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知识的来源,以及如何获取知识,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的看法截然不同。中国文明一直认为,知识源自人对经验的逐渐和思考,形成和传承于历史之中。而西方文明则一直认为,知识、真理是先验的,独立实存于人之外,独立实存于历史之外。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近代西方哲学在出现以来,西欧人也逐渐意识到,知识、真理也需要依靠经验才可获得,逐渐加入了经验成分。 因应知识、真理经验成分的增加,和先验成分的降低,西方文明在如何获取这些知识和真理上,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总体来说,西方历经了三种知识形态,也可说是三个历史阶段:神学、哲学和科学。 而因为知识观一直是经验的、历史的,一直没有变化,所以在中国文明中,获取知识的方式也一直没有变化,中国的知识形态也只有一种,那就是经学。 一开始,西方文明认为知识、真理源于神的创造,这种神与人同形同性。人要获取知识,唯一的途径是通过神的赐予和启示。为确保知识和真理的降临,人必须举行各类祭祀仪式。这是多神教神学。 后来,西方文明稍微改变了看法,认为世界上只有一个神。这位神与人同性但无人形,一切知识和真理都是来源它。而且这位神不喜欢外在的祭祀仪式,而更喜欢人在内心虔诚地信仰它、服从它。这是一神教神学。 再后来,西方文明又出现一种新看法,认为知识和真理的本源不是神,而是类似神的一种精神实体。它有很多叫法,印度的婆罗门教叫它梵,希腊的柏拉图叫他理念,亚里士多德叫它第一因、形式因。人要获得真理,必须要接近这个精神实体,要与它合一。如何才能实现这种合一,要通过思辨,即沉思和逻辑论证。这是哲学。 又过了几百年,哲学和一神教神学出现了融合,形成了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新教派,这就是基督教。 再过1500年,时间来到17世纪,西方文明的看法再次变化。认为知识获取的主体是人自身的认识力、理解力,知识和真理并非源于神,而是散落、寄居在自然界中。要获取知识和真理,必须要通过实验的方法去研究自然界。这就是现代唯物主义哲学和科学。 总之,知识、真理先验地独立实存于人和历史之外,人生的意义就是追求这些真理,并服从它们,这一点西方文明自始至今都未变。但在知识、真理的具体起源上,以及获取它们的手段上,历经了神学、哲学、科学三大形态,三大阶段。祭祀、信仰、逻辑、实验都是获取真理,实现与真理(准神)合一的手段。 而中国文明则是另外一番天地。 无论在历史记忆中,还是在实际做法上,有史以来的中国人都认为,知识是经验逐渐积累的产物,很多重要的知识是很古老的先祖们传下来的,形成于历史并传承于历史。中国没有先验知识的概念,也没有产生西方意义上神和真理。 中国人认为知识的源头在《五经》,而《五经》的源头在《易经》。《易经》是怎么来的?《易传》记载的很清楚:“伏羲画卦”。这就是说《易经》是一个名叫伏羲的先祖发明的。伏羲是如何发明《易经》的?“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通过观察自然得来的,是学习思考的结果。当然把伏羲看成一个具体的人是历史记忆的误差,更合理的是,伏羲是一个群体,一个时代,一种文化。 关于知识的来源,孟子给出至为精到的总结。孟子的第一个观点是“义内”。什么意思?就是说“义理”、知识都是产生在人心之内,而非人心之外。“义内”说否定了先验独存的真理的存在,也当然否定了神的存在。 孟子第二个观点是,“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这句话与“义内”说可以互释。心的功能是思考,思考就能得到知识。但这个思和西方哲学意义上思截然不同,这个思是结合经验的思,而非弃绝经验的冥想、玄想。孔子的一句话明确地表达这层意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就是在经验、体验中学,思就是动脑筋。光有经验不行,光思更不行。 中国的传统一直认为知识是通过学习得来的,当然这个学是包含思的学。所以《论语》的第一篇,第一篇的第一个字,就是“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经学就是学习和解读《五经》的学问,是中国学习和传承传统知识的主要手段。《五经》就是《易》、《尚书》、《诗》、《礼》、《春秋》,当然还有《六经》的说法,再加上一个《乐经》。其中以《易》为古老,最核心,《易经》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毫无疑问,知识只可能是来自经验的积累,只可能形成于历史之中,并在历史中一代代传承。也就是说只有中国关于知识的起源的历史记忆是正确的。西方关于知识源于神的历史记忆是错误的。现在需要追问的是,西方文明为何会产生这样的历史幻觉,把知识真理化,并把真理归因于一个外在的神?为何他们失去了知识起源的真实的历史信息? 一个大胆而合理的推测是,在人类社会早期,知识的确只是在中国起源的。西方的知识并不在西方产生,而是从中国传过去的。因为知识的确在中国产生,所以知识产生的真实历史信息就在中国被保留了下来。而知识的确不在西方产生,所以他们就无法得知知识产生的真实信息,也当然无法保留。但是,又需要为这些知识的起源做出一个解释,于是构造了神源说。 西方文明的知识形态有三种,而中国却只有一种;西方文明的知识形态在不断发展、进步,而中国却一直止步不前。因此很容易得出中国远不如西方的结论,甚至还会把西方目前为止的最高级形态科学错误地看成整个人类知识形态的终极状态。事实并非如此。 尽管,西方文明的知识形态有三种,但却都是充满幻觉的,都是错误的,包括科学,因为它们都是假定真理的存在,而真理又是先验的,独立存在于人心之外,历史之外。而中国的知识形态之所以只有经学一种,因为它是正确,无需改变。经学认为知识源于人基于经验的思考,形成和传承于历史。 尽管西方文明的知识形态在不断的发展,从古老的神学,直到今天的科学,但是并没有将其中的幻想成分、错误成分彻底消除。科学依然假定有个真理存在,通过实验的方法可以找到这些真理。 事实上,西方的知识形态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向中国知识形态靠近的历程。中国的经学才更可能是这个发展历程的真正重点。科学和哲学、神学一样,只是其间的一个过渡阶段。(微信:新心性主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