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管城子谱】功成在一毫(中) ■朱友舟

 梵塵 2016-04-05



功成在一毫(中)


■朱友舟


  魏晋南北朝,造纸业进一步发展,行草书、楷书相继兴盛,诸多书家亲自参与制作毛笔,也促进了毛笔的改善。三国韦诞擅长制笔,有《笔方》遗世,他用兔毫为笔柱,以青羊毫为笔披,所制笔被称为“韦诞笔”,最能反映魏晋时期制笔过程与特色。后来,晋王羲之对毛笔作了改进,作《笔经》,是极为重要的毛笔史料。

  宣城是唐代制笔中心,所制毛笔称宣笔。宣笔以兔毫制成,笔头短而硬,笔杆明显增粗。唐代盛行短而粗壮有力的“鸡距笔”,白居易特意写过《鸡距笔赋》。此外,当时湘笔也占有一席之地。怀素用的笔或许即是湘笔样式的水笔。到晚唐,柳公权喜用长锋笔,柳书的瘦硬、刚劲,与他喜欢用长锋笔有着密切关联。

  宋代,宣州仍是毛笔的制造中心。由于高桌椅的盛行,书写姿态改变,制笔技术也随之改变。宋代还有一个现象,文人对笔工的热情大大超过了以前。文人的诗文里,记载了许多著名笔工以及与他们之间的交往。宋代散卓笔分为无心及有心两种。蔡襄以有心散卓笔创造出“散草”。一大批笔匠革新传统,创造出无心散卓笔,其特点偏于柔软,这为山谷的书风提供了客观可能性。后来无心散卓笔普遍流行。从出土宋代毛笔来看,长锋笔在宋朝也很盛行。


南宋芦杆笔


日本正仓院藏天平时期的鸡距笔,披毛完整


日本正仓院藏天平时期的鸡距笔,披毛尚有少量残余


[宋]黄庭坚《诸上座草书卷》(局部)

纸本 33cm×729.5cm 约元符三年(1100年)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