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山文化玉器赏析--兽面纹玉圆琮

 澗雲風子 2018-09-09

    龙山文化藏品——兽面纹玉圆琮,高6.1cm、底面外径5.5cm、底面内径2.5cm。

    今天给大家介绍下龙山文化期的一种圆形玉琮。此玉琮为兽面纹圆琮,整体为圆柱形,外围有一节,相对饰有兽面纹,相对的两个兽面部分高起圆柱表面,从顶到底有一对钻的喇叭孔。整个器物被沁,呈赭黄色,这是由于地处山东临沂南部红土地域,受红土矿物颜色影响所致。局部灰皮较重,包浆浑厚。

[转载]龙山文化玉器赏析——兽面纹玉圆琮

兽面纹圆琮

    下图是360度全方位视角兽面纹玉圆琮:
[转载]龙山文化玉器赏析——兽面纹玉圆琮

[转载]龙山文化玉器赏析——兽面纹玉圆琮

[转载]龙山文化玉器赏析——兽面纹玉圆琮

[转载]龙山文化玉器赏析——兽面纹玉圆琮

[转载]龙山文化玉器赏析——兽面纹玉圆琮
   

    首先,从入土特征分析。

    器物包浆统一,整体呈赭色系沁色,局部有灰皮,阴线和孔洞内的包浆与表面一致,浑然一体。

   
[转载]龙山文化玉器赏析——兽面纹玉圆琮
兽面纹圆琮阴线60倍放大图

    从上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由于入土后,圆琮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产生了绺裂,阴线内的绺裂亦清晰可见,这些沁门处的赭色沁色显而易见;较宽较圆滑的阴线内隐约可见不规则旋痕;阴线内外包浆统一。


[转载]龙山文化玉器赏析——兽面纹玉圆琮
兽面纹圆琮表面60倍放大图

   


[转载]龙山文化玉器赏析——兽面纹玉圆琮

 兽面纹圆琮阴线放大60倍图片

    上图为圆琮上灰皮部分一处阴线的60倍放大图,从图上可以明显地看出灰皮、包浆、土蚀现象在阴线内外一致、过渡自然。

 

[转载]龙山文化玉器赏析——兽面纹玉圆琮

[转载]龙山文化玉器赏析——兽面纹玉圆琮
兽面纹圆琮兽面纹眼部60倍放大图

    上图为圆琮兽面纹眼部放大60倍图,管钻加工的旋痕,阴线内外包浆、灰皮统一,阴线内外伴生的白斑分布自然。

 

    其次,从加工工艺分析。

    从下面两个放大图看,阴线底部较宽、较圆滑,呈半圆形阴线,这是由于生产力低下,使用石制加工工具打磨而成的现象;阴线与表面的衔接边缘处都很圆滑,这是受加工工具限制,水加研磨砂在加工阴线时相当于同时对边沿进行了打磨,所以早期的玉器阴线边缘一般都非常圆滑,好似倒角。

    [转载]龙山文化玉器赏析——兽面纹玉圆琮
兽面纹圆琮阴线60倍放大图一

[转载]龙山文化玉器赏析——兽面纹玉圆琮
兽面纹圆琮阴线60倍放大图二
[转载]龙山文化玉器赏析——兽面纹玉圆琮
兽面纹圆琮阴线60倍放大图三

 

     从兽面纹俯视图看,整个圆琮并非一个非常精确标准的圆柱体,两个底面为椭圆近圆形,且两个最大直径所在直线不平行;中间双面对钻的喇叭孔也是近圆,且不太对称,与外圆的中心不是同一点。这些均是人为手工工艺的特点。

    从加工工艺与入土特征的先后关系上分析。如上60倍放大图均可看出,工艺在前,所有的入土特征在后,兽面纹圆琮包浆浑厚统一、无处不在,阴线内外沁色、灰皮等入土特征一致,过渡自然。

    最后,从器形和纹饰上分析。这件器物上的兽面纹与良渚文化玉琮的兽面纹相似,这是当时两种文化交流在古玉器上的表现。众所周知玉琮有多种形制,最为大家熟悉的是良渚文化内圆外方的玉琮。圆琮的形制早在张陵山早期、寺墩等墓地的良渚文化出土的玉琮中已有记载。这件器物从形制、纹饰、入土特征、玉质、出土的地理位置等方面分析,符合龙山文化期的特点。

    综上所述,此器物为龙山文化期的兽面纹圆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