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练拳先修性,修性要主静

 武道网 2020-07-02

【太极】中国最受欢迎的太极文化类公众号

文传榜2015十大网络国学公号

动静的关键,在于贯彻主静为本的原则。主静的原理来自太极学说。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从太极、动静、阴阳、化生万物,一直说到“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这是人生论的总纲,“中正仁义”是人生修养的核心内容,“主静”是人生论的最高原则。


按照传统的解释,中正仁义便是礼智仁义,是儒家修身齐家为国的核心思想,而主静则是道家倡导的核心思想。周敦颐把儒、道两说融为一体,成为颇具特色的新说。正由于两说合一,才被太极先贤引入拳术,列为修身养性、练功防身的准则。


恢复先天本性,完善人生,是太极心法的最高范畴。太极先贤早已提出。例如《张三丰以武事得道论》中指出要“以修身为本”,“良能还原、良知归本”。再如老谱《固有分明法》中指出“因人性近习远,迷失固有”,所以要通过练拳“还我固有”。再如流行于太极拳界的《四性归原歌》说:“世人不知己之性,何能得之人之性?物性亦如人之性,至如天地亦此性。我赖天地以存身,天地赖我以致局。若能先求知我性,天地授我偏独灵。”(《太极拳谱》中华武术文库,人体版)先求知我性是前提,然后知人性、物性、天地之性,目的是为了“天地授我偏独灵”。然而,只有在静态中,才能灵光一现而得灵。


可见,练拳先修性,是练好太极拳的首要问题。事实上,很多拳友都有这方面的体会,有的改变了浮躁,有的变得温和了,有的遇事沉静了。这些体会虽然浅显,但它充分表明,太极拳可以陶冶性情,进而更能完善人生。太极拳毕竟是拳,在注重修心养性的同时,还应把主静融入于拳术之中,以便德艺并进。

(文/张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