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天,你便秘了吗?

 陈鑫医生图书馆 2016-04-12

本报记者 裘佳

随着国人饮食结构改变、生活节奏加快和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我国慢性便秘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在基于社区人群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成人慢性便秘患病率为4% ~6%,并随年龄增长而升高,60 岁以上人群慢性便秘患病率可高达22%。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男女患病率之比为1:1.22~1:4.56。

调查显示,与“癌症”相比,慢性便秘并未引起一般临床医生的关注。对便秘话题感兴趣的医生中,有64% 认为便秘治疗困难或非常困难,而采取良好排便习惯作为改善便秘手段者仅占10%,这些充分说明应该强调慢性便秘的合理处理方式。(中华内科杂志.2015,54:585)

中国医师协会早在2014 年就倡议将3 月28 日设立为“中国便秘日”,提高公众对便秘的正确认识,提高医生对便秘的诊治水平,倡导针对便秘疾病的合理用药。

便秘与多种疾病相关

谈到“便秘”,很多人理解为排便次数减少、排便量减少和排便费力。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便秘相关的症状其实不只上述三项。根据《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2013 )》, 便秘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和() 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3 次。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排便费时和需手法辅助排便。慢性便秘则是指便秘的病程至少为6 个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消化科侯晓华教授表示,在临床实践中,便秘是各学科共同遇到的常见症状,如糖尿病、内分泌疾病、术后、妊娠女性、老年、儿童、肿瘤等,均可伴有便秘症状。对于长期便秘的患者来说,便秘已不单是临床症状,而成为困扰其心身健康的疾病。严重的便秘患者多数存在程度不同的精神心理异常,生命质量很差。(中华内科杂志.2015,54:585

美国一项研究显示,便秘与女性妊娠和产后有关,会导致患者出现显著的生活压力和健康负担。据估计,约40% 的女性在妊娠期或分娩后都经历过便秘。(Am J Gastroenterol.2015,110:521)

在美国,约15% 成年人有慢性便秘病症。2015 年美国胃肠病学院(ACG)年会上一项研究提示,在成年人中慢性便秘可能是更严重胃肠道(GI)障碍的前兆,包括缺血性结肠炎、结直肠癌、胃癌和憩室炎(1)。

研究者表示,憩室炎和慢性便秘之间的联系并不令人吃惊,因为患者往往是超重而且不太活跃,但癌症和缺血性肠炎还是非常意外的。该研究纳入12 838 例2008-2013 年进行慢性便秘治疗的18~50 岁成年患者,随访24 个月。


三级诊治流程 避免漏诊和不必要检查

《美国医学会杂志》近期发布的一篇综述介绍,便秘的发生通常由两种原因造成:一种主要涉及结肠的基本运动性障碍,如与很多疾病相关的排便障碍; 另一种是一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基本运动性障碍通过结肠的传输慢和排便功能性障碍造成。(JAMA.2016,315:185)

慢性便秘多为功能性便秘,但还应排除器质性病因和药物原因(2),同时确定提示需要对结肠癌进一步处理的“报警” 症状出现。药物相关的便秘可能并不罕见,但由于结构异常的便秘,如肿瘤或者狭窄,在临床实践上少见。因此,除非有强有力的理由(如报警症状),不应随便开展相关检查,避免不必要的检查。

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中强调进行检查的指征:年龄> 40 岁慢性便秘初诊患者,伴有警报征象或在随诊中出现警报征象,如便血、粪便隐血阳性、发热、贫血和乏力、消瘦、明显腹痛、腹部包块、血癌胚抗原升高、有结直肠腺瘤史和结直肠肿瘤家族史等。检查主要包括结直肠镜、腹部与盆腔影像学检查、粪常规+隐血、血常规+肿瘤标志物(图3)。

功能性便秘与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由于症状有一些重叠,成为临床辨别的重要内容。与便秘型IBS 不同,便秘患者排便少、排便困难的症状不会通过建立正常的排便习惯获得显著缓解,便秘型IBS 患者可能更需要关注腹胀和腹痛。(JAMA.2016,315:185)

侯晓华等开展的研究显示,功能性便秘和便秘型IBS 的发生与多种生活因素密切相关,BMI 低和每日饮水量少是功能性便秘的影响因素,BMI 较高和有便秘家族史是便秘型 IBS 的影响因素。(中华消化杂志.2015,7:460)



据患者特征个体综合化治疗

根据我国指南,慢性便秘的治疗原则是行个体综合化治疗。具体包括:

合理的膳食结构,建立正确的排便习惯。增加纤维素和水分的摄入,每日摄入膳食纤维25~35 g; 每日至少饮水1.5~2.0 L。因在晨起和餐后结肠活动最活跃,建议患者在晨起或餐后2 h 内尝试排便,排便时要集中精力,减少外界因素的干扰,逐渐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对于久病卧床、运动少的老年患者,适度运动也对排便有利。

★ 调整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非常重要。

★ 对明确病因者行病因治疗。

★ 需长期使用通便药维持治疗者应避免滥用泻药。过量应用盐类泻药可引起电解质紊乱,对老年人和肾功能减退者应慎用。

★ 应严格掌握外科手术适应证,并对手术疗效作出客观预测。

合理的膳食结构,建立正确的排便习惯,是治疗便秘的首选。既往建议补充膳食纤维来改善轻中度慢性便秘患者的便秘症状。而亚太神经胃肠病学和动力学会主席、新加坡大学魏国安教授表示,对于膳食纤维和饮水治疗便秘或许过于迷信。

有研究显示,年轻女性、成人、老年人、妊娠女性,便秘组与对照组每日摄入纤维量和饮水量无差异。且日本、新加坡等多项研究显示,膳食纤维治疗便秘无效,或疗效与膳食纤维无关。而这两个国家开展的研究显示,米饭摄入量的增加,有助于降低便秘风险。有Meta 分析显示,膳食纤维仅在排便频率上显著优于安慰剂。而1988 年发表在《英国医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认为,膳食纤维仅对无便秘人群有促排便作用。


 



本期编辑:董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