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龙山文化古玉赏析

 古典文化一站 2015-10-02

  兽面纹管形石玦,高2.7cm、最大直径1.8cm
  兽面纹管形石玦,呈圆柱形,中间有一对钻的喇叭孔,一侧有开口,顶视图为玦形,侧面有一研磨的单面喇叭孔,饰有兽面纹。玦口处和对钻喇叭孔内被土沁呈乳黄色,过渡自然。整体包浆浑厚统一。面饰与良渚文化类似的兽面纹,应为受到良渚文化的影响。
   首先,对龙山文化古玉中,似“绿松石”类的器物的材质结构做一下说明:此类玉石呈现酷似绿松石的孔雀蓝、且有瓷质感,所以大家普遍误以为是绿松石。但是,铁线等特征又与绿松石有着明显差异。那么,此类器物的矿物质结构本质是什么呢?

        经山东省物化探勘查院岩矿测试中心对此类材质 从检测报告的数据得出结论:此类石器的材质为碳酸盐类矿物(LOI数值),主要成份为: MgO、 Cu等,因含大量的Cu离子,而显现出蓝色。(上篇文章已经详细介绍)

 

 

[转载]龙山文化古玉赏析——兽面纹管形石玦  [转载]龙山文化古玉赏析——兽面纹管形石玦

兽面纹管形石玦三维环绕视图一


[转载]龙山文化古玉赏析——兽面纹管形石玦    [转载]龙山文化古玉赏析——兽面纹管形石玦
兽面纹管形石玦三维环绕视图二


[转载]龙山文化古玉赏析——兽面纹管形石玦      [转载]龙山文化古玉赏析——兽面纹管形石玦
兽面纹管形石玦三维环绕视图三


[转载]龙山文化古玉赏析——兽面纹管形石玦
兽面纹管形石玦局部观察图一


[转载]龙山文化古玉赏析——兽面纹管形石玦
兽面纹管形石玦局部观察图二


[转载]龙山文化古玉赏析——兽面纹管形石玦
兽面纹管形石玦局部观察图三


[转载]龙山文化古玉赏析——兽面纹管形石玦
兽面纹管形石玦局部观察图四

 

         其次,从入土特征分析:石玦玦口局部有浅黄色土沁,矿石结构差异结合处亦有土黄色沁色产生。玦口沁色过渡自然,矿物结构特殊的晕散状态,这是由于矿物成分中的铜离子与土壤中的铁离子交换,使矿石的颜色发生了变化。


[转载]龙山文化古玉赏析——兽面纹管形石玦
玦饰管内璧60倍放大图


[转载]龙山文化古玉赏析——兽面纹管形石玦
眼部60倍放大图


[转载]龙山文化古玉赏析——兽面纹管形石玦
玦饰玦口60倍放大图


[转载]龙山文化古玉赏析——兽面纹管形石玦
石玦孔洞观察图一


[转载]龙山文化古玉赏析——兽面纹管形石玦
石玦孔洞观察图二


[转载]龙山文化古玉赏析——兽面纹管形石玦
石玦孔洞观察图三


[转载]龙山文化古玉赏析——兽面纹管形石玦
石玦孔洞观察图四

  再次,从加工艺及特征和工艺的先后关系分析:
  1、玦饰管内璧有粗细、深浅不一,较短,且不平行的旋痕。沁色统一,过渡自然。
  2、玦口上的打磨痕迹也是如此,粗细、深浅、长短不一的加工痕迹。包浆、沁色统一,过渡自然。
  3、眼部为管钻研磨,阴线粗细不均,包浆内外一致。
  4、孔洞内为粗细、深浅不一的旋痕,并且对钻和多次人工研磨时更换角度形成了错台的痕迹,且孔洞内外包浆、沁色等入土特征一致。

 

        最后,从器型和纹饰分析:蜂腰孔管、玦口、兽面纹、纹饰工艺均符合文化期特征。

 

        综上所述,通过入土特征、加工工艺及二者先后关系、器型及纹饰等方面综合分析,这件石器应为龙山文化期兽面纹管形石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