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提醒】郭永来止咳方与我乡老中医止咳方

 龙凤冈 2016-04-05

郭永来止咳方与我乡老中医止咳方



知道了郭永来止咳方后,不禁回忆起我乡老中医传的小儿咳嗽方,方曰:小儿咳嗽百部前,紫苑荆芥陈桔甘,芦根杏地蒌翘前,知母贝母冬花煎。并云小儿咳久者,肺热为多,此方必验。热轻者知母贝母冬花可不用。数十年来,余每用取效。常一二剂愈之。常念传方之情。与郭永来之方何其相似奈尔。

回复

是的,是止嗽散加味。其方为百部10 白前10 紫苑15 荆芥6 陈皮6 桔根6 甘草6 芦根20 杏仁6地龙6 瓜蒌10 连翘6 前胡6.
后三味一般不用。余常据辅行诀之理加代赭石15 白芍10咸酸以调肺,临证用之,其应如响,常一剂知,二剂愈。泄肺必以咸,如桔根,地龙,瓜蒌,补肺必辛以酸,如杏仁百部,尤重者辛味也 ,此辅行诀泄肺以咸,补肺以酸,调肺以辛之理也。
犹可信者,此方来于传授,验之于实践,在他方不效时,常收异军突起之效,非夸夸其谈,纸上谈兵者可比。如能通实践,方知余言不谬也。

余儿三岁时感冒后咳嗽不止,随住乡卫生院,医以抗生素点滴,口服西药,其药不详,七日不效,而咳愈发严重,妻甚尤,随出院,欲进城住市医院,乃交通不便,而夜诊于乡老医,医曰此易治,遂处上方。归家后连夜煎喂,次晨咳已减,又一剂而愈,不复住院矣。其后余用此方治小儿之咳,屡用屡效。大人亦应。药随无奇,而投方必效,此诚老医之结晶也。后以礼防之,方得其方。余儿现以二十有五矣。

  老医传授时说,干咳无痰者,去荆芥陈皮,芦根加至50g,余尊嘱亦屡屡取效。只有通实践,才能知此方之疗效。

小儿咳久者郭永来止咳方屡用屡验,但干咳,寒咳无效。请问楼主对寒咳可有佳方,望指点一二。谢谢。
  风寒咳着,用吴鞠通杏苏散加麻黄以苏子易苏叶,名麻杏杏苏散,此亦老医传授之方也。并云小儿感冒初咳着,多为风寒,用此方一剂愈。吾临证用之,有一剂愈者,二三剂愈者,鲜有用四剂者。

请教楼主,此方前几位用量较大,临床应该怎样根据小儿年龄增减剂量呢?谢谢!
不可轻易变动用量,年龄小者可少服,大者多服。日五六,夜一二次,次晨咳定然轻减。

再请教楼主一个问题,临床中此方对于成年人的喉源性咳嗽是否也有效果(即喉痒咳嗽)。谢谢!
喉痒咳嗽,原方加僵蚕6g,蝉衣6g,桔根加为15g咸以泄肺中之风也。君若能将辅行诀之理细为参研,自可应无穷之变也。

楼主可有根治上实下虚,咳吐白痰兼胃寒之良方?参苓白术散或麻杏二三汤等治标之药就不提了吧,谢谢
就用伤寒论小青龙汤去麻黄加杏仁再加附子,此是伤寒论的加减法。细参伤寒论可知,小青龙正是脾肺双治之剂。下虚者,可参张熙纯法,加入熟地龙牡。

感谢楼主之良方,我已试用36例了,有效率90%以上,不论小孩,大人均可用,无不良反应。

方虽为常用方加味,但很有心得。法度也不错。但有个问题,我多年前曾研究辅行诀,但未曾有多少成功经验,后来感觉不太可靠,后来主要以黄元御、张锡纯等思路为主,不知楼主用辅行诀是否真有很大的收获?

辅行诀的确是打开伤寒论方的不二法门,你若能用辅行诀解释通下面几个方的组方法则,算是入门了。
麻黄 杏仁 桂枝 甘草     甘酸除满法---满,盈溢也。肿也,咳也,遗尿也...
黄连 黄芩 阿胶 芍药     酸苦除烦法---烦,悍热也。热也,不寐也,下血也....
附子 生姜 人参 黄芩     苦辛除痞法---痞,痛也。不通也,下利也...
厚朴 大黄 麦冬 生姜     辛咸除滞法---滞,留也。...
石膏 甘草 地黄 大黄     咸甘除燥法---燥,干也,...

下面一组与上面有什么不同
麻黄 杏仁 生姜 甘草     
黄连 黄芩 大黄 芍药
附子 生姜 甘草 黄芩
厚朴 大黄 枳实 生姜
石膏 甘草 黄芩 大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