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的人生态度(肖起国)

 江山携手 2016-04-10


一、老子与儒家的区别

一些人把老子和诸子百家进行了比较,几乎都作出了比较接近的评价,认为老子人生态度不积极,社会责任感不强,逃避社会现实,并具有出世思想。

比如,一些人认为老子的伦理学观点与儒家观点有着明显区别,在赞扬儒家的同时也都不约而同地批评老子,甚至认为道家和儒家在价值观念方面都是相反的。

有些人认为,孔子学说的人生观是积极的,而道家的人生观则是消极的。道家学说为一大否定,而孔子学说为一大肯定;孔子以仁义为礼教,以顺俗为旨,辩护人类之教育与礼法,而道家呐喊重返自然,不信礼法与教育,抛弃智慧与知识。

有人说,《道德经》这一著作是世界文体上最光辉灿烂的自保的阴谋哲学。教人以放任自然,消极抵抗,抑且教人以守愚之为智,虚弱之为强,其言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是以浑浑噩噩藏拙韬晦为人生战争利器的唯一学理。

某些人认为:儒家主张用世,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当然是对社会有利;而老子主张避世,远离尘世,逃避现实,躲避矛盾与斗争。

儒家主张进取,进取就是干预社会政治,干些克己复礼的事业;而老子主张无为,无为就是什么也不干,眼不见心不烦,就是难得糊涂。

儒家主张爱人,行仁政,仁者爱人;而老子主张绝圣弃知,就是不要知识,放弃圣人。

儒家重人事,他们把人事当成是人间的事业;而老子尊天道,天道就是神秘,他们把天道当成是虚无缥缈、与世无涉的事情。

儒家崇奉西周礼治,主张克己复礼。而老子根本摒弃礼治,认为礼是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主张使社会彻底倒退,实行愚民政策。

这样不伦不类的对比,似是而非的评论,完全以对老子哲学的错误理解为依据,不懂天道理论而任意解释老子的社会理念。从错误的前提出发,得出错误的结论那是毫不奇怪的。

出现这样错误的认识,根本责任不在老子,完全在于人们不懂老子。

人类降生于地球上,当然担负着责任和使命,人类禀赋的五行之德最全而均衡,对自然的影响最大,因而对自然的责任也就最大,老子要求人类社会的“无为”乃是顺从天道之为,效法天道之为。面对历史,适应世界,应该有所作为,但是千万不要把老子的无为当成是逃避,你稍微正确地理解了老子的无为思想,就不会这么认为了。

人生在世,应该有理想、有作为,应该有思想、有实践。人应该为一种理想作出努力,不论这种努力会使人遇到什么样的痛苦。老子所提倡的无为正是大勇之为、大智之为、大德之为、天道之为。

第三章说:“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这是明显的经世之论。这其中既有对统治者生活的要求,政策的规范,又有对于百姓生活的具体标准,给百姓的生活划定了最低标准线。

只有道德高尚者才能够做到这些,试问哪个避世出世之人会这样的关心人民生活、注重社会实际?无为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什么都按照高标准去做。

第四十九章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我不认为以百姓心为心、德善、德信、把百姓当成自己子女的人会没有社会责任心,会逃避社会责任。

我认为,老子与儒家的区别是,老子要求的是重民、爱民、亲民的实际理论,并且要求有实际行动,有具体要求,而儒家仅仅是提出了仁爱的政治主张。

二、老子的社会责任感

老子的整个哲学全部基于“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仅仅因为这一点,就使一切攻击他、批评他的人矛盾百出,无可辩解。

你只顾批评老子,而没有重视老子的这句话,或是你根本就不理解这句话,那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有成见,没有客观。

老子关心民间的税收负担过重问题,关注产生社会大怨的问题,关心引起民争的尚贤行为,关心损不足补有余问题,关心社会的价值取向问题,关心百姓的生命生存问题,提倡上德、德信、德善的原则,你能说老子这是在提倡逃避社会现实吗?老子考虑的是有关民众的大事、要事,根本利益,而不是小事、琐碎事。更不是假话、大话、空话。

我认为老子的社会责任感、对百姓的同情心,要比孔子的克己复礼、仁者爱人要高得多,实际得多,可操作性强得多。

事实上,老子的哲学既不是斗争哲学,也不是避世哲学,更不是阴谋哲学,而是天道哲学。无为是天道之为,无为不是无所作为,不是什么也不干,更不是什么装糊涂、装假的哲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