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发绀症又称手足紫蓝症,是一种以手足对称性、持续性皮色紫绀为特征的末梢血管功能性疾病,常伴有局部皮肤温度下降,而四肢脉搏正常,多因寒冷而诱发,得温则缓解。 1、病因 发病原因不明,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⑴内分泌功能失调;⑵交感神经、血管神经中枢功能失调;⑶微血管缺陷;⑷高血粘稠度;⑸遗传因素;⑹寒冷。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中医科徐庆田 2、病理变化 在内分泌功能失调和血管神经中枢紊乱的情况下,皮肤的细小动脉(毛细血管前小动脉)处于持续痉挛状态,而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则是呈持续扩张,血流缓慢,血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加和体温散失过多,故皮色呈发绀,皮温低。显微镜下可见毛细血管袢扩张、纡曲、血流缓慢,呈淤血状态。病理变化是皮肤真皮上部毛细血管增生,组织水肿,真皮纤维化和小动脉壁增厚。中医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为内因在虚,外因在寒。素体阳虚,或脾肾阳虚,或气血衰损,或营卫不和,复受外寒侵袭,寒凝肌肤,经络阻塞,气滞血瘀所致。阳气不能外达四末,故有疼痛发凉。气滞血瘀,血瘀阻塞经络,故有紫暗征象。另外情绪波动,怒气伤肝,肝失疏泄,也可致气滞不行,血瘀四末。或金刃所伤,瘀血停聚,肢端血脉阻滞等亦可诱发本病。 3、临床表现 发病年龄多在20岁左右,以青年女性多见,很少见于男性,至中年后症状趋于缓解,亦可持续存在。精神异常者发病率高。 四肢末端,特别是双侧手套区或鞋袜区皮肤呈持续、均匀、对称性发绀,皮温明显降低,以手部为重,唇、颊、颏或鼻部亦可发生。其他部位的皮色正常。症状在寒冷环境和肢体下垂时加重,在温暖环境和肢体上举时减轻,但通常不完全消失。用手连续按摩手、足皮肤,皮色可减轻或短时间内恢复正常。局部加压后可产生白色斑点,消退缓慢。皮肤温度降低,而患肢脉搏正常。伴有手足多汗,抚之有湿冷感,有的患者可有短暂麻木或感觉异常。严重者,在寒冷天气时手部会有轻度浮肿,且易发生冻疮,又可伴发网状青斑及红绀病。如连年冻疮,手背皮肤出现慢性冻疮特有的临床表现,如团块状硬结,色素沉着,冷时疼痛,热时痒痒,甚而出现溃疡和愈后瘢痕等。患者常因此而就医。患者多有全身畏寒,纤细瘦弱。个别患者并发关节炎、肢端肥大症、卵巢功能不良等。不发生营养障碍性改变,也无溃疡和坏疽的发生。 手足发绀症是良性功能性血管疾病,虽有时有相当的不适感和病变,尤其是合并有手指肿胀和发硬现象者,但并无严重后果。一般来说,病情在成年后可以慢慢减轻,但也可终生有持续性皮色改变。无肢体营养障碍及溃疡、坏疽发生,肢体及生命预后良好。 4、辅助检查 甲皱微循环检查示毛细血管袢扩张,其内血流缓慢、停滞,血色暗红,管袢周围可有渗出,造成管袢周围轮廓不清。冷刺激试验可阳性。 5、治疗 ⑴辨证论治 ①气郁证:手足发绀每因情绪变化而加重,情绪易于激动,烦躁易怒,怒则四肢肿胀刺痛而厥冷,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治疗宜疏肝解郁、活血通络,方药选用四逆散加减:柴胡、白芍、郁金、桂枝、桃仁、红花、地龙、全蝎、枳壳、甘草等。 ②寒凝证:患肢喜暖怕凉,触之湿冷,麻木酸胀,皮肤发绀,舌质淡,苔薄白,脉象沉细而迟;治疗宜温经散寒、活血通络,方药选用阳和汤加减:熟地、炙黄芪、鸡血藤、党参、当归、干姜、赤芍、怀牛膝、肉桂、白芥子、熟附子、炙甘草、鹿胶霜、地龙、麻黄等。 ③血瘀证:患肢发凉感觉麻木,皮肤呈持续性发绀,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薄白,脉沉细涩;治疗宜活血化瘀、佐以温经和血,方药选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生地、桃仁、红花、赤芍、牛膝、柴胡、枳壳、桔梗、川芎、甘草等。 ④阳虚证:患肢冰冷,受寒加重,肤色青紫发绀,喜暖畏寒,伴有全身畏寒怕冷,腰膝酸软,怠倦乏力,食少纳呆,溲清便溏,舌淡唇青,苔薄白,脉沉细微;治疗宜补益脾肾、温经通络,方药选用当归四逆汤加减:当归、芍药、桂枝、通草、炙甘草、细辛、大枣等。 ⑤血虚证:指(趾)端苍白,冰凉,肤色青紫发绀,冬天容易合并冻疮,夏天潮湿多汗,肤色仍然发绀,伴有面色无华,少气懒言,月经不调,舌质淡红,苔少,脉沉细弱;治疗宜养血益气、温经通络,方药选用人参养荣汤加减:党参、熟地、黄芪、当归、白术、白芍、茯苓、远志、陈皮、五味子、炙甘草、生姜、大枣等。 ⑵外治疗法: 舒脉洗液:花椒10克、艾叶10克、透骨草30克、桑枝10克、苏木10克、姜黄10克、伸筋草30克、五加皮15克、木瓜10克、羌活15克、赤芍10克。每日一付,水煎后,先熏后洗,约20-30分钟,每日2次,具有舒筋、活血、通脉之功效。 桂附煎:桂枝20克、红花20克、附子20克、荆芥20克、紫苏叶20克。水煎后,稍冷后用以浸泡患部,每日3次,每次20-30分钟,边浸泡边用药渣揉搓患部,治疗冻疮。 二甘汤:甘遂、甘草各9克。水煎沸10分钟后,先熏后洗患处,各10-15分钟,每日一次。 散剂外用:硫磺20克、血竭10克、丁香10克、白胡椒6克,共研细末,用醋调糊,外敷手心,每日1次。 膏剂外用:紫草30克、当归30克、胡麻油1000mL、黄蜡150克,上药前2味入麻油中煎,后入黄蜡成膏。冷后外用局部,每日1次,适用于发生冻疮者。 ⑶辅助疗法: ①一般治疗:应加强体育锻炼,坚持自我按摩,解除精神负担,防寒保暖,防治冻疮,戒烟、避免饮茶和咖啡。。 ②药物治疗:解除血管痉挛、抗血小板等药物,可据情选用下列药物:烟酸、双嘧达莫、盐酸酚苄明、双氯麦角碱、环扁桃酯、利血平、长效妥拉唑啉、己酮可可碱、利多卡因、罂粟碱、654-2、维生素E、丹参注射液等。 ③针灸理疗治疗:可根据病情需要,选用针灸、红外线等理疗治疗。 |
|
来自: 寒松凝雪 > 《分类汇总名家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