲理性思考,于一般中看到了特别,于悲凉萧瑟中看到了美好,从而能对事物予以创新的表现。
       同样,如果以反写反,也达不到标新立异的目的。而以正写反却能给人以新鲜感。
       另外,正与反的辩证关系,在用于表现人的情感方面,亦有其独特效果。人的情感具有两极性:欢乐与悲哀、希望与失望、松弛与紧张等。如用正与反来表示这些情感的两极,那是极具辩证色彩的。许多优秀的古典诗词作者常常运用这一点来进行艺术构思,以增强作品的艺术魅力。或以欢乐抒写悲哀,或以希望烘托失望,或以松弛表示紧张,都是在正反情感两极上做文章,这往往更能体现情感的丰富性。这样,读者的感情便会由正极向反极逆转,这种情感的大起大落,极具扣人心弦的艺术魅力。
       在运用正与反的对立统一规律来造成某种艺术效果时,“反”要反得在理,要易于被人接受,不能为了求新求异而乱“反”一气。“正”要正到点子上,有的被否定的东西,是不能够通过以正写反来标新立异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