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公布 将精简编制

 泓泉淼淼 2016-04-05

未来的共青团组织如何运作?如何克服工作中存在的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问题?共青团组织建设形态“倒金字塔型”的现状如何改善?一些团干部不够融入普通青年、不够接地气的问题如何改变?11月20日,团上海市委针对上述问题给出“解决方案”——按照中共上海市委和团中央要求,《上海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正式公布。

中国青年报记者日前就此专访团上海市委相关负责人,详细解读这一改革方案全貌。“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让青年在社会生活中更多地‘遇见’共青团组织,与共青团组织‘约会’。”团上海市委书记徐未晚说。上海拟在明年“五四”前落实改革大方向,目标是解决团组织存在的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四化”问题,最终团结凝聚最广泛的青年群体。

团市委机关编制精简30%,不等于减少团的工作力量

与司法改革、国企改革等当前最受关注的多项改革一样,共青团系统改革,最受关注的还是“人”的问题。上海此次决心推动团的领导机关“扁平化”,团市委内设机构精简25%,团市委机关编制精简30%。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团的工作本身已经出现“基层弱、机关强”的“倒金字塔”状况,如果再精简人员编制,是否会使团组织做起事来更加“捉襟见肘”?

对此,徐未晚介绍,“精简编制”和“精简机构”不等于“减员”和“减职能”,也没有削弱团组织的力量;相反,团上海市委将机关“节省”下来的编制下放到基层,可以起到“减上补下”“补缺口、强一线”的正向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改革方案要求上海各级团组织配备挂职干部和机关工作志愿者,打破年龄、学历、身份壁垒,突破体制内外的限制,按不少于核减的机关编制数予以充实。也就是说,即便是在团市委机关层面精简30%编制的情况下,机关内团的工作力量仍不会减少。

改革后,团上海市委的14个机构部室,将形成“8+2+X”的新格局——“8”是指团的工作部门;“2”是指少先队工作部、青少年服务和维权办公室;“X”是指重点工作项目组,如“爱心暑托班”工作组、创新创业工作组、青年人才工作组等。团上海市委未来将形成“固定部门+重要项目组”的机构设置格局。

团市委层面精简的人员编制,也将下拨到青年工作任务较重的大口团工委、区县团组织和园区。其中,园区除包含上海已有的几个开发区外,还将把自由贸易试验区等青年聚集区域纳入。

基层力量将分层级、分门类得到重点加强

基层的力量,将得到进一步、深层次的加强。按照改革方案,上海团组织将夯实和完善纵横交织的基层青年组织体系。

展开剩余(7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