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颌窦黏膜增厚的种植治疗(专业图片,非专业人士慎点)

 莹儿飞521 2016-04-06

上颌窦黏膜增厚的种植治疗
——种植体植入时机的探讨和上颌窦底提升术


原著:林扬春  铃木贵规 

译者:张健  熊炬

病例
基本情况
患者男性 ,78岁,因16牙龈肿胀来院,检查见牙根周围因牙槽骨缺损表现为透过影像(图1)。在制订治疗计划时,对于因重度牙周炎、慢性根尖周炎、牙根折断等原因导致的牙齿缺失需要行上颌窦底提升术的病例,不能单纯考虑缺牙区,要同时考虑邻牙状态,并用锥形束CT(CBCT)确认上颌窦底黏膜是否有增厚,这是非常重要的。该病例,根据CBCT能够观察到上颌窦底黏膜增厚,拔牙即刻植入感染几率较高。计划拔牙后4~8周,拔牙窝牙龈上皮愈合但拔牙窝未消失时(拔牙后早期植入)植入种植体(图2)。
治疗

口服抗生素及上颌窦提升
拔除16 后,抗生素(500 mg)口服1周。术后4周的CBCT显示,上颌窦黏膜增厚明显改善(图3)。在行植入手术时,手术前一定要根据CBCT影像确认中鼻道(ostimeatal complex,OMC)的鼻腔形态(鼻中隔弯曲的状态,是否是泡状中鼻甲,下鼻甲是否肥大)和换气功能是否正常。该病例OMC的换气功能正常,鼻中隔无弯曲,对右侧上颌窦影响很小。从矢状面观察上颌窦状态,拔牙后在牙槽窝还没有消失,垂直提升量不是很多,视野清晰的情况下,选择经牙槽嵴顶入路。完全去除拔牙窝内的肉芽组织,造成上颌窦底的青枝骨折(图4),植入骨替代材料行上颌窦底提升术。
治疗

植入种植体
因为垂直骨量少,在植入种植体后,为防止种植体进入上颌窦内,选择了安装直径大的覆盖螺丝(图5、图6)。 术后CBCT证实上颌窦底提升了足够的骨量(图7)。
治疗

制作上部结构

术后12周在获得骨结合后,开始制作上部结构,术后16周戴入(图8)。术后24周,CBCT影像显示,种植体周围有足够的骨量(图9)。

临床
总结
临床总结

在疑似牙源性上颌窦炎的情况下种植体植入的处理方式是:
① 术前CBCT影像确认上颌窦黏膜是否增厚(拟接受种植的牙位和邻牙有无导致上颌窦炎症的病灶牙);
② OMC(中鼻道)换气功能确认;
③ 鼻腔形态和状态(鼻中隔弯曲、泡状中鼻甲、下鼻甲是否肥大);
④最终确认种植体埋入时机。
在上述诊断基础上,才可以安全有效地实施上颌窦提升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