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意大利小镇的墓园

 圆角望 2016-04-06

徐棋楠(深圳)·果下马

从来没有想到,我会对一个使用现代材料、将潜力挖掘至极致的建筑师——卡洛·斯卡帕产生兴趣。在一向狭隘的趣味里,木、石、土、瓦,石灰是好的,玻璃、金属全是讨厌的。然而见过了斯卡帕的巅峰之作,一个位于意大利北方小镇的家族墓园,便不再顽固,清明时节,又一次想起了这个圣·维多小镇的琅嬛福地。

小镇朴素静美,安宁平和。在灰色的小路上走,听着自己的脚步声,经过一片葡萄园,一片空草地,就到了墓园。斯卡帕以建筑大师里的诗人著称。这样一个地方当然不仅仅是安葬缅怀之所。倘若不是亲临实境,用身体丈量,恐怕难以体悟其中核心的、连绵的、复杂的、凝练的、细腻的诸多意象一二。语言很苍白的,照片也单薄。一句东西方美学元素交融的漫游式园林,不足以概括细针密线的节点穿插和行云流水的铺设。感到隽永。斯卡帕打磨了一个文人的白云不羡仙乡的乐土,一个可以发呆、嬉笑、散步、永恒恩爱的温暖归宿。

这样说挺难为情的。对一个人、一件艺术品心怀敬意的话,应该慎之又慎,乃至于一种做法是什么也不说。

毗邻乡村公墓的布里昂家族墓园呈L形。入口甬道的左侧,是一个小小的独一无二的礼拜堂,意思重重,关照布里昂夫妇的主墓,并与家族的墓室遥相隔望。两墙夹角的地方镂空,酷肖剪纸的“喜”字。草坪尽头,则辟莲池,临水,一座方敞的冥想亭伫立。我在亭内坐下了,假装闭目。镇上的“当、当”的钟声传来,清刚好听,睁眼一望,面前一隙,恰好对着教堂的尖塔钟楼。早期佛教石窟,僧人坐禅,打坐修行之前,为了思佛、想佛的需要,在禅窟附近进一步开凿塔窟,以便如佛经所云“入塔观像”。冥想作为瑜伽的一种技法,原也为了实现入定。斯卡帕是否从此灵机一动?

莲池之水引向主墓。一弯穹顶之下,大理石的双棺呈八字相依,夫妇俩似可在来世闲话家常。厌恶“鞋盒子般的墓地”极了的斯卡帕说:“如果两个生前相爱的人在死后还相互倾心的话,那是十分动人的……”

出生于威尼斯的斯卡帕童年时代在维琴察度过,少年时回到古老的水城。这座城市多元文化密织的氛围和工匠传统,为他日后的辉煌提供了性格。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一位天才解构威尼斯的种种历史特征为切片,鬼斧神工地娴熟使用一切印记,好比一首长诗,金句源源不断涌现。我多么爱看一个人,和他的工作投入到爱河。

墓园是布里昂夫人为纪念亡夫而委托斯卡帕设计,历时十年、于1978年建成,未料迎来了第一个葬礼即斯卡帕本人。他长眠在自己的集大成之作里,仿佛躺在所有眷恋生活过的地方一隅。那一个秋日的黄昏,我看到有人来布里昂墓园,在入口随便坐坐,老年朋友聊几句话就走。天边薄媚镶了一缕金色。也有一个人来的,独自坐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