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创新“全域化”城市民族工作服务管理机制

 长丰001 2016-04-06

“民族共融,情暖寒冬”第二届暖冬工程活动启动仪式暨“大爱戈凌蓝和谐民族情”文艺演出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要抓住流入地和流出地的两头对接,推动建立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让城市更好接纳少数民族群众,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融入城市。”作为浙江省典型的输入型少数民族散居地区,宁波市北仑区被国家民委列入首批“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试点4年来,坚持以“共建共享共融、和谐和乐和睦”为主题,以破解少数民族流动群众“融入难”为重点,通过建立“微组织”、开设“微窗口”、开通“微热线”、搭建“微平台”,积极创新“全域化”城市民族工作服务管理机制,让少数民族流动群众进得来、留得住、融得进、有发展,赢得了中央和国家及省市有关部门高度肯定。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民委系统先进集体”和“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省城市民族工作、城市民族“四微”工作推进会先后在该区召开。

拥有12个少数民族450余人的新碶街道芝兰社区举办“饺子宴”

一、创新“全域化”组织网络体系,构建城市民族工作“大格局”。

全员参与实现组织网络“全覆盖”。成立区、街道(镇)、村(社区)三级民族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由23个部门、9个街道(镇)组成的民族协调工作小组,搭建由1个区级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9个街道(镇)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分会,N个社区、农村、企业、学校等民族团结进步促进小组或联系点,组成“1+9+N”少数民族社团“微组织”网络体系。

以点带面推动民族工作“全覆盖”。以城市民族工作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和“一社一校一企一村一园”等“五个一”示范点创建活动为载体,推进民族工作全面铺开。目前,全区有80余家单位被纳入试点,涵盖社区、学校、企业等各层面,累计建立“好媳妇之家”、“少数民族员工俱乐部”、“少数民族就业指导中心”等特色品牌近百个。

优化发展建立考核体系“全覆盖”。将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建设纳入党委政府重要工作范畴。发挥考核评价机制的激励引导作用,制定《民族工作考核细则和评优办法》。设立年总额为30万元的专项工作资金,并实行“以奖代补”政策,按照绩效量化考核结果分配。

少数民族居民在社区民族知识馆里开心交流

二、创新“全域化”多元服务模式,共建共享和谐和睦“大家园”。

多种方式破解生存难题。通过流动课堂、错时学习、技能比武等30多个“微平台”,免费提供30余类文化、技能培训。采取开辟网上就业超市、举办专场招聘会等方式,拓宽少数民族流动群众就业渠道。近几年,累计投入200余万元扶持60多名少数民族同胞创业,为20多家小微企业争取贷款800余万元,帮助400余名少数民族流动群众实现再就业。

多方力量帮扶实际困难。设立民族事务“微热线”,开辟少数民族绿色通道等“微窗口”27个,免费提供法律咨询、计生服务、扶贫帮困等30多项“一站式”服务,并延伸清真食品供应点等“无形窗口”24个。成立帮扶少数民族的“台商爱心基金”、“戈凌蓝救助基金”等“爱心窗口”20多个,累计帮扶少数民族困难家庭500余户。

多种载体发挥重要作用。组建近百名成员的全省首支少数民族大学生城管义工服务队,引导参与涉及城市管理、市场监管等突发事件协调处置。遍布全区的82个少数民族社团和13个民族联系点,成为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生力军。甘肃平凉籍回族妇女丁红霞在维护稳定和参与社会公益中表现突出,还荣获“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先进个人”。

少数民族群众与本地居民同绣国旗向祖国生日献礼

三、创新“全域化”交流交融机制,构筑常态长效融合“大平台”。

强化宣传促进融合。依托区社会主义学院、社区民族学校等“微平台”,实现民族政策培训、民族团结宣传、民族文艺活动“常态化” 。开展“ 双十佳”评选,涌现民族工作各类先进集体和个人60多个。在社区、学校、企业及全区公共场所,建立少数民族宣传阵地100余个,其中规模较大的芝兰社区民族知识馆,累计接待全国各地参观者250多批次超过1万人。

联谊互动深化交流。借助各类传统节日,以“社区邻里节”为平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联谊活动。以“民族之花文艺轻骑队”为引领,成立各类少数民族业余文艺团队30余支。累计开展“文化走亲”、“文化走心”等活动230余场次,先后走进鄞州、象山和景宁畲族自治县等地,为12万余名群众送去“民族文化大餐”。

协同合作创新管理。主动与新疆墨玉县、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等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输出地联系,探索建立“两地合作办公、双向服务管理”的协同机制。按照“同城待遇、同等要求”,定时定点开辟20多个流动摊贩疏导点,有效缓解少数民族流动群众设摊难题。主动建立“校地合作”服务管理模式,为新疆班500余名少数民族学生创设宽松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并从衣食住行等方面进行全面关注。

少数民族大学生城管义工服务队成员慰问敬老院老人

通过以上具体做法,我们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

一是创新工作机制,实现了由部门负责向多元格局转变。针对少数民族流动群众来源广、增速快、分布多等实际,北仑区坚持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率先构建“党委政府重视、职能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广大群众参与、民族同胞融入”的“全域化”城市民族工作新格局,搭建起体系健全、覆盖广泛、纵横交错的网格化服务管理新平台。

二是创新服务模式,实现了由政府主管向社会服务转变。按照“党委领导、政府牵头、民间组织、联手运作”的思路,北仑区坚持从基本生存发展需求入手,免费提供内容丰富的“一站式”服务,并充分发挥少数民族社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广泛形成多层次、广覆盖、全方位的社会化管理服务网络,有效地增强他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是创新工作内容,实现了由被动参与向共建共享转变。如何服务好语言沟通、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差异较大的少数民族群众,是城市民族工作的新任务。北仑区坚持弘扬民族团结主旋律,精心搭建交往交流交融“大平台”,并引导他们在共建共享中自我服务管理,成为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生力军,有效形成了民族工作的“大合唱”。

四是创新运作方式,实现了由单向管理向双向协同转变。针对少数民族流动群众语言不通、风俗不同等一系列难题,北仑区积极探索创新“常态化”的民族工作协同机制,不仅多年来未发生一起重大矛盾纠纷,而且有效达到了“内外结合、以外管外、和谐共存”的预期效果,为少数民族流动群众精心构建起了一个幸福和谐的“温馨家园”。

(本文刊发于2015年第10期《中国统一战线》杂志,由宁波市北仑区委统战部供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