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有1米78, 他是亚洲网坛当仁不让的一哥; 他不是Big4, 他却能用技术生吃四巨头; 他不是90后, 他却又很少被人当成是85后, 他是锦织圭。
题外话: 相比球拍,老实说这表情和衣服都糟糕了点 言归正传,话说握拍。 工匠总结的握拍新趋势:越来越多的新生代职业球员开始直接西方式了!而不是半推半就还扭捏出个“半西方式”。 从德约和纳达尔起,一直到90边上的锦织圭,以及92年的索克(正手上旋和纳达尔不相上下)。 至于原因,我想一是现在多数青少年都在红土训练起来,拉得都很转,所以作为对抗性项目相互抑制的角度发展,就必须要求要能在高点打球;二是球拍等科技的发展,球员们的手腕之于网球越来越有用武之地。 球友们可以把图点大了看 击球过程中,锦织圭的整个手腕在各个角度的活动范围都显得极其夸张!甚至单靠手腕,就为球拍速度提高50%的速度贡献! 所以,放松、夸张、极度、快速、鞭打的手腕动作,是锦织圭正手可以打出185公里/时的关键。 再来看一遍手腕慢动作 ? 在转播的过程中,和搭档陈君乐还开玩笑:“锦织圭引拍时,非持拍手的高抬,会不会把自己视线给遮挡了。”而且据君乐介绍,我国网坛一哥张择也有类似疑问。 个人习惯问题按下暂且不表。表一表如今都在用的,转体一定要借用非持拍手推这个劲儿。最主要贡献还在于,帮助躯干产生尽可能大的扭转力。当然,这里的最佳示范应该德约科维奇。 此外,大家特别要关注的是锦织圭正手引拍时的又一大特点:拍头一律先竖起来(垂直地面),再拉! 拍头先翘起来,再引拍 原本这是属于俄罗斯流派的风格。比如莎拉波娃、德门蒂耶娃等等。为什么? 第一,球友们自己可以上场试试,如果你要对付高球,或者要想抢点,不高举简直都没法打!下次牢记,面对高球,先把球拍举起来。 第二,可以更好的利用杠杆原理,增大了力矩。 杠杆原理的经典运用 关于引拍额外还要特别提一点:锦织圭引拍距离非常小,但转体幅度特别大!因此可见,锦织圭正手产生的转动惯量非常惊人! 如果技术角度,拿锦织圭和张德培比,显然锦织圭正手的高点击球技术要胜过老师一筹。 上面这些图都说明,锦织圭很习惯处理肩部附近的高球。而且我们不能单以锦织圭太矮,才造成的如此现象。否则费雷尔们上哪儿说理去? 主要还在于锦织圭的抢点打法决定了,他必须处理更多的肩部位置击球。渐渐地,也就练就了稳定的高点进攻能力。 这几乎是锦织圭的招牌击球。也可以算作深入骨髓的抢点意识的技术具体化体现。平衡极其出色,发力的时候,左手后来,右腿儿后蹬,为空中发力提供了驱动力。 再补充一下随挥。其实,随挥是有什么样的挥拍就自然会产生什么样的随挥。 ![]() 锦织圭夸张的手腕动作,必定要给挥拍轨道留出足够的惯性空间,毫无疑问,左斜下外侧空间最大。 附高清视频:锦织圭15大正手得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