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2-19: 新机制、新疗法,助力改善IBS和便秘

 bio_ww 2019-12-27

“超级供体”粪菌移植,可显著改善肠易激综合征

Gut[IF:17.943]
① 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中,165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均分为3组,分别接受自体粪便、30克或60克供体粪便的经胃镜粪菌移植(FMT),供体为一个精心筛选的“超级供体”;② 治疗后3个月,3组患者的应答率分别为23.6%、76.9%和89.1%;③ 接受供体FMT的患者,腹部症状、疲劳感和生活质量有显著改善,且肠道细菌组成发生显著变化,乳杆菌和别样杆菌(Alistipes)属细菌的富集与IBS-SSS分数降低相关;④ 不良事件为轻度自限性胃肠道症状。
【主编推荐语】粪菌移植(FMT)用于肠易激综合征(IBS)的效果,存在不一致的临床研究结果。Gut最新发表了来自挪威的一项临床试验结果,表明使用精心筛选的“超级供体”的冰冻粪便材料,经胃镜至远端十二指肠的FMT,可显著改善IBS患者的症状,且改善效果随着剂量增加而增强。这些发现为临床上使用FMT治疗IBS带来启示,但相关发现仍需进一步临床试验验证。(@mildbreeze)
Efficacy of fa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for patients with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n a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2019-12-18, doi:10.1136/gutjnl-2019-319630

IBS和胆汁酸吸收障碍的菌群和代谢组标志物
Gastroenterology[IF:19.233]
① 纳入80名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和65名对照,分析粪便微生物组以及尿液和粪便的代谢组;② 饮食与粪便微生物组之间的网络关联,在IBS患者和对照间显著不同,伴随粪便代谢组的差异;③ 但在不同症状的IBS临床亚型之间,粪便菌群组成无显著差异;④ 粪便代谢组可区分IBS患者和对照;⑤ 尿液代谢组在IBS患者和对照之间也有显著差异,但大多数差异性代谢物与饮食或药物有关;⑥ 粪便代谢组而非粪便微生物组,可区分IBS患者是否患有胆汁酸吸收障碍。
【主编推荐语】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个异质性的疾病,目前对临床亚型的诊断主要基于患者症状,缺少临床可用的生物标志物。这可能引起误诊,比如可引发腹泻的胆汁酸吸收障碍(BAM),因为症状相似,就常被误诊为腹泻型IBS,从而耽误治疗。Gastroenterolog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试图通过分析粪便微生物组以及尿液和粪便代谢组,来寻找可用于诊断IBS及其亚型的标志物。研究发现,IBS患者的尿液和粪便代谢组以及粪便微生物组,与健康人有显著不同,而这种差异与IBS临床亚型无关,提示现有的IBS亚型诊断标准,无法反映患者的菌群和代谢异常;此外,该研究还表明粪便代谢组特征可用于判断患者是否患有BAM,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这些发现为临床诊断和治疗IBS,提供了新的参考和视角。(@mildbreeze)
Differences in Fecal Microbiomes and Metabolomes of People With vs Withou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nd Bile Acid Malabsorption
2019-12-13, doi:10.1053/j.gastro.2019.11.301

Nature Reviews:越发复杂的肠道运动神经调控机制(年度回顾)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IF:23.57]
① 肠神经系统(ENS)的神经源性蠕动现象对动物和人类的健康十分重要,广受研究;② 结肠近端和远端的运动模式差异,可能源于肠神经节组成和神经元连通性的区域差异;③ 支配肠道的外源性脊髓传入神经元,调节肠肌层神经元活动,并通过副交感神经脊髓回路刺激肠道收缩;④ 益生菌鼠李糖乳杆菌GG能改变肠神经系统功能,加速肠道运动,该作用依赖于细菌黏附及其释放的甲酰肽和氧化还原机制;⑤ 这些新研究展现出调控肠道运动的复杂的细胞间互作用。
【主编推荐语】食物在消化道中的运输,离不开肠神经系统对肠道运动的调控。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近期发表的2019年度回顾文章中,重点介绍了今年发表的3项研究,分别从肠神经系统、外源传入神经和共生微生物的角度,阐释了肠道运动的调控机制。(@mildbreeze)
An increasingly complex view of intestinal motility
2019-12-06, doi:10.1038/s41575-019-0249-0

益生菌LGG如何促进小鼠肠道运动?
Gastroenterology[IF:19.233]
① 给无菌和正常小鼠喂食鼠李糖乳杆菌GG(LGG),可刺激肠肌间神经丛产生活性氧,从而诱导肠肌间神经元中MAPK1磷酸化水平升高,促进神经分化、增加肠神经肽生成;② LGG对肠神经的调控,依赖于其对肠粘膜的黏附性以及肠神经细胞内的氧化还原机制,以及LGG生成的甲酰肽(LGG对敲除甲酰肽受体1的小鼠无效);③ 每天给小鼠灌胃1次LGG,持续≥1周,可显著增加排便频率、减少肠道转运时间,并增强回肠肌肉收缩。
【主编推荐语】肠道菌群可能对肠神经系统和肠道运动有调控作用。Gastroenterology发表的一项研究,分析了益生菌鼠李糖乳杆菌GG对小鼠肠道运动的调控机制,为治疗肠道运动障碍提供了新思路。(@mildbreeze)
Interactions Between Commensal Bacteria and Enteric Neurons, via FPR1 Induction of ROS, Increase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in Mice
2019-03-28, doi:10.1053/j.gastro.2019.03.045

Nature Reviews:儿童和成人的功能性便秘(综述)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IF:23.57]
① 功能性便秘分为正常传输型、慢传输型和直肠排泄紊乱型;② 诱因包括遗传、生活方式(饮食、肥胖、运动)、结肠运动障碍、心理和行为(自闭症、多动症、憋便、父母情绪和养育态度)等;③ 诊断方法包括腹部和肛门体检、生化测试、放射成像、结肠传输时间、肛门直肠测压、结肠测压、灌肠造影、结肠镜检、气囊排出试验和排粪造影等;④ 治疗方法包括饮食干预、教育和行为治疗、药物干预、灌肠、手术治疗、认知疗法、针灸和粪菌移植等。
【主编推荐语】功能性便秘是常见疾病,约影响9.5%的儿童和14%的成人。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近期发表的综述,对比了儿童和成人的功能性便秘的病因和症状差异,详细介绍了目前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强烈推荐专业人士参考。(@mildbreeze)
Management of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in children and adults
2019-11-05, doi:10.1038/s41575-019-0222-y

特定miRNA调节结肠平滑肌Na+电流以改善便秘
Gut[IF:17.943]
① 收集11名慢传输型便秘(STC)患者及10名健康人的结肠样本,检测372种microRNA(miRNA)的表达;② 在4名STC患者及3名健康人组成的发现队列中,患者结肠样本中的13种miRNA表达升高,预测出其中4种(其中包括Let-7f)可结合SCN5A(编码Na+通道NaV1.5);③ 在7名STC患者及7名健康人组成的验证队列中,确认了STC患者的结肠平滑肌中SCN5A表达下调;④ 在体外,Let-7f可显著降低平滑肌细胞的Na+电流密度,并降低平滑肌的收缩频率。
【主编推荐语】来自Gut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在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的结肠中鉴定出了13种miRNA的表达上调。进一步分析发现几种特定的miRNA可靶向SCN5A基因,后者编码Na+通道NaV1.5。机制上,这些miRNA可通过下调SCN5A基因,抑制结肠平滑肌中的NaV1.5表达,从而抑制平滑肌的收缩。该结果提示,靶向NaV1.5通道或相关miRNA或可用于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沈志勋)
microRNA overexpression in 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 leads to reduced NaV1.5 current and altered smooth muscle contractility
2019-11-22, doi:10.1136/gutjnl-2019-318747

膳食纤维干预未能缓解便秘患者的功能性消化不良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IF:7.958]
① 研究纳入50名功能性消化不良、且餐后不适、便秘、排便协同失调的患者,分两组分别接受排便协同失调修正(生物反馈+每日锻炼)和补充膳食纤维(3.5g车前子/天);② 干预4周后,生物反馈法修正了25名患者中19人的排便协同失调,缓解了约22%的患者餐后饱腹症状,降低了约21%的肛门排气;③ 补充膳食纤维并不会缓解餐后饱腹症状以及肛门排气;④ 修正排便协同失调改善了消化不良症状,同时也有益于其对肛肠生物反馈的影响。
【主编推荐语】随机对照实验:一组接受排便协同失调修正(生物反馈+每日锻炼),另一组进行膳食纤维的补充(3.5g车前子/天)。研究结果发现,排便协同失调修正后,患者的餐后饱腹症状以及肛门疏散人数等均有缓解,但是补充膳食纤维却不能得到该效果。因此,生物反馈法,而不是补充膳食纤维,对便秘患者的消化不良有缓解效果。(@兵兵)
Correction of Dyssynergic Defecation, but not Fiber Supplementation, Reduces Symptoms of Functional Dyspepsia in Patients With Constipation in a Randomized Trial
2019-12-04, doi:10.1016/j.cgh.2019.11.048

EST:塑化剂、食用色素等影响肠道菌群代谢组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IF:7.149]
① 混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29种异生物质(包括6种塑化剂、6种食用色素、5种阻燃剂和12种个护用品等)成“鸡尾酒”;② 作用于大肠杆菌、脆弱拟杆菌、生孢梭菌和解没食子酸链球菌等4种常见肠道细菌组成的微群落模型;③ 使用代谢组学的方法研究对群落代谢的影响,发现日常水平的异生物质不会影响细菌的生长和形态;④ 但是会显著影响代谢组,且影响具有菌株特异性和剂量依赖性;⑤ 主要受影响的代谢途径有氨基酸代谢和核心碳代谢等。
【主编推荐语】日常生活中难免接触各种各样的异生物质,可能来自于塑料、食品、建材和护肤品等等,虽然这些物质的量低得还不足以影响肠道菌群的生长,但它们确实可以显著影响菌群的代谢产物。这项研究发表在最近的EST上。(@高春辉)
“Cocktail” of Xenobiotics at Human Relevant Levels Reshapes the Gut Bacterial Metabolome in a Species-Specific Manner
2018-08-28, doi:10.1021/acs.est.8b0262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