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房颤动

 达士通人 2016-04-12

什么是「房颤」?

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是老年人以及心脏病患者中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众所周知,正常人的心跳频率是 60~100 次/分,这是由心脏的「司令部」—窦房结控制的,所以节律体现为正常的窦性心律。但是当某些因素使心房跳动的频率达到 350~600 次/分,而且极不规则时,心房内各部分肌纤维就不能顺序的收缩,而是在极不协调地乱颤,心房便失去了整体有效的机械收缩,从而不能够帮助心脏内的血液泵到全身,就是「房颤」。

得「房颤」的人多吗?

房颤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另外还和原有基础病有关,比如「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等等。国人总的房颤发生率约在 0.77%,而 80 岁以上的人群房颤发生率可达 7.5%。

引起「房颤」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导致房颤的常见原因有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甲状腺功能亢进、先天性心脏病等。大量饮酒、吸烟会增加房颤的发病风险。其他原因还包括:劳累、情绪激动、精神紧张、摄入酒精咖啡、严重感染及某些药物的影响等,在我国房颤最常见的原因是高血压性心脏病。另外,还有一部分房颤患者,没有上述的一些因素,也找不到其他特殊的原因,称为孤立性房颤,多见于年轻人。

什么样的人容易得「房颤」?

我们前面已经说过,年龄越大,得房颤的风险越高,因此,老年人最容易得房颤。另外,一些疾病也容易引起房颤,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患有这些疾病的人群也比较容易得房颤。

「房颤」有哪些种类?

房颤可以分为首诊房颤、阵发型房颤、持续型房颤、长期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
(1)首诊房颤:即首次检测到的房颤,不管其他特点,可以是后面四种的任何一种。
(2)阵发性房颤,可以自行终止。通常认为阵发性房颤指能在 7 天内自行转复为窦性心律者,一般持续时间小于 48 小时。
(3)持续性房颤,发作后不能自行终止,但可经治疗后终止。持续性房颤指一般持续 7 天以上,需要药物或电击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
(4)长期持续性房颤:持续时间超过 1 年的房颤,通过一定的措施可以署为窦性。
(5)永久性房颤,经治疗后也不能终止。即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或在转复后 24 小时内复发者。

「房颤」会遗传吗?

早期有报道显示房颤具有家族遗传性,这些家族成员中患房颤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家族。近年来研究发现,这些家族性房颤的患者存在基因的异常,证实了患者的房颤与遗传有关。也有研究发现父母有房颤病史,其子女发生房颤的几率也增高,但是遗传性只占房颤患者的极小部分,对于绝大多数房颤患者来说,是否会遗传给下一代,目前还缺乏明确的证据。即使房颤的发生存在遗传因素,从临床实践和现有的资料看,这种因素发挥的作用也是非常弱的,所以一般的房颤患者,完全没有必要担心会遗传给下一代。

运动可诱发「房颤」吗?

运动时心肌耗氧量急剧增加,冠脉供血不足往往会诱发房颤的发生,房颤发生后又进一步加重心肌的缺血缺氧,所以房颤患者应避免剧烈的运动,但是适当的运动能增强心肌的储备功能,从而有利于预防房颤的发生。所以说房颤的患者要适当的运动,适量的运动有利,剧烈的运动则可诱发房颤。

「房颤」有哪些症状呢?

(1)心悸:就是感到心跳紊乱或心跳加快,体力疲乏或者劳累;
(2)眩晕:头晕眼花或者昏倒;
(3)胸部不适:疼痛、压迫或者不舒服;
(4)气短:在轻度体力活动或者休息时感觉呼吸困难;
(5)此外有些病人可能没有任何症状。

「房颤」感觉与哪些疾病相似?

房颤的症状与许多心律失常十分相似,常常难以鉴别,需在心电图等检查后才能确诊,需与房颤相鉴别的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房室交接区性心律失常等。

「房颤」的危害有哪些?

房颤的危害主要有三个方面:
(1)影响生活质量:患者出现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
(2)增加血栓栓塞的风险:可表现为偏瘫(脑卒中)、剧烈腹痛(肠系膜动脉栓塞)及肢体发黑(肢体动脉栓塞)等;房颤时心房有效收缩功能丧失,血流混乱而易形成血栓。若血栓脱落,栓子随血液循环到全身,可引起脑梗塞或体循环栓塞而致残、致死。
(3)导致心脏结构发生变化:长期房颤可引起心脏扩大,导致或加重心力衰竭;另外,房颤患者心房有效收缩功能丧失和长期心率过快可导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也可导致心功能下降甚至心力衰竭。

所有类型的「房颤」看医生都必须立刻治疗吗?

房颤的治疗取决于房颤的类型、症状及其严重程度,同时还要考虑合并存在的心血管疾病、心功能状态以及患者的年龄、一般状况。如果是时间较短的阵发性房颤(时间<48 小时),能够自行终止者,可以继续观察一下,同时需要注意原有的其他疾病的治疗;当然,如果发作房颤时感觉明显不适,也是需要看医生的。而对于其他类型的房颤,持续时间超过 48 小时,均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

确诊「房颤」应做哪些检查?

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可初步诊断为房颤,但确诊需要心电图检查,心电图除可以明确诊断外,还能了解房扑、房颤时心室率的快慢,对治疗有指导意义。但是对于房颤短暂发作难以捕捉到的患者,需要进行动态心电图等检查,24 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对阵发性房颤的诊断有帮助,并能了解发作时最快和最慢心室率。心脏超声检查除能发现心脏结构的变化外,还能了解心房内有无附壁血栓存在,也是房颤患者的必要检查手段。

「房颤」治不好吗?能治疗到什么程度呢?

临床有很大一部分房颤患者不能完全消除房颤,所以总体来说治疗主要有三个目标:(1)控制心室率;(2)控制心脏节律;(3)预防血栓栓塞。
控制心室率是指使心脏实际跳的次数。控制心脏节律是指转复和维持窦性心律。对于症状较轻的老年房颤患者,首先要控制心室率其次要抗凝治疗,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对于频繁发作的阵发性房颤,药物治疗可以合用几种抗心律失常药物,但不能根治房颤,只能达到减少房颤的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所以对于频繁发作的阵发性房颤,有条件的大医院建议行导管射频消融术从而根除房颤。

「房颤」治疗的常用药物有哪些?

治疗房颤的药物种类有很多,因在医师指导下选择有针对性的药物治疗,药物主要包括①β受体阻滞剂②钙通道拮抗剂③洋地黄④胺碘酮等。房颤的药物选择要因人而异,需要个体化和针对性。
抗凝治疗是预防房颤病人血栓形成和栓塞的必要手段,但是进行抗凝治疗一定要有专科医生指导,抗凝过度可能导致出血,抗凝强度不够则没有起到预防作用。长期应用华法林需检测国际标准比值(INR),特别是用药初期,需要反复抽血化验,华法林的作用很容易受到其它药物或饮食的影响,使剂量的调整不好掌握。
对于一些不能耐受华法林的病人可以用阿司匹林或/和氯吡格雷治疗。除药物治疗外还可选择射频消融术手术治疗房颤。

所有「房颤」患者都需要抗凝治疗吗?

一般来说,房颤发作以后,超过 48 小时,即可有血栓形成,因此,目前认为,超过 48 小时的房颤均需要不同程度的抗凝治疗。

什么是「房颤」的导管射频消融术?

导管射频消融术,可以理解为使用导管输送射频消融的能量来进行的一种手术。通过一种特殊的管子(粗细与普通圆珠笔芯类似),从周围静脉血管进入到心脏左心房,,在心房与肺静脉连接的部位发放高频电磁波(射频能量),沿着肺静脉开口消融一周,射频能量产生热量使得周围心房肌肉组织温度升高,形成环形的疤痕,把房颤发作时的传导通路打断,使之不能传导至左心房(使之「电路不通」),从而达到治疗房颤的目的。

射频消融术能根治「房颤」吗?

射频消融术作为一种治疗房颤的新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手术的效果和术者的技术水平、医院的设备有很大的关系。在不同的医疗中心,手术成功率差别很大,另外也有一定的复发率。

所有的「房颤」患者都能做导管射频消融术吗?

导管消融治疗作为一种介入新技术,是有一定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的,并不是所有的房颤患者都能行此手术。具体情况要根据房颤的类型以及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判断。一般来说,对于症状明显的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可作为一线治疗;对于病史较短、药物治疗无效、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的症状性持续性房颤,也可以选择消融治疗。近年来,随着射频消融技术的发展,房颤的适应症也逐渐变得更加广泛。

「房颤」导管消融术后注意事项有哪些?

导管消融术后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改善生活方式,避免剧烈运动、情绪波动等诱发因素。
(2)口服华法林至少三个月。在服药期间患者需检查 INR(PT 国际标准比值),使 INR 维持 2.0~2.5 之间。出院后每于服药后隔日测定 INR,密切门诊复查,在门诊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用量。注意有无牙龈出血、皮下淤斑、小便发红等出血征象,如有异常,请及时复诊。
(3)定期监测血压、心率,门诊定期复查血脂、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常规等并及时调整用药。

导管消融术治疗「房颤」后多久可以恢复?

术后 24 小时可以自由活动,出院休息 2 周后可恢复正常工作,避免吸烟饮酒咖啡刺激性食物,一般三个月左右可以完全康复。

「房颤」在家里突发该怎么办?

家里突发房颤时首先不要紧张,先安静休息片刻,许多阵发性房颤可以自行转为窦性心律的,在休息和消除诱因后房颤症状往往能够缓解,有些患者在口服硝酸甘油后,症状往往能减轻,如果房颤持续存在,且患者有明显的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正规治疗。

如何预防「房颤」?

治疗原发疾病,如控制好血压、血糖,防治老慢支急性发作;定期体检,如有心慌、胸闷等症状,要及时就医进行心电图等必要检查;要采用积极的生活方式,适当加强锻炼,调节情绪,控制体重,预防感冒。

患「房颤」后生活注意事项有哪些?

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要有规律,不暴饮暴食,做到「三低」即: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多食富含维生素 C 的食物,如水果、新鲜蔬菜、植物油;少吃含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高的食物,如肥肉、动物油、动物内脏等。适度锻炼身体,不要过度劳累。保持乐观的心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大喜大悲。同时定期检查身体,观察病情变化。
参考文献
1. 马长生黄从新张澍. 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2[J].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2, 16(4): 246-289.
2. 葛均波徐永键. 内科学 (第八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3. 马长生,赵学. 心脏电生理及射频消融(第 2 版)[M]. 辽宁,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刘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