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明之乡山绵绵-美丽中国

 诚交天下8815 2016-04-13

清明之乡山绵绵-美丽中国
 


清明之乡山绵绵——绵山
 

绵山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纪念性节日寒食节的发源地。

相传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介子推割股奉君后,不愿夸功争宠,带老母隐居绵山,
后晋文公亲自恭请介子推出山,介子推不愿。晋文公求人心切,下令三面烧山以逼之,
最终介子推与母合抱柳树被焚而死,晋文公追悔莫及。
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介子推被焚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

后因寒食、清明两节相近,据《中国传统文化大观》记载,到了唐朝,两者合而为一。

图为介子推母子雕像。


绵山,亦名绵上,又称介山,位于山西介休市东南20公里处,横跨介休、灵石、沁源三市县,
总面积294.75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566.6米,相对高度在1400米以上,绵延百里。
其山势陡峭,多悬崖绝壁,苍松翠柏,森林覆盖率达98%,
故有冬暖夏凉、清爽宜人的自然环境。

 
绵山山势奇特,有大小天然溶洞百余处,最大当属“抱腹岩”,

抱云峰寺200余间殿宇馆坐落于“腹”内,容2000余年历史文明于其间。
 

在绵山布满奇树、怪石的8公里水涛沟内,流水时而平缓,时而激湍,

在几个地段形成近三米落差的小小瀑流,和周围的青山、怪石、奇树、山花相映成趣。

水涛沟尽头的水帘洞极富神奇色彩,一道宽阔的水帘从洞顶飞流直下,甚是壮观。
 

栖贤谷是一道蜿蜒而上、九曲一线天的峡谷,两边怪石嶙峋,谷底溪流淙淙,

须攀十余架天梯才能通过。置身其中,仰望一线晴空,聆听幽谷涛声,

人在吊桥行,瀑布脚下飞,令人如临仙境,尘虑顿消。
 

古藤谷,俗名“西水沟”。它地处闻名遐尔的水涛沟西侧,与水涛沟相媲美,又别具特色。

谷内古藤缠绕,古树形成似伞、似尾、似洞、似桥、似网、似宫等形态各异的藤景奇观。

猕猴桃、山葡萄、山樱桃、山核桃、山杏等山珍野果,随处可见。
 

绵山之所以享誉海内外,千百年来登临者络绎不绝,

不仅在于它步步有景,还在于它景景有典。

唐营始建于武德年间,为李世民所建,距今已有1400年历史,是珍贵的唐初军事文化遗产。
 

贞观十四年,长安大旱,唐太宗李世民向绵山活佛田志超求雨,而后大雨倾盆而至,

李世民令人挂铜铃以示灵验。之后人们每有心愿都会在这里虔诚祈祷,挂铃祈福。

抱腹岩挂铃还愿的习俗,成为绵山一绝,世代相传。
 
 
纵览绵山,不仅充满了包容天地、吞吐万物的浩瀚之气,

也滋润了春夏秋冬漫山遍野的勃勃生气;

既有中国山水之险秀,又有中华文化的精深。

它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书,一个引人入胜的谜。

【美丽中国】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