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三月三,不约会竟然也犯法?!神奇的上巳节

 水色花 2016-04-10


2016-04-09 

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

古代未婚男女在这一天外出踏青玩水,人们到河边沐浴祈福,文人雅士在河边饮酒赋诗,这是一个很有文化内涵的节日。一起来看看古人奔放又文雅的生活情状吧~

——灵机文化


1.男女约会的日子


农历三月初三上巳节是古已有之的一个爱情节日,最早定在每年农历三月的巳日,魏晋以后,固定为每年的三月初三日。

《周礼·地官》中记载:"以仲春之月,令合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

这个约会日是法律规定的,没有重大缘由必须要执行,不约会要受罚,私奔了也不禁止,所以,在这个法定约会日,青年男女到野外踏青,泼水相戏,自由择偶。杜甫写的“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就是这个节日。

两千多年前的《诗经》中记载了上巳这个约会日盛大的快乐: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这是农历的三月间,溱河和洧河迎来了桃花汛,春水涣涣。人们春心荡漾,去河边参加欢会,男男女女,往来如织。

周代国家规定在春季男女约会,一方面是人性化,因为春天万物萌发,少女春心也开始荡漾;另外一方面是为了促进人口的繁衍;还有一方面是体现了农业文明的特征,因为那时候的人们认为通过男女的阴阳结合,这种野性的生命力能够唤醒沉睡了一冬的大地,带来粮食的大丰收


2.沐浴消灾的日子


在周朝,每逢三月的第一个巳日(上巳日),人们就要到水边去祭祀,并用香熏的草药沐浴。后来人们称之为禊。

所谓“禊”,即“洁”,故“祓禊”就是通过清洁身体而达到消除致病因素的仪式。

现代学者认为上巳节是古人春季驱邪祛瘟的卫生保健习俗

因为此时正当季节交换,阴气尚未退尽而阳气“蠢蠢摇动”,人容易患病,所以应到水边洗涤一番。

《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就是写的当时的情形。



3.文人雅集的日子


创造曲水流觞这一形式的人是周公。

在周朝,祓禊仪式举行后,周公让人找一处河道蜿蜒、河水清浅且流速缓慢的地方,在酒杯中盛酒,顺着河沿放入河中,使酒杯在水上漂流。洛水岸边百官云集,众人伸出手臂,捞起漂浮着的酒杯,畅饮娱乐。后来,此风演变为成为文人雅士的浪漫娱乐活动。

最著名的就是王羲之兰亭之会

东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上巳节,王羲之等42位名士,相聚会稽山阴兰亭,通过曲水流觞的形式,现场作诗37首,结成《兰亭集》,王羲之作《兰亭集序》。此次聚会成为风流千古的佳话,传至今日。

从此流觞曲水,咏诗论文,饮酒赏景,历经千年而盛传不衰。



4.采摘荠菜花的日子


“三月三,荠菜花赛牡丹”。江南一带,相传这一天是荠菜的生日,古时候,姑娘们在踏青时会把荠菜花采来插在头上,所以又有“荠菜花赛牡丹”一说。

荠菜的谐音是“聚财”民间相传于三月初三这一天吃上一碗荠菜煮鸡蛋,既可清凉解毒,去肝火、明目,又可防治头痛头昏病,还能交发财运呢。



5.祈求生育的日子


在上巳节活动中,最主要的活动是祭祀高禖,即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

人们通过这种巫教活动,除灾避邪,祈求生育

因此,上巳节既是一个求偶节,又是一个求育节。

汉代以后,上巳节除了是全民求子的宗教节日,还是游春娱乐的盛会。



6.西王母、黄帝的生日


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原地区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三月三还是西王母生日。此说源于道教传说,每年此日,各路神仙都会赴瑶池献礼祝寿,著名的“麻姑献寿”由此产生。

柳枝摇荡,鲜花粉嫩,趁着三月三,赶快去约会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