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文化的纵向与横向思维

 汉高周老师 2016-04-06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近现代发现,现在不管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还是思维科学,都暴露出重重矛盾。而随着这些矛盾的出现,却又渐渐烘托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轮廓。难道科学的发展也要遵循螺旋式上升规律?难道也必须要经过一个大螺旋后才能翻开人类科学历史新的一页?

    1 中国的传统思维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基本脉络:萌发于原始社会(如“太极八卦”)---成熟于春秋时期(如“道”)---具体于战国时期(如“气一元论”)。

    1)纵向思维。事物是运动的,任何事物都存在着自身的生老病死过程,都处于运动中。由此,中国古人在对自然的观察中,早就从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发现了事物诞生与消亡的共性,而这个共性就是运动。所以,在理解中国文化时要特别注意,其首要特点是运动(传统观点将其解释为“易”或“变化”等)。

    既然事物是运动的,那么,它就必然存在着生长化收藏的过程,而对于这个过程的追究,就很自然地要去追根究底,探讨事物的来龙去脉。而对于宇宙的追根溯源,必然要追究到宇宙的本原以及其与现在的联系。由此,顺着事物诞生、存在和运动这一基本规律进行思维,也就很自然构成了纵向思维。

    由于这一思维是纵向的,包含着事物诞生、存在和运动的整个过程,所以它包含着事物运动变化的历史,而这一历史运用现代科学语言阐释,它也就很自然形成了时空的时间维,形成了四维时空。这应该就是中国古代思维属于整体或系统思维并能够顺应自然规律正向思维的原因。

    在对事物运动的追究中,则产生了对立统一规律,并认为它属于事物诞生后存在和运动的根本规律,并将其称为“阴阳”。

    根据“无极生太极”的阐释,“无极”指的是宇宙还没有诞生,而“太极”则指的是宇宙诞生的开始,这与前面考察中得出的“0宇宙”情况相符(也与大爆炸相符)。

    虽然一开始并不清楚“太极”的性质,但老子已认识到它属于一种实在,称其“有物混成”,后来在战国时期终于将其明确为“气”。由此,阴阳便被解释为“阴气与阳气”,并由其产生了“万物”。

    在这种纵向思维中,阴阳代表着宇宙或大自然的基本矛盾,描绘出其运动与发展的纵向粗线条。

    2)横向思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虽然运用“五行八卦”解释自然,但那属于理解现实存在的一种分类方法,说明在现实存在中各类事物会相互影响并运动,如A运动必然引起B和C等运动的连锁反应。所以,“五行八卦”也属于一种分类方法,用于类比,实质说明的是一种横向思维,属于由纵向粗线条产生的各种细线条形成的一个横截面。虽然现代科学证明这种分类并不准确,但它说明对现有事物进行分类,并且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和运动的思维却是正确的。

    由此,在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继承中,应主要是继承其思维,而不是固守于其“金木水火土”等那些分类去照猫画虎。根据近现代的物质科学分类,物质只有无机物和有机物,而现在的“五行八卦”指的应该就是这两种物质在“阴阳”时空中或基础上的运动。

    3)纵横思维。这种纵向+横向思维,运用现代语言解释,那就是哲学。根据历史,老子(前571年至471年)几乎与古希腊(前800年-至前146年)处于同一时代,但在西方哲学开始萌牙的时期,中国的哲学已经基本成熟了。而如果从伏羲时的太极八卦文化算起,中国的哲学要较西方早了3000多年。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和优势。

    中国的纵横思维,由于其具备历史或时间维,所以可以形成明确的哲学或思维框架,见下图:

 中国文化的纵横思维示意图

    2 中国传统思维与现代科学

    哈勃怎么也不会意识到,他发现的宇宙膨胀竟与现代科学存在着那样深刻的矛盾,宇宙膨胀的斥力与由物质产生的万有引力存在着根本性冲突。而这种根本性冲突,将要带来一场整个科学体系的革命。

    根据上图,大家可与下图对照一下,相信会得出应有的解读。

    
哈勃望远镜探测示意图

    注:由于图片模糊,故特别注明一下宇宙运动的各个时期:暴胀时代、黑暗时期、黑体形成期、星系形成期、哈勃超深空地带……

       2016-03-20百度百科新修订的《宇宙年表》词条介绍:“最早的宇宙是炙热与充满能量的,那时也没有也不可能有粒子存在 (在意义上或许只是很短暂的),而且今天我们所看见围绕在我们周围的各种力也都被认为是合并成一种力。空间的自身膨胀因为包含了浩瀚的能量而形成暴胀。浩瀚的能量逐渐冷却,但温度依然比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高了许多,不过已足够让力逐渐经历对称性破缺,从一种力再释放出另一种力,原本凝聚的力反复的分离,最终导致强力、电弱力和第一颗粒子的生成。”(由于本文和以前的文章主要是探索“粒子”或物质生成之前这一阶段,故物质诞生后及其后续的演化在此从略,因为那属于现代物理学部分)

    根据图2和《宇宙年表》的介绍,能量诞生物质的情况,正好对应着中国哲学的“二生三”,并生成“万物”。

    通过两个图示比较可以看出,由于西方科学属于物质观,所以其哲学发展的高峰---辩证法思维仅限于“现实宇宙”,不包括宇宙的“过去”和“将来”。由此,它不能够形成四维时空,只能属于三维时空,属于一种大箱体式思维,不但无法解释宇宙的诞生和演化,也不能解释宇宙为什么存在宇宙时空(即“太空”或“真空”)和它为什么会绝对运动,只能解释物质的相对运动。很显然,在近现代科学发现和现实面前,其物质观相对思维已经受到了很大的局限。

    虽然物质观相对思维存在着科学发展和历史认知的局限,但我们不能说物质科学错了,因为它毕竟代表着一个时代,并且由于对物质的深刻认知有力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但由其作为最基础学科解释宇宙,则与现实不符,说明在其之上还存在这一层秘密没有被揭开,物质科学之上还存在着更高一级的科学。由此,物理学则不得不在补充相应的能量运动内容后由现在的基础学科降为应用学科,近现代发现的现实已经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

    以后的世界,武战将逐步被慢慢遏制,文战将成为主要战场。所以,在中国崛起和中华文明复兴的伟大事业中,传统科学文化的现代化将变得越来越迫切,越来越不可等闲视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