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甲状腺癌怎么治病理结果说了算

 曹娥江 2016-04-05



甲状腺的主要功能是合成甲状腺激素,调节机体代谢,影响多个系统器官的功能。它就像一只展翅的蝴蝶趴在我们的颈前,守护着每一个人的健康。随着B超影像技术的发展,甲状腺结节的发现率明显增加,甲状腺癌也能尽早被发现。中国登记地区甲状腺癌发病率由1988年的1.78/10万升高至2009年的6.56/10万,增加了近4倍。2011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女性发病率为男性的3.03倍,城市为农村的2.55倍;甲状腺癌在我国女性恶性肿瘤中排名第八,其中乳头状癌亚型占85%以上。

对于恶性肿瘤,我们都认同“早诊早治”原则。但对于甲状腺癌,尤其是乳头状癌这一预后非常好的恶性肿瘤(根据美国SEER数据库统计,5年存活率高达97.9%),如何早诊又避免过度治疗呢?

病理诊断在甲状腺结节的诊治过程中分为术前诊断、术中冰冻诊断及术后诊断。术前的B超引导下穿刺及颈部淋巴结穿刺,可以提前对病变性质及分期进行判断,协助临床医生选择治疗方式;通过术中冰冻诊断,判断术前未定性的结节性质,手术医生根据是否为多结节癌、是否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等决定手术范围;术后的规范化病理报告,涵盖病理亚型、甲状腺被膜侵犯情况、脉管瘤栓及神经侵犯情况、淋巴结转移及pTNM分期等内容,为患者的随诊、后续治疗等提供依据。

组织病理学在甲状腺癌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也存在局限性。因为病理诊断是病理医生通过显微镜观察和多年经验积累分析而得出的,对于甲状腺疑难病例病理诊断重复率较低。通过分子病理学的进展,逐步解决了一些疑难病例的鉴别诊断。

研究者们通过分子手段寻找出对该癌种的生物学行为判断有价值的指标,其中BRAF基因突变的检测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预测项目之一。根据我们的研究,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BRAF V600E基因率为65.1%~81.3%,而且比较特异。相对而言,其他甲状腺肿瘤或瘤样病变几乎无此基因突变,对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而且这一基因突变与多项临床病理指标相关,包括患者年龄较大、肿瘤体积较大、颈部淋巴结有转移、甲状腺被膜外侵犯、远处转移和高的疾病分期等,提示其可能是甲状腺乳头状癌预后相关因子之一,为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BRAF基因突变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但仍然存在尚待探索的领域。比如未发生该突变的乳头状癌存在哪些分子途径的改变?即便具有BRAF基因突变,有些病例并不存在复发转移相关的病理指征,那么除该基因外还有哪些基因改变影响着患者的预后?这些问题尚需要进一步探索,也是我们正在研究的课题。

病理医生是医生的医生,也是幕后医生。我们用自己的双眼,洞察肿瘤形态学变化的蛛丝马迹,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信息,为患者合理治疗发挥着重要作用。甲状腺是重要的内分泌器官,手术并发症有神经和甲状旁腺损伤,后者可以引起患者低血钙症,导致抽筋。故甲状腺癌的手术方式选择,还需要术前结合影像检查、病理结果及病人的基本信息综合判断,选择最佳治疗方式,不要让宝贵的“蝴蝶”轻易飞走。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病理科副主任医师 鲁海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