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脏性猝死

 达士通人 2016-04-12

什么是心脏性猝死?

心脏性猝死,顾名思义,就是心脏原因导致的突然死亡,是指看似正常的人,突然出现晕倒等症状,如果没有任何处理措施,出现症状 1 个小时以内发生的死亡,死亡的时间与形式都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前可以没有任何先兆,最终可以查明是由心脏病导致的,这样的突发的死亡称之为心脏性猝死。

什么是心脏病呢?

心脏病就是心脏本身出毛病了,心脏的结构或功能出现故障,导致难以进行正常的工作。心脏病主要体现在人活动耐力的下降及明显的心慌等不适症状。当然也有的是潜在的损害,一般无明显症状,当出现诱发因素时,如高度紧张、激动,可能会突然诱发心脏的发作。所以,即使没有明显症状,也要警钟长鸣,开展积极的生活方式,预防心脏病的发生,同时要规律体检,及时发现问题,及早解决问题;如果已经发生心脏病,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服用正规的药物处理,定期随访。

心脏性猝死发生时有哪些症状或者提示呢?

心脏性猝死是突然发生的、难以预料的,表现为突然的意识丧失,突然倒地,呼之不应,进而在 1 个小时内发生死亡。一般情况,在发病之前无明显的临床表现,发病来得急、凶、险,也有一部分人有早期的心慌、头昏等不适,但都不具有特异性而常未能引起警惕。

如何鉴别是否发生了心脏性猝死?

如果身边有人突然倒下,我们该如何判断是否发生了心脏停搏及即将发生心脏性猝死呢,首先要进行检查病人,进行拍打肩膀部位唤醒,如果无法唤醒,可以判断意识丧失,此时应进一步检查呼吸和脉搏,如果仍没有,此时应该立即判断发生了心脏骤停,若不及时抢救将直接威胁病人生命,发生心脏性猝死。

心脏性猝死是如何发生的?

心脏性猝死的患者一般都有基础的心脏病,比如冠心病,一部分人平时并没有表现出来,在一定的情况下,突然发病导致。目前观察发现,所有的心脏性猝死事件发生时,大概有 80% 的患者是由快速性心律失常(室速、室颤)引起,即心跳非常快而不规律,其余 20% 由缓慢性心律失常引起,即心脏跳动非常缓慢,乃至心脏骤停,极个别发生了心脏破裂等急性事件。

心脏性猝死都是发生在心脏病患者中吗?

从理论上来说,心脏性猝死患者都有心脏疾病的基础,但是目前一些统计分析显示,只有约 1 / 3 的猝死患者在猝死之前被医生认定为是高危患者——有明确的心脏器质性疾病,有 1 / 3 的患者猝死前被认定为低危患者,而同时差不多有 1 / 3 的患者在猝死前无任何临床表现,也未就医进一步确诊。
所以说很大一部分猝死患者是我们认为的「正常人」,可能其潜在的心脏问题并未显现,一旦发作就是致命的,所以我们不能忽视一些看似正常的人。

心脏病为什么会导致猝死的发生?

心脏是我们人体最重要的器官,起着维持我们血液循环的泵的作用。一旦我们的心脏出现问题,即有心脏病,就是大问题,会引起心脏功能变化,电活动变化(心脏的正常活动,依靠心脏本身的生物电的正常产生、传递而进行),进而产生心脏的节律、心率等变化,尤其是有一定的诱因的情况下,如情绪激动、用力,更加容易出现心脏性猝死。

哪些心脏病可以导致心脏性猝死的出现?

从理论上来说,任何一种心脏疾病都会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但很多都是慢性的,并不会引起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目前我国部分资料显示,成人发生心脏性猝死的心脏疾病最主要是以下几种为主:冠心病(45%~50%)、心肌病(扩张型或肥厚型心肌病,20%)、风湿性心脏病(15%)、高血压心脏病(10%)等。而小儿猝死的主要病因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和遗传性心脏病为主。

哪些人容易出现心脏性猝死?

一般来说正常人发生心脏性猝死风险很低,但一部分心脏性猝死的人在生前从未有过任何不适症状,所以我们不能因为没有感觉就觉得万事大吉。当然,心脏性猝死主要发生在本身有严重的心脏疾病的患者,比如明确的冠心病、心衰、心肌病或者一些遗传性心脏疾病(如长 QT 综合征等)。所以说我们既不可轻视心脏性猝死发生的可能,也不应该过分担忧,有心脏病的患者应该于正规医院就诊并听从专业医生的建议,规律口服药物及定期随访。

长期熬夜,会导致心脏性猝死、「过劳死」吗?

近来「过劳死」的报道频出,大家可能会疑惑:真的可以累死吗?从理论上来说,是可能的,人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当达到一定程度后,可能就会发生意外。当然,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可能也会经常熬夜,但似乎我们身边发生的心脏性猝死并不多见,确实如此。
(1)首先,我们有时日常的熬夜、加班,我们自身可能觉得比较累,但其真正强度(有人晚上熬夜,白天休息的多)、持续时间并不足以摧垮我们的身体;
(2)其次,一般正常的体魄,其适应与抗压能力,本身就有较大的空间;
(3)最后,当然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一般发生「过劳死」的人群,都有基础疾病状态的存在,比如未发现的潜在疾病、长期缺乏锻炼导致肥胖(高血脂、高血糖可能伴随)、血压高、情绪压抑等,在这样本身非常脆弱的情况下,某一天的熬夜,可能就成为压死骆驼最后的一根稻草,出现猝死。
所以,正常的作息与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根本的预防手段。

剧烈运动、马拉松总是导致猝死吗?

(1)关注体育的人可能知道,在竞技场上,尤其是马拉松赛事,时有运动员猝死的发生,但并不多见,所以不必过份恐慌。
(2)之所以会导致死亡,除了剧烈、高强度的运动超出人们的耐受能力之外(其实真正因为所谓累死的很少,一般人到达不了我们自身的极限)。
(3)与其说是剧烈运动、马拉松赛事导致猝死,不如说是这些人群可能是潜在的高危猝死人群,在赛前没有检查或者目前的常规监测手段难以发现潜在的问题,在剧烈的运动刺激下,出现了突发的猝死。
(4)故无论平常看似正常与否,参加剧烈的竞技或马拉松运动之前,均应该对自己的身体做一个全面的检查及赛前充分的准备,利用目前能有的措施尽早发现潜在的问题,比如心脏超声可以发现无症状的心脏肥厚,必要时给予预防措施或选择性地避免某些高危运动。

心脏性猝死的人多吗?

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能感觉猝死发生是小概率事件,或者大家以为跟我们自身的关系不大。当然,就总体来说,心脏性猝死发生确实算是不常发生,目前初步估算,美国每年猝死约 30 万人,即大约每分钟就有 1 个美国人猝死。而我国由阜外医院牵头的一个研究显示,预计我们每年猝死人群大约为 54.4 万人,约是美国的 2 倍,这意味着我国每分钟将有 2 人发生心脏性猝死,位居全球各国之首。所以心脏性猝死值得我们重视与关注,但也不必过份恐慌,因为在正常人群中是少见的。

心脏性猝死跟性别有关系吗,男女之间有差异吗?

虽然很多发生心脏性猝死的机制尚不清楚,但目前来说心脏性猝死跟冠心病的发生率的变化规律有点像,女性在绝经前,可能由于体内有较高的雌激素水平,发生心脏性猝死的风险明显低于男性,约是男性的 1 / 4~1 / 7,而绝经后发生的风险逐渐与男性大致相等。

心脏性猝死会遗传吗?

有心脏性猝死家族史的患者,可能存在较高的猝死风险,即可能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但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父母有病,子女就一定有病的那种遗传病。当然,有一部分是由于存在家族遗传性疾病导致得猝死,这样的话是可以遗传的。此外,大部分并没有明确的遗传基因,比如心肌病,可能是多基因及环境因素互相作用导致,所以说,有的心脏性猝死是可能遗传,但大部分可能的影响是增加猝死的风险,并不绝对传给下一代。

心脏性猝死可以预防吗?

(1)从原则上来说,早发现、早治疗,尤其是及早发现一些危险因素,尤其对于一些高危的病人,密切关注并及时处理一些预防措施,可以减少心脏性猝死的发生。
(2)但是目前仍有差不多有 1 / 3 的患者在猝死前无任何临床表现,未进行正规的筛查及诊治。所以,心脏性猝死是可以预防的,但是鉴于目前的医疗水段,有时我们还难以发现一些潜在的心脏疾病,对于这些人群的预防工作也就无从谈起。
(3)所以说,心脏性猝死可以预防,但也有局限性,有时令我们防不胜防。

正常人该如何预防心脏性猝死的发生呢?

目前对于心脏性猝死的预防措施有限,而且存在一定的突发性,有时难以预防。在引起我们的重视同时,我们也不必过分地恐慌,因为毕竟是小概率事件和主要以本身存在明确心脏病的人群为主。所以对于我们正常的大众人群来说,即目前无任何症状及心脏病证据的正常人,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注意饮食及运动,定期体检即可。

对于已有心脏病的人如何预防心脏性猝死的发生呢?

对于一些本身具有心脏病的患者来说,除了规范治疗已有的心脏病之外,目前公认的四大措施是可以明显降低心脏性猝死发生率的,分别是植入埋藏式心脏自动除颤器(ICD)、公众体外自动除颤器(AED)、β受体阻滞剂以及猝死现场及时的心肺复苏等。
(1)ICD 是治疗手段,需要请教心脏专科医生,进行评估及实施;
(2)AED 目前在国外基本各大公共场所都配备,而中国配置率非常之低,而且普通老百姓也不会使用;
(3)β 受体阻滞剂,临床中最常用的就是美托洛尔,可能很多人心脏病人都在口服,该类药物是目前公布的唯一一个降低死亡率的药物,所以如果没有禁忌症,在医生的指导下均可以服用;
(4)现场的救助,一旦心脏事件的发生,现场心肺复苏术是最好的处理措施,所以应该在全民普及基本的心肺复苏术。

心脏性猝死会再次发作吗?哪些高危因素需要药物或 ICD 预防性治疗?

(1)心脏性猝死的基础疾病没有去除,如心衰未纠正等,随时都可以再次发生。
(2)对于一些高危因素应采取药物或 ICD 进行预防性治疗,尽可能减少意外的发生。
(3)其高危因素包括原有明显且严重的心脏疾病(如严重心衰、冠心病、心肌病等)、发生过不明原因晕厥而高度怀疑心脏病患者、有明确猝死家族史、明确诊断为遗传性心脏病者等,具体需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应找专科医生进行评判。

什么是埋藏式心脏自动除颤器(ICD)?

埋藏式心脏自动除颤器(ICD)是一种既能检测人体的心电规律,又能够放电干扰发病时的异常放电的设备。
它埋在皮下,通过导线连接到心脏内,即当出现室速、室颤等恶性情况时,ICD 就可以检测此时的心律,并判断,最后进行自主放电,去除恶性心律失常,达到保护生命的作用。当然,目前对于 ICD 的植入的部位、时机仍有争议,有待进一步研究。

哪些人应该植入埋藏式心脏自动除颤器 ICD?

适用于有很高猝死风险的严重心脏扩大、心衰患者(该类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概率非常高)及遗传性或特发性的高猝死人群(临床中包括长 QT 综合征、特发性室颤等,该类疾病有一定遗传基础,心脏本身的结构可以正常,但是心脏电活动不稳定,易发生猝死),尤其是已经发生过心脏骤停等恶性事件而被救治的患者。

什么是体外自动除颤器(AED)?

体外自动除颤器(AED),是一种简答、有效的应急设备。AED 可以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语音系统,指导大众人群进行操作,给予现场突发心脏性事件的人进行紧急除颤,可以最快速的拯救人的生命。目前在国外 AED 的配置率已经很高,很多行业人员都会正确使用 AED,但在我国 AED 配置率非常低,而且即使配置了 AED,紧急情况能正确使用的更是少之又少,导致目前我国使用 AED 的次数仍为零。

哪些情况提示出现心脏性猝死的风险高呢?

冠心病、心衰、猝死既往史、心肌病等,其猝死的发生率将比一般人群增加 5 ~ 10 倍,属于猝死高危者。当患者同时兼有几种疾病,特别是伴有极差的心功能时,其猝死的几率将进一步增加。除此之外,有过心肌梗死和室性心律失常以及高血压、肥胖、吸烟、年龄、遗传、性别和种族等均为危险因素。
主要是本身心脏疾病的不稳定,进而导致心脏电活动的不稳定。

心脏性猝死有哪些预测其发生的措施呢?

心脏性猝死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关于其治疗手段的有限,故对于其早期筛查、预测的研究日益增多,毕竟预防才是根本,治疗实乃不得已而为之。目前对于高风险的心脏电活动不稳定的筛查,主要分为两大块,即为有创检查与无创检查两种方式。
有创检查由于其本身可以带来对身体的损害,目前有其严格的适应症,应由专科医生评估后决定是否进行。无创操作,是近年来发展的主流,临床应用广泛。

有创的检查方式预测心脏性猝死有哪些方式呢?

进行有创检查,目前的方式主要是心脏腔内电生理检查,就是在手术台上,专科医师利用相关器械,直接在心脏里面进行检测心脏与评估其发生心脏性猝死的风险。本操作本身对身体有一定危害,有一定风险, 而且费用高, 耗时长, 严重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

无创的检查方式预测心脏性猝死有哪些方式呢?

无创的检查方式预测心脏性猝死,方式目前主要是动态心电图的检测,通过佩戴相应的仪器,记录 24 小时或更长时间的心电信息,筛查可能的异常心电信息,比如早搏等心律失常,如果有明显的心律与心率变化,意味着可能出现心脏性猝死,应定期复查。
此外,对心动能的评定亦可以作为一个预测指标,可以行心动超声检查,评估心脏功能,心功能越差,猝死风险越高。

正常人体检有哪些体检项目可以帮助预测心脏性猝死可能发生率呢?

主要是跟心脏相关的项目:
(1)心电图:可以查看心脏的节律、心率及心电活动情况,如果心电图出现异常情况,通常是个很好的预警指标;
(2)心动超声:可以查看我们心脏的结构、功能情况,如果结构和功能有问题,也需要就诊于心脏专科医师,进一步评定,这也是一项很简单易行的预测指标。
其他检查,包括血常规、肾功等均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我们的基础状况,会提示我们的心脏功能情况,如肾功能不全时,往往影响心脏。

有心脏性猝死家族史的患者是不是猝死风险高,该怎么办呢?

虽然说心脏性猝死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也有遗传的可能,但我们不必过分担心,因为有心脏性猝死家族史,只能在某种程度上说,可能会增加猝死的风险,而不是绝对。所以,如果有心脏性猝死家族史,应进一步明确猝死家族史是否可靠,有的并不是心脏性猝死导致的家庭成员的过早离世;其次,应对心脏全面体检,排查可能存在的心脏问题,如果有早期的改变,应尽早进行干预措施,预防其进展,如果没有问题,应定期随访。

发生猝死还有救吗?发生心脏性猝死是不是说立刻死了没办法抢救?

(1)猝死的发生是非常迅速、意外,随时随地都有可能,一旦错过最佳时机,即将难以救治,严重者立即发生死亡。
(2)但是如果救治及时,是有可能被救治的。在发生猝死的瞬间,最有效的就是及时进行心肺复苏,若处理及时、措施有效,将大大增大患者存活的概率。对于专业人员,心肺复苏是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但对于普通大众,如何进行心肺复苏,在「心跳骤停时怎么心肺复苏?」中详述。

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的后遗症是什么?

患者发生猝死,尽管及时抢救,可能被成功救治,但是即使救治过来,亦可能发生不可逆性的损伤,从而给患者留下永久的后遗症。后遗症除了一般的按压导致的肋骨骨折、气管插管导致的气道损伤、感染之外,主要是脑缺血时间过长,出现局部或大部分脑功能障碍,轻者出现半身不遂、言语不利,重者变为植物人,所以心肺复苏贵在及时、有效的进行,一旦错过最佳时机,将带来永久的损害。

生活中或者身边突然出现可疑心脏性猝死事件,我们该这么办呢?

心脏性猝死发生急,病情凶险,所以一旦我们身边有人意识丧失,我们要意识到即将发生心脏性猝死的可能。
(1)此时我们首要做的就是评估,患者是否真的出现意识丧失和心脏停搏,我们可以通过呼喊、拍打肩膀进行唤醒,来判断是否有意识。
(2)其次触摸颈动脉(简单的记忆位置就是喉结两侧,用食指和中指并拢从喉结向一侧滑下,即可触摸到,注意的是一次只能查一侧,切不可同时查两侧)的搏动来进行判断。
(3)如果无法唤醒,未触及颈动脉搏动,可以判断为发生了心脏骤停,此时应该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并找人帮忙,包括应立即拨打 120 电话。
(4)上述的判断,可能对于一般人来说,觉得太专业,有点恐惧,其实对于非专业人士而言,并没有那么复杂,只需要做第一步就好,当身边发生有人倒地时,我们只需要前去试图呼喊唤醒,如果无法唤醒,就应立即寻求帮助,包括拨打 120 和召集身边的其他人来帮忙。拨打 120 时,应该描述清楚具体的时间、地点及当事人大概情况;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要让其头偏向一侧,避免窒息和误吸;如果是冬天,注意其保暖等。

心跳骤停时怎么心肺复苏?

(1)心肺复苏是抢救心脏骤停现场最有用的措施,如果实施得当、及时,将大大减少猝死的发生。但是对于普通大众要掌握专业的心肺复苏不容易,但仅做到一点,就可以大大增加患者存活的概率,那就是不间断的心外按压即可,直到专业的医疗人员到达为止。
(2)按压之前要摆好患者的体位,将患者平放在硬质地板或木板上,解开衣襟,两手交叉,用掌根部按压两乳头连线处,用上半身的力量进行按压,按压深度大概为 5~6 cm(胸廓的 1 / 3 厚度)。为了保证按压质量,应多人每一两分钟轮流交替进行。

生活中哪些好习惯能让我们更加远离心脏性猝死?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我们身体健康的保证,我们应该在我们内心里根植这样的观念,切实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具体包括适当的体育活动(坚持锻炼,程度以不明显劳累为适宜)、戒烟限酒、保持充足的睡眠、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劳累、饮食均衡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