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字号| 火锅,重庆的江湖味道

 dongchang 2016-04-13



从《疯狂的石头》里的朝天门,到《三峡好人》的奉节万州,再到《日照重庆》中的十八梯,重庆似乎给人的感觉就如电影中呈现出来的那样,潮湿的雨雾、高低起伏的山坡、穿云腾雾的索道以及莫名其妙的楼中轻轨。




山城、火锅、美女,如果一定要给重庆贴上这三个标签的话,那么前三部电影只是讲了故事,而《火锅英雄》才是重庆人的情怀。




一段四角爱情、一场银行大劫案,伴着一阵阵汤底浓郁的火锅香,重庆人的热血与情怀就在电影里慢慢铺陈开来。整部电影有一股特别能立起来的精气神,就像火锅,就像重庆的气质,辛辣,生猛,就像少年憋着一股气,特别脆生,很能打动人。




就像片中的旁白所说,“重庆,大家都晓得,是一个充满火锅的城市”。重庆火锅,在中国美食地图上神一般得存在着。在重庆人眼里,火锅起源于两江交汇的码头文化。一瓦罐,罐中盛汤,辅以海椒、花椒,待锅中沸腾,夹着一片毛肚“七上八下”,就能令男女老少欲罢不能。




重庆人爱吃火锅,和他们所处的地方是很有关系的。重庆处于一个盆地,冬天特别潮湿,这种湿气又散不掉,所以他们用辣来驱走体内的寒气。重庆人平均每周要吃两次火锅。可以说,火锅对他们而言,已经从一种味道,变成了生活的必需品。




爱吃火锅的人,图的是热闹,讲的是义气。重庆火锅辣的是舌尖,留下的却是一群人放开嗓子谈天说地的江湖味道。那一汪火锅撩拨着多少人的味蕾,又浓缩着多少重庆人的爱恨情愁。




说到重庆火锅的特色,“辣”这个字必然跑不掉。“辣”在火锅里是一种颜色——红,红得热烈、红得滚烫,这一抹红早已随着那翻滚的汤,注入每一个重庆人的血液中,铸成了他们直爽豪迈的性格。




“辣”是刺激,“麻”是鲜香。麻与辣是一种奇妙的组合,它们的相遇,使味蕾与神经发出电光火石般的碰撞。老火锅最神奇的地方在于,起初你不觉其麻辣,吃着吃着,你便不知不觉地辣晕了、麻翻了,却仍然沉浸其中,如酒后微熏,酣畅淋漓,舍不得停筷!而最过瘾的便是那被麻翻了的感觉!




在重庆火锅繁荣史上,不得不提到叱咤江湖、声名远播的重庆“毛肚客”,指过去那些走南闯北、风餐露宿,专门为重庆火锅组织采购、销售经营毛肚,而今天也经营其他畜禽“下水”的客商。



讲究的火锅店都是凌晨五六点去屠宰场进货。半夜2点开始,整个重庆周边的山里的屠宰场就开始杀牛了,雾气重重的漆黑之中,开着大头灯的各家火锅店备料大车和总管云集屠场。“黄牛肉,水牛肚。用奶牛的呵呵呵。”本地火锅店数万家,针对毛肚的竞争始终没有停止过。




毛肚是重庆火锅第一菜,如果有人先放了素菜进锅,你就可以愤而离席了。因为素菜尤其是富含叶绿素的菜,会让锅底变酸,“坏汤”这个贬义词一般用在莴笋叶子、笋片尤其是黄瓜的身上,第二“坏”的是土豆、藕片这些淀粉质,锅底会整个起粉变稠,所以这些菜一般都羞答答地退居到最后。




烫毛肚可是个技术活,一句话概全就是“烫老了嚼不动,烫生了吃了不,七上八下刚刚好”。除了毛肚,重庆人吃火锅必点的还有鸭肠、黄喉。鸭肠更是涮烫不可少。鲜猪黄喉,切得长条长条,体型肥硕,肉脆且弹。黄喉要想好吃,秘诀无他,只需一个“鲜”字打头即好。这“火锅三绝”烫得好,是对火锅的最高赞美。



去重庆吃火锅不能找着外地人云集的点评榜单吃,不然吃完再说给当地人就会遭到嘲笑。重庆每年有“小面50强”榜单的激烈竞争,火锅没有。连锁无数或几十年的老店都低调得很,“任何一家生意再大,也不敢自称火锅的老大”。




巴倒烫是重庆火锅里两个老字号之一,另一个则是桥头。嘉陵江畔的桥头火锅一直以别无分店著称,巴倒烫开在南山上,基本上一山一江,把火锅的水陆两路来源代表清楚,味道不分。这也是只讲招牌年头,火锅的武林大会从来没有上演过。




重庆火锅辛辣而入味,厚重热烈但是不缺灵气。除了美食这个属性,火锅更是重庆的文化和精神。起源于码头纤夫粗放的饮食习惯,火锅承载了这座城市的江湖情结、市井气息。




拉着一排排绿箱子的山城啤酒,坐在火辣辣的油锅边,声音豪亮的划拳声充斥着整条巷道,这就是重庆火锅的标配,这也是重庆人的老城记忆,对于重庆人来说,火锅是一种生活表达方式,是一种生活情感寄托。




无论是什么事情,重庆人都习惯坐在一起吃上一顿火锅。外地人来重庆,重庆人说,走,带你去吃火锅!重庆人从外地回家,第一顿吃的也一定是火锅!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