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面纹玉圭,长16.1cm、宽3.7cm、厚0.6cm。
兽面纹玉圭顶面侧面观察图
兽面纹玉圭底面侧面观察图
首先,从入土特征分析。玉圭包浆浑厚、阴线内外统一,整体被沁,呈赭黄色,局部有随玉质结构的绺裂,绺裂内部可见黑色沁。这是由于地处山东临沂南部红土地域,受红土矿物颜色影响所致。
兽面纹玉圭局部绺裂A面观察图
其次,从加工工艺分析: 第一、阴线底部较宽、较圆滑,呈半圆形阴线;阴线底部有深浅不一、长短不一、粗细不一;阴线底部有横向和纵向的打磨痕迹,这些特征都是由于生产力低下,使用石制加工工具打磨而成的现象。而且,阴线与表面的衔接边缘处都很圆滑,这是受加工工具限制,水加研磨砂在加工阴线时相当于同时对边沿进行了打磨,所以早期的玉器阴线边缘一般都非常圆滑,好似倒角。
阴线结尾起砣打磨痕迹观察图
第二、喇叭孔内外包浆一致、沁色过渡统一。喇叭孔正面视图为非正圆;喇叭孔较大,经反复研磨,喇叭孔内壁打磨与器物表面基本一致;孔沿圆滑。这些都是人工手工打磨留下的痕迹特征。 喇叭孔观察图
第三、从兽面纹眼部放大图上可以看出,阴线非正圆,宽窄、深浅不一,有明显的倾斜,阴线较宽,阴线底部较圆润,这种加工痕迹是人工手持管钻,水加研磨砂反复研磨而成。阴线内外包浆统一,沁色过渡自然,入土特征一致。
再次、从加工工艺与入土特征的先后关系上分析。以上60倍放大图均可看出,工艺在前,所有的入土特征在后,玉圭包浆浑厚统一、无处不在,阴线内外沁色等入土特征一致,过渡自然。
|
|
来自: 老刘tdrhg > 《4、瓷器/玉器/雕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